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 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并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
為何曹操一生未奪取漢朝江山自稱帝?
自董卓及其部屬李傕、郭汜之亂后,漢獻帝不僅是名存實亡,而且已命懸一線,成為權臣手中的玩偶,幸經楊奉、董承趕來救駕,最后為曹操迎接入許昌,自此才得以安身。

曹操迎接漢獻帝未必是忠君勤王,更多的是,他要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生價值,以膺服天命為己任,迎接漢獻帝安居許昌,就取得“挾天子以令諸侯,蓄士馬以討不聽”的特殊資格。從公元192年——208年的17年中,曹操陸續消滅韓遂、馬超、陶謙、呂布、袁術、袁紹、袁譚、袁尚、袁熙、劉琮等諸侯,平定了烏桓叛亂,使黃河流域亦即全國三分之二富庶地區得以統一,僅留下東南六郡的孫權,益州的劉璋,漢中張魯和四處流竄的劉備。

然而曹操并沒有篡漢,代漢自立。這不是曹操對漢室心存忠貞,而是形勢不允許取代。
東漢王朝雖在黃巾大起義后已名存實亡,但皇室情結是一種巨大的保守力量。漢獻帝雖年幼無知,卻不是暴戾專橫、作惡多端,而且曹操一手培植提拔或者收服籠絡的將領,很難保證在東漢王朝和曹氏集團二選一時站在哪邊,所以曹操不輕舉妄動,不愿因取代引起內亂,引起戰爭。
公元220年,孫權上書稱臣時,同時說天命勸曹操稱帝,曹操看罷來信后罵道:“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耶!”這不僅是曹操對孫權捧殺的警惕,也是對代漢而立政治風險的評估。當時夏侯惇、陳群、桓階等認為,曹操南征北戰30多年,功勛卓著,羽翼豐滿,人心歸附,時機已經成熟了,應順從天理民心,黃袍加身,代漢自立。曹操知道自己的來日已經不多,寧可將阻力估計得高些大些,不能將阻力估計得小些低些,不愿意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曹操有兩次可以名正言順地代漢自立的機會。
第一次,公元200年,車騎將軍、獻帝妻舅董承懷揣衣帶詔,糾集長水校尉種輯,將軍王子服、吳子蘭,議郎吳碩以及劉備等人,準備發動宮廷政變殺害曹操。陰謀破敗后,如果加以徹底追究,漢獻帝難辭其咎,乘機廢除不無不可。但是曹操并沒有追究到底,只是嚴懲了董承等人。
第二次,公元214年,漢獻帝通過伏皇后指示父親伏完,陰謀再一次發動宮廷政變殺害曹操。曹操依舊只是將伏皇后的父女弟兄等人殺死。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24年,南征北戰得來的整個北方,都是曹操打下的,同東漢王朝的江山社稷沒有瓜葛,即令如此,曹操不敢貿然的黃袍加身,說明由臣位蕩向君位的秋千擺動,是一個極其復雜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以上就是漢朝名存實亡,為何曹操一生未篡漢稱帝呢?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漢朝名存實亡,為何曹操一生未篡漢稱帝呢?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曹操為什么到死都沒有建國稱帝?
說到曹操很多網友都知道這個人也還是蠻有意思的,其實在三國上他還真的是最有機會一統三國的,但是就是差了那么一口氣啊,那么有的人就要問了,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曹操為什么不殺了漢獻帝自己做皇帝?他的目的是什么?
曹操之所以不殺漢獻帝直接篡漢而立是有理由的,他的目的顯然是志在天下,但與殺不殺漢獻帝并不矛盾。 曹操不殺漢獻帝的理由是黃巾之亂雖然亂了大漢江山,但并沒。
曹操一生都未稱帝,為何他兒子一上臺就敢廢帝自立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Y路程為您解答。 東漢末年分三國,三國時期的曹操,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爭議比較大的人物。有些人認為他的野心大,而且大的太過明顯,就連。
曹操在世時,司馬懿家族為何沒篡位呢?
曹操在世,司馬懿給他當板凳用。而且思考的是怎么才能不被曹操猜忌。 曹操在世,司馬懿只能為曹操效犬馬之勞,曹丕在世,司馬懿依然不敢有所造詞,就連曹睿時代。 夏。
曹操在世時,他為何不去稱帝?是害怕劉備的討伐嗎?
無論曹操稱帝與否,劉備始終都會與他為敵,所以何來因害怕劉備的討伐而不敢稱帝一說? 曹操一生未曾稱帝只能說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非不想,實不能也! 曹操。 無。
霍光專權幾十年,為什么一直沒有篡位?
霍光沒有自己廢帝自立,不是他不想,而是因為形勢不允許,所以他不敢。【本文大概有五千字,慎入。】 回答問題之前,某首先把霍光為什么會以大忠大賢的形象流傳。
曹操自己不當皇帝,為什么也沒有立下條例阻止后人稱帝?
剛剛在頭條號發表了類似的文章,所以不請自來! 曹操作為三國時期重要的政治家、軍事家及詩人,他的政治眼光還是很長遠的,他自己之所以沒有選擇稱帝,不是因為。 天。
曹操為何不稱帝?
文學界是這樣評價曹操的,“曹公古直,多有悲涼之句”。 從《觀滄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一句詩中,我們也隱隱可以窺視到曹操其。
縱貫《三國》最大的疑問,曹操為何不稱帝?
曹操之所以不稱帝,是有原因的。 主要跟他的戰略部署有關。曹操是靠挾天子以令諸侯而發跡的。 他利用漢獻帝的旗號以號召天下,利用了士大夫階層對于漢廷的傳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