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廖化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當關羽戰死、趙云老去,這意味著蜀漢的準一線武將歷史徹底結束,當諸葛亮死去,便意味著蜀漢謀士的青黃不接開始。面對這種尷尬境遇,有一句俗語叫“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說的就是矮子里頭拔高個,平庸之人當老大。然而真實的廖化,真的有這么差勁么?看到真實的廖化,恐怕人們會對它改觀,惋惜他死后,還背了上千年的黑鍋。

如果說魏延是劉備的鐵桿粉絲,他在蜀漢最挺也只聽劉備的話,那么廖化就是關羽的鐵桿粉絲,自始至終就想在關羽手下做事。他最開始在黃巾軍起義的時候做過山賊,在曹營看到自己的偶像關羽以后,還曾經送錢送糧,就為了能跟在他后面混。哪知道,他這個當小弟的請求被關羽拒絕了,理由是不收黃巾軍。
廖化這人心大,被偶像拒絕了也不生氣,在劉備拿下益州的時候,跑過去投奔他。劉備這人,像他祖先劉邦,雖然文成武就方面比不上曹操,但看人賊準,對人性的了解也很透徹。他一看,廖化這小子,就是奔著關羽來的,找了個“守荊州”的理由,就把廖化送到關羽手下,也算實現了他的粉絲們。在關羽攻打襄陽的時候,廖化一度表現得非常勇猛,也因此被關羽看重,讓他當上部隊先鋒。

在呂蒙突襲,關羽被圍困麥城之際,廖化拼死突破重圍,向劉備的養子劉封請求支援。史料中記載,突圍后的他,跪在劉封面前,將頭磕出血,非常悲傷地哭泣求救,并未喚來援軍,只得孤身返回救助關羽。最終他還是沒有救回自己的偶像,反而被東吳俘虜。被俘的他通過假死的方式,瞞天過海,回到了蜀漢,甚至還跟隨劉備前去討伐吳國。

在劉禪繼位以后,他備受諸葛亮看重,在與魏國的戰爭中,擊敗了魏將游奕、王赟。也許我們今日看來,這些將領并不有名,但也證明了廖化并非俗語中的毫無長處。諸葛亮死后,他的繼承人姜維,組織了十多次北伐,朝廷中無人敢對他提意見,只有廖化站出來,對他說“用兵如果不收斂,必將自食惡果”。面對這樣一名有資歷有能力的老將,姜維自是不敢說什么,也正如他所預料,同年十月,姜維敗給了鄧艾,接下來更是屢戰屢敗。
以上就是廖化在朝堂上指責姜維,為什么姜維不敢說什么?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廖化在朝堂上指責姜維,為什么姜維不敢說什么?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三國志廖化對姜維說了什么?
三國志廖化對姜維說了“兵不戢,必自焚”這六個字,即用兵如果不收斂,必將自食惡果的意思,認為姜維智謀并未超過敵人,蜀國力量比敵人要弱,但他用兵卻沒有滿足。
三國演義里,“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是貶低蜀國的將才凋零,還是說廖化的能力太低?
現在常常用這句話來比喻沒有杰出人才,平庸之輩也能僥幸成名。然而廖化真的是平庸之輩嗎?他出生于豪門世族,最早是做蜀漢前將軍關羽的主簿。主簿一職相當于秘書。
廖化是從何時、又是被誰,抹黑成庸才的呢?
謝邀! 詐死歸蜀,忠孝無雙:《三國演義》中有一個著名的故事——“關云長千里走單騎”,里面有很多虛構之處。實際上還有一個人完成了這項壯舉,而且更加震撼:廖。
如何看待“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呢?
《三國演義》把廖化黑的體無完膚,他是蜀漢后期高級將領,官居有車騎將軍,與已經去世的張飛平級,難道他是庸才嗎? 引言 《三國演義》中,許多人物與歷史形象相。 重。
蜀國大將廖化的一生,誰能說說?
蜀國大將廖化的一生,可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亂世落為盜,奈何心思敏慧,傍有武藝在身,不甘平庸求上進,又逢遇貴人,造就亂世一英雄。 廖化,襄陽人,字元。 呂布死。
三國時期的老將廖化是否真的不配當蜀漢先鋒?
中國有一句盡人皆知的俗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一句話蓋棺論定,把廖化說成了一錢不值的平庸之輩:廖化。 他。
漢中做為蜀漢門戶,姜維為什么非要去沓中屯田而不駐扎漢中?
姜維駐守沓中實在是無奈之舉,當時朝中宦官黃皓弄權,姜維這個人只繼承了諸葛亮北伐的遺志,并沒有學到諸葛亮的政治智慧,所以只能啞巴吃黃連,找地方避禍。那么。
諸葛亮明知姜維是大才,怎么到去世時,都沒對其重用?
和姜維一起投奔蜀國的還有尹賞和梁虔,這兩人的記載很少,不知道諸葛亮給了他倆什么官職。蜀漢對主動投降者的待遇普遍很高,他們二人最后分別做到了執金吾和大長。
被有些人稱為史上真正千里走單騎的人廖化,其“忠”不亞于關羽,卻為何被后人鄙視?
廖化在《三國演義》中形象與歷史有較多出入。道光29年(1849年)在成都“武將廊”塑像中,廖化排名第八(姜維第六、黃忠第七)。這足以說明他在歷史中并非平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