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東吳滅亡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話說公元263年,曹魏對蜀漢亮劍了——發動了“大決戰”。曹魏的“掌舵者”司馬昭派出了鐘會、鄧艾、諸葛緒“三劍客”分三路攻蜀。

當鐘會的主力大軍在占領漢中大部分據點后,卻在劍門關外時,遭遇回援的蜀軍強力阻攔,雙方形成了僵持戰。而軍事天才鄧艾想出了出奇制勝的辦法,他采用迂回的辦法,親率精銳部隊繞道陰平,越過700里“無人區”,鑿山開路,奇襲江油,隨后在蜀漢腹地綿竹大破諸葛瞻、攻占涪城,進逼成都。后主劉禪在驚慌失措之下,選擇了投降,蜀漢滅亡。

蜀漢滅亡后,按理說魏國應該乘勝追擊,把三國的另一個對手吳國也消滅了才對。然而,此后魏國卻一直“按兵不動”,直到17年后,才對吳國進行“遲來的”真情對對碰。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主要有內外兩個因素造成的。

首先,來看內部原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曹魏政權的更迭。

大家都知道,自從隱忍的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篡奪曹魏政權后,司馬懿父子三人成了魏國的實際統治者。特別是司馬昭派“三劍客”一舉消滅了蜀國后,雖然實力和士氣都大增,但司馬昭卻來了“病逝”。隨后他的兒子司馬炎上臺后“原形畢露”,威逼曹魏末代皇帝曹奐禪讓于他,西晉建立,他搖身一變成了晉武帝。他上任后,一方面要協調好內部勢力關系,同時還要加強和鞏固自身的統治,自然無暇顧及對東吳的征伐。

二是西晉的元老派不支持伐吳。
晉武帝司馬炎篡位后,并沒有自己的心腹,他憑借著其父司馬昭的余威而篡位得到天下,自身沒有大的功績。他上臺雖然想馬上伐吳,但卻遭到西晉的元老派們的反對。其實就是司馬昭安排給司馬炎的“托孤大臣” 賈充。賈充可以說是司馬家的第一功臣。就是他“指使”成濟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弒君——殺死了曹髦。然而,這位重量級人物卻不支持司馬炎伐吳。

當朝中大臣羊祜第一個站出來提出伐吳時,以賈充為首的“元老派”卻極力反對,在雙方激烈沖突下,司馬炎左右搖擺不定,不敢亂做決斷,于是使得伐吳從“暫緩”到“延緩”到“久緩”。

其次,來看外部的原因,主要也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新生的西晉政權實力不足以輕松“搞掂”孫吳。原因是東吳實力比蜀漢強多了。蜀漢只有益州、漢中郡、云中等核心地區,而吳國卻占據了漢末的荊州、揚州、交州三州,無論人口和軍隊數量都大大超過了蜀漢,就算西晉想強攻東吳,也不像能拿下蜀漢那樣輕松。

其實,蜀漢被滅亡時,吳國派兵從交州、荊州出發,去爭奪云中、巴郡等地區。晉朝派出了楊肇、羊祜等大軍去支援步闡。結果,吳國名將,陸遜之子陸抗率領吳軍打的西晉軍隊連夜逃遁,順利收復西陵,滅了步闡三族。西陵之戰的結果足以證明,孫吳政權具有的強悍實力,西晉滅吳的時機尚未成熟。

二是朝外也同樣需要穩定局勢。
晉朝剛建立時,邊疆地區乘機發生了許多反動暴亂,包括匈奴、鮮卑的動亂,反晉牽制了西晉的部分兵力,剛剛控制的蜀漢的地區也需要派兵管理,穩定蜀地局勢。晉武帝司馬炎覺得事態很嚴重,覺得受到了很大的威脅,套用他的原話就是10個字:雖復吳蜀之寇,未嘗至此。后來直到名將馬隆毛遂自薦,孤軍出征西北大捷,才讓晉朝的北部的邊疆安穩下來。而這其中,晉朝自然不敢再招惹東吳,引火上身了。

直到三年后的咸寧五年(公元279年)西晉才在杜預為統帥,都督荊州諸軍事,率領水陸大軍二十萬,兵分六路大舉伐吳,4個月后,逼使吳主孫皓出城投降。總之,在蜀漢滅亡17年,曹魏滅亡15年之后,東吳才滅亡,西晉才得已實現了“大統一”。
以上就是蜀漢滅亡東吳為什么還能堅持了十七年之久 主要有內外兩個因素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蜀漢滅亡東吳為什么還能堅持了十七年之久 主要有內外兩個因素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蜀漢滅亡后東吳的結局?
最后的結局是被西晉滅亡。 280年5月1日,西晉將領王睿率軍抵達建業(今南京),吳帝孫皓出城投降,東吳滅亡,三國時代結束。 魏蜀吳三國,蜀國被魏國滅掉,然后魏國被。
三國后期蜀國滅亡后,吳國如何撐住了多年不被滅亡?
東吳在蜀漢滅亡后,已處于唇亡齒寒、岌岌可危的境地。吳國的一些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西晉下一步的戰略企圖是滅掉東吳,只是礙于長江天險的阻隔,加上力量特別是水。
坐擁20萬常備軍隊,為什么東吳僅僅4個月就亡國了?
前言:《左傳》曰: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東吳集團的覆滅是天下分久必合的大勢所趨,而究其在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就被晉的軍隊以摧枯拉朽之勢滅亡,這就要從晉和。
蜀國滅亡時吳國沒什么援救嗎?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白當時的東吳到底有沒有去嘗試救蜀漢。其實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東吳是有去支援蜀漢的,因為當時蜀漢派了使者來向東吳國進行求助,東。
東吳、蜀漢、曹魏這三個政權為什么這么短命?
如果從東吳、蜀漢、曹魏正式建國開始算起,那還的確是十分短命。即便是其中歷時最久的東吳,那也不過才存在52年(從229年孫權稱帝算起)。 不得不說,江東真的是。
東吳為什么世族林立?
東漢滅亡后,魏蜀吳三足鼎立。雙方經過長期的拉鋸戰之后,局面并沒有出現太大的改動。有意思的是東吳的戰斗力成了“薛定諤的貓”,在保家衛國的時候東吳的戰斗力。
曹丕稱帝后,為何猛攻東吳,而對蜀漢不管不問?
所有的戰爭都是有目的,沒有無緣無故的戰爭,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政敵,發動戰爭的絕大多數目的都是為了政治服務,顯然對曹丕來說也是這樣,曹丕稱帝之后,最想干的。 打。
三國東吳時期?
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則為59年)。222年(魏黃初三年)孫權為吳王,名義上依附于曹魏,實際已脫離曹魏控制。229年5月。
三國時期,為什么蜀國不南下向中南半島擴展?
公元221年,劉備于成都即皇帝位,立國號為“漢”,因其統治區域僅限今四川一隅,故而又稱“蜀漢”。在魏蜀吳三方的實力對比中蜀國最弱,但自立國以來蜀漢卻連連。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