公元263年11月,鄧艾率領著魏國數千精騎,通過偷渡陰平小道,出乎姜維意料的出現在了蜀國境內。在鄧艾相繼攻克了江油,綿竹以后,面對兵臨成都城下的魏國大軍,劉禪無奈選擇了投降。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此時六十六歲高齡的鄧艾,終于成為了滅亡蜀漢的第一功臣。但已經處在人生巔峰的鄧艾,做夢也不會想到,兩個月以后他將迎來滿門抄斬的命運。早在魏國大軍滅蜀之際,鄧艾就為自己埋下了悲劇的種子。
公元263年8月,魏國大將軍司馬昭一聲令下,魏國二十萬大軍,兵分三路直撲蜀國。伐蜀的10萬主力軍,是由主帥鐘會所率領。另一路三萬人馬由鄧艾率領,最后一路三萬魏軍便是由諸葛緒所率領。同時司馬昭還讓衛瓘做起了鎮西軍的行軍司馬,節制鐘會三人。
鄧艾的領兵能力無疑是超一流的,但世界上并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鄧艾有著明顯的性格缺陷,那就是容易驕傲自滿。伐蜀成功以后,居功自傲的鄧艾做了兩件事,正是這兩件事,才讓他得罪了上司鐘會和衛瓘。鄧艾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擅自以天子的名義,封賞了一大批地方官吏。第二件事就是鄧艾將綿竹之戰中,戰死的魏國士兵與蜀國陣亡的士兵埋在了一起。并且他還用兩國士兵的遺體修筑了京觀,炫耀自己的武功。作為勝利者鄧艾更是對蜀漢大臣口吐狂言。
作為鄧艾軍中的領導,鐘會與衛瓘對鄧艾狂妄自大,獨斷專行的做法十分不滿。于是此二人就給司馬昭上了一道秘奏,秘奏謊稱鄧艾有謀反之意。司馬家族的人本就擅長玩弄權術。接到秘奏的司馬昭對鄧艾的猜忌變得更重。于是毫不猶豫的司馬昭,就以朝廷的名義下發了一份詔書,他命鐘會與衛瓘二人迅速將鄧艾逮捕,并以囚車將鄧艾押送到洛陽。
公元264年,就在鄧艾乘著囚車趕往洛陽的途中,鐘會在姜維的游說下,選擇了造反。得聞消息的司馬昭,親率十萬魏軍前去平叛。只用了三天的時間,司馬昭就將鐘會,姜維一干人等全部誅殺。鐘會被殺之時,鄧艾父子逃往了蜀中地區。隨后司馬昭便下令衛瓘去處理掉鄧艾。于是衛瓘就派出魏軍一路追趕鄧艾父子,終于在綿竹地區鄧艾被追趕到的魏軍誅殺。鄧艾父子死后,衛瓘還將鄧艾的妻子,孫子全部發配到了西域地區。
以上就是滅亡蜀漢的第一功臣鄧艾最后結局為何那么慘?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滅亡蜀漢的第一功臣鄧艾最后結局為何那么慘?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三國鄧艾之死?
鄧艾,字士載,曹魏滅蜀的第一功臣,他的偷渡陰平可以和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相媲美。公元263年,鄧艾請示晉公司馬昭后,開辟第二戰場,穿過七百里原始深。
三國名將鄧艾的死,警示一個什么道理?
鄧艾之死再次向人們證實了“槍打出頭鳥”的真理,也提醒人們時刻不要忘記提防小人陷害。鄧艾可以說是魏國滅蜀漢政權的主要功臣,姜維所有北伐的失敗都是敗在鄧。
蜀漢終結者鄧艾,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
有人說,鄧艾在三國將軍排行榜至少可以排進前五位,諸葛亮的愛徒姜維,碰上鄧艾每次都是孔夫子搬家。其實鄧艾不光是出色的軍事將領,還是一把治國能手,他出道之。
鄧艾死后,有人為鄧艾鳴冤,為何晉武帝置之不理?
鄧艾之死,確系冤情,這一點無論是司馬昭還是晉武帝司馬炎,都心知肚明。西晉建立后,不少人為鄧艾鳴怨,但效果不大。晉武帝并非置之不理,但也沒有積極處理,而。
鄧艾是怎樣成功破蜀國的?最后為什么被害?是何原因?
鄧艾以奇兵偷襲戰術成功攻破蜀國,卻因功高被嫉慘遭同僚鐘會陷害,又被權臣司馬懿忌憚其才華功勛將他以反叛罪擒拿,又指使其部下田續將其謀殺。 鄧艾以奇兵偷襲。
鄧艾數萬精兵滅蜀漢,作擁“天府之國”,為何滅亡的如此離奇?
歷來對姜維的北伐貶多褒少,像《三國演義》篇末的長詩就有“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勛勞”之說。《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對他的評價并不高,說他是“玩眾黷施”。
鐘會跟鄧艾誰厲害?明明都很有才華為何結局都那么悲慘?
我是一個三國迷,在這里來試著回答這個問題 鄧艾是靠討伐蜀漢成名的。當鐘會二十萬人馬被蜀漢姜維兵團牽制在劍閣、進退兩難時,遠在百里外的鄧艾,乘隙走險,親。
蜀國為什么投降鄧艾?
因為鄧艾善出奇招,又是蜀將姜維的老對手,此次滅蜀的最佳人選之一。 鄧艾是三國末年魏國的名將。公元二六三年,魏國派他和鐘會一起領兵去攻打蜀國。 從魏國到蜀。
《三國演義》中,鄧艾的武力水平究竟如何?
鄧艾很清楚自己的責任。他文武雙全,既擅長領兵,武藝也是相當不錯的,但他很少親自上陣單挑。 如果推測他單挑能力,我把他列在一流戰將中的。 第二檔:蜀漢五虎、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