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曹魏國祚,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曹丕小心眼,睚眥必報。
曹洪是曹操的族弟,為曹魏出生入死,但是差點被曹丕殺死,原因是因為他太小氣。曹洪喜歡積聚財富,家里屯了很多布匹,曹丕小時候因為使用的不夠,曾經跟曹洪借布,但是曹洪吝嗇,沒有借給他。

于是曹丕懷恨在心,后來當了皇帝,作為宗室大臣,先是加官進爵,但是曹丕只是做做樣子,后來曹洪的門客犯了錯,氣不打一處來,曹丕心想終于等到一個機會,于是株連到曹洪,把他下獄,打算處死,結果在卞太后和郭皇后的求情之下被赦免,貶為庶人。
這個故事有三個有趣之處,曹洪吝嗇到不給自己的侄子,當朝丞相的兒子借布。作為曹操兒子,竟然窮到需要去跟人借布。最奇葩的是,曹丕當了皇帝之后還記恨在心。

2,曹丕喜歡文人,對寒門出身的人骨子里看不起。
本來曹魏起身于宦官之后,一直被世族大家看不起,司馬懿曾經拒絕曹操的征召,在那個世家天下,曹操恁是一改傳統,用人不問出身,唯才是舉,所以很快占有優勢。

當然,成為一個大集團之后,即使世族看不起他們,還得出來混口飯,這幫人依然骨子里看不起宦官之后的曹操,茶余飯后少不了言語譏笑。

或許,曹丕從來都是耳濡目染這一些世家子弟的思想,逐漸把自己和他們混為一談,然后為了躋身于士林,從骨子里看不起出身寒門的功臣勛舊,等到即位后,出臺了九品中正制度,從制度上確保了世族的權力,可以想象,這樣一個詔令對于那一些曹操的老臣子弟有多歧視,所以,沒過多久,他們就被世族大家取代。

雖然曹丕一心想躋身世族,不惜從制度上確保他們的優先利益,但是世族還是從骨子里瞧不起這個太監后人,所以當司馬懿振臂一呼,所有很多世族里面聚集在一起。
有這樣小肚雞腸的皇帝,曹魏不亡才怪,他猜忌宗室,讓宗室人員疲于奔命,因為多次改封。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也被他羞辱而死。

記恨而不記恩,所以很多人多曹魏寒心,從一開始就給曹魏滅亡埋下隱患。又一心想躋身世族,但是還是被世族出賣,歸根結底,他從小的經歷讓他在世族面前有自卑感,所以力爭上游,然而一切都是徒勞無功。

或許,對于世家來說,東漢延續多年的宦官勢力對他們有著殘酷的打擊,所以懷有刻骨銘心的仇恨,對于宦官曹氏后人,始終無法正眼想看!
以上就是曹魏國祚為什么短 這事情和曹丕有關嗎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曹魏國祚為什么短 這事情和曹丕有關嗎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曹丕究竟是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帝?
如果以各自的國內形勢來論述的話,三國之中曹魏的狀態最為尷尬,盡管紙面滅亡時間為公元265年,但如果按照其皇族實際失去權力的時間推算,大概從公元249年的高平。
東漢國祚?
尚。 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建立東漢并開創了光武中興。東漢時,三公權力被大幅削弱,尚書臺權力得到提升。漢明帝、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王。
東漢和魏國是什么關系?
1, 曹魏作為一個勢力是曹操所奠基,但是作為一個“國”并不是曹操所創。曹操的“魏王”和“武皇帝”都是曹丕追謚。三國演義里說曹操活著的時候就自稱魏王,還為。
三國曹魏與東漢之間有哪些聯系?
謝邀 1,三國時代的曹魏政權是通過東漢朝廷篡權得來的,東漢末期的東漢朝廷也完全是由曹魏政權一手扶植,若無曹魏何來東漢的短暫延續,不過曹魏政權也是一部分依。
曹魏全盛時期的地盤有多大?
三國時期的魏國,從曹丕逼漢獻帝劉協禪位給自已的公元220年開始,到公元265年魏元帝曹奐禪讓皇位給晉武帝司馬炎為止,國祚45年。 曹魏地盤最大的時侯,應該是公。
有人說東漢的皇帝都比較短命,為什么?
這位中國歷史上繼位年齡最小的皇帝,一歲便夭折,在位僅220天。 ??漢殤帝劉隆 為了對付外戚,皇帝們又給予宦官們大量權力。在皇帝與外戚的斗爭中,宦官們坐收。
兩晉南北朝時期,為什么那么多國家都很短命,各種荒唐,奇葩皇帝,暴君特別多?
先看張圖復習一下兩晉南北朝時間表(含十六國),這個亂世王朝迭興,旋起旋滅,雖然說都很短命并不準確,比如東晉/北魏雖然都不太平,但是國祚還是延續了上百年。。 無。
曹操一手建立的魏國為何被司馬懿家族剽竊?一向猜忌心很重的曹操在世時為何沒能覺察?
首先,司馬篡魏的時代背景是:漢室式微,原本用于選拔官吏的世襲制和舉孝廉日漸腐朽。 東漢以后,大地主世族日漸崛起,代表則是劉秀集團的上位。但后期外戚專權。 自。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后,為什么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后?具體如何?
事實上確實是魏在晉之前,魏晉南北朝的表述是沒有問題的!其實還有另一種稱呼,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這樣估計就不會存在誤解了。這兩種稱呼其實都是指介于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