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中期,秦孝公因國家疲敝已久,東方各國諸侯卑秦、壓秦、欺秦,不得已,向天下發布招聘廣告——《求賢令》,希望有才之士到秦國幫助他把國家建設的又好又強。魏國士子衛鞅,或名公孫鞅,親赴秦國應聘,用法家霸道學說打動了秦孝公,于是秦孝公就任用衛鞅在秦國實施變法,以圖強國,史稱“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
二十年后,秦國因“商鞅變法”果然強大了起來,國庫豐盈,軍力強盛,還奪回了曾經失去的河西之地,秦國在東方諸國眼中立馬不一樣了。衛鞅此時在秦國國內可謂是春風得意,風頭正勁,權勢之大,一時無兩,真正實現了屌絲逆襲,走上了人生巔峰。誰知,秦孝公去世,太子嬴駟繼位,他的人生卻急轉直下,最后被殺,尸體被五馬分尸,一世繁華成為過眼云煙。為什么衛鞅的結局如此悲慘?在他春風得意之時,賢士趙良曾勸諫過他,讓他急流勇退,以保性命,他卻沒有聽,如果當時他聽從了,及時抽身,是否能避免殺身之禍?那么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兩個問題:
商鞅初期變法大義凜然
首先,衛鞅為什么這么慘?這要先從此人性格上來說。此人理智又冷酷,嚴厲又刻薄,我們具體說一下。衛鞅本是魏國相國公叔座家的中庶子,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來探望,老公叔趁此機會向魏王舉薦衛鞅,同時告誡魏王,若是不用衛鞅,就殺了他。魏王走出公叔家門后譏諷老公叔老了,竟說胡話。老公叔把給魏王說的話原封不動的告訴了衛鞅,并勸衛鞅趕快離開魏國,衛鞅冷靜地說:“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見《史記?商君列傳第八》)。如此可見衛鞅此人的理智程度,理智才能體現睿智,如果哪天理智不在,那么人也就傻了。
《大秦帝國》中的公叔痤
再看他的冷酷、嚴厲和刻薄。古語有言: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那是說給別人聽的,太子犯法,除非皇帝要廢太子換人,不然誰敢真治太子的罪。衛鞅就敢,他還干了,如果不是秦孝公哀求,他就把太子贏駟的鼻子割了,秦孝公非好色之徒,沒多少媳婦也沒多少子女,就這個太子還是悉心教導。結果面子是給了,但是還是把太子驅逐將為了庶民,代太子受過的是兩位老師,孝公親哥公子虔和親信長史公孫賈,這倆人跟反對派甘龍杜摯這些舊貴族不同,他們算是支持變法的,因為他們是國君派的,結果,他為了維護法律的公正、公平和嚴酷,那是從上到下得罪個遍,就連他的東主(東家)秦孝公可能也是對他不滿的,要不怎么說孝公偉大呢,為了國家大計,孝公繼續支持他變法,可是這根刺,扎進去可就不好拔了。
公子虔劇照
司馬遷還說他寡恩,我不贊同,不是我一個人這么想,而是近代以來,西方法治思想傳入中國后,很多專家學者都這么想的,特別是《云夢秦簡》的發現和整理后,為我們大家揭開了秦法的神秘面紗“秦簡”為當時的縣級大法官“喜”所藏,記錄了全套的秦法條例,還有喜大法官審過的案件卷宗等,很清楚明白的告訴大家,秦法對刑法設計是十分細致的,比如什么程度的犯罪要判什么樣的刑罰,又比如誣告是要反坐的(這條對現代的碰瓷和訛詐可以說是致命的,但是我們現在的法律竟然不能有效的保護被誣告者和見義勇為者,這說明我們現代人的法律設計甚至都不如古人,確切地說是不如衛鞅一個人設計出來的法律條文)。說秦法嚴苛,懲罰嚴重,但是有一條,有罰必有賞,獎勵同樣高的嚇人,足以讓人為了獎勵而鋌而走險,比如戰場上幾個秦兵經常為一個腦袋的歸屬大打出手,這屬于私斗,是犯法的。可以想見,能設計出如此法律的人怎么可能寡恩呢?
云夢秦簡收入“國家寶藏”
其次,變法成功后,衛鞅已經位極人臣,這個時候的他飄了,膨脹了。趙良來他家里勸他急流勇退,他怎么肯呢,廢了20年之功,終于走上人生巔峰,正是享受眼前榮華之時,讓他辭官回家抱孩子種地,怎么可能。所以前面我說,當一個人失去了理智,也就成傻子了,這時的衛鞅已經站到了山頂,而山頂的另一面就是萬丈懸崖,他看不見啊。孝公生前在病榻上為了試探他,說要把君位送給他,幸好他還沒被勝利沖昏頭腦,竟然堅決不受,不然必橫死當場。孝公又暗示他急流勇退,他沒明白,那好吧,只能把衛鞅留給自己兒子刷聲望了。
秦孝公劇照
在此就可以說明,衛鞅真的無藥可救了,兩個人勸你急流勇退你都轉不過來彎兒,還占著茅坑,那就只能涼拌了。但是如果在趙良勸衛鞅之后,衛鞅經過思考,能像范睢一樣的及時退隱,會不會活下去呢?我覺得,難!
第一、他變法以來得罪人太多。那些被他得罪的人隱忍他近20年,怎么可能說你衛鞅退出了我就不報仇了,“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那20年呢?作為東主孝公,也是希望他死在秦國的,這樣對秦國上下就有了交代,總要有人去背鍋吧,但是不能死在孝公手里,孝公是很愛惜羽毛的。還有老百姓,史書用了四個字來形容老百姓對衛鞅的態度:“秦人不憐”。慘不?東主一死,他就成“寡人”了。在這種情況下,你能跑到哪里?只要不出秦國,那就都是“人民戰爭的海洋”,淹死你。
你把公子虔的鼻子割了,人家能不恨你?
第二、我覺得,趙良來勸衛鞅,有可能是個陰謀。當然,我不是說趙良和反對派合伙,而是有可能趙良被人利用,來勸說衛鞅,如果衛鞅答應了,那么就等于有了信號,反對派就可以立刻開始布局,衛鞅一辭官,他就失去了保護,只要一出咸陽宮,反對派就可以隨時擒殺他。可惜,衛鞅沒答應,那就放到孝公死而新君繼后再殺不遲。
甘龍劇照,甘龍是反對派的領袖人物
總之,不管衛鞅是走是留,最終結果不會有什么大變化。他自己不清楚,當他走上這條變法之路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下場。據我了解,在他之前,有名的法家代表變法成功而壽終正寢的比比皆是,如齊國管仲,鄭國子產,晉國趙鞅等,但也有死的,比如吳起,被亂箭射殺成刺猬,不過這些射箭的最后都陪葬了。衛鞅不是第一個死的,但死的比吳起慘。從此之后,變法者不管成功與否,結果就不怎么好,而且是人走茶涼,死后還能不廢新法的,就獨衛鞅一家,別無分號。此后中國歷史兩千年,再無一人一朝有衛鞅和秦國的成就了。
, 以上就是商鞅變法經過與結果(商鞅變法結果慘死)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商鞅變法經過與結果(商鞅變法結果慘死)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商鞅變法的成功與失敗?
商鞅變法倡導了法家思想,以法治國,有令必行,嚴明法紀和軍事管理制度,在較短的時間內使秦國國力大幅提升,軍事力量壯大。 變法的同時,也觸犯了秦國貴族的利。
商鞅最終被車裂而死?
公元前338年,商鞅被車裂分尸,慘死秦國。作為一代改革家,商鞅變法取得很大成功,對于秦國以至于整個中國歷史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但商鞅自己在變法完成以后,。
變法的商鞅是如何死的?
(劇照) 變法中,想國家強大,人人參與改革,就得打破階級限制。 于是,第一次變法時,在秦國,掀起一輪權力洗牌,把權力從一小簇舊貴族世家的手中搶過來,分。 商鞅的兩。
商鞅是如何一步步的走向滅亡的?
商鞅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歷史人物,記得課本上還有商鞅南門立木的故事,商鞅變法更是為秦一掃天下奠定了基礎,但最后卻被車裂而死。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商鞅的興起于滅。
商鞅下場?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誣陷謀反,戰敗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后示眾。 商鞅變法成功,但。
戰國時期的商鞅結局如何?說明了什么?
商鞅被惠文王扣上謀反的罪名,判以車裂之刑! 商鞅之所以最終下場那般凄慘,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深受百姓支持,因而遭到了惠文王的嫉恨。從直觀來看,商鞅的變法觸。
書上說的商鞅變法后結局很慘,被五馬分尸,是真的嗎?為什么?
商鞅是在六國卑秦,秦國貧弱的時候入秦的。商鞅入秦之后,向秦孝公獻上的強秦之計是為變法。 何為變法?簡單來說,就是變更原本已有的不合時宜的舊有法令。舊有。
商鞅變法,商鞅是如何成為一代偉大的改革家,又是如何隕落的?
。 您如果重用他,那必是得力之手,如果不用他,那就得把他殺了,千萬不可讓他出走!同時公叔痤也告訴衛鞅:如果你不愿意留在魏國或是魏惠王沒有用你,那你就趕緊逃。
商鞅變法的可怕之處完整版?
商鞅變法的可怕之處:商鞅變法實行的其實是一種極端的計劃經濟,它把秦國變成了一部強大的戰爭機器。它成全了秦國的大一統野心,但卻給商鞅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