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晉哀公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晉陽之戰中,智伯本以為可以輕松的干掉趙襄子,像當年干掉范氏那樣,大家騎著馬,唱著歌,就把土地給搶到了。在那巍巍中條山的晚霞里,落寞的晉哀公對卿大夫們的征戰已經無知無欲,他的命令從他出,卻并非他的本意。就算他想更直白的宣告自己的權力,但搶來的土地都不是他的。
即便這些卿大夫們名義上依然是晉哀公的臣子,但是他卻根本無法管控局勢。他就在遠方,以幸災樂禍的態度,面對著這些卿大夫遠房小兄弟的吵鬧和打架。他是個看客而已。
智伯本來以為與韓康子、魏桓子聯盟,將晉水灌溉進晉陽城,就能徹底打敗趙襄子,瓜分趙國疆域。這個舉措沒想到并未搞定趙襄子,反倒成為智伯的宿命歸宿。
韓康子和魏桓子表面順從智伯,事實上他們心中沒底,當年智伯瓜分范家,屠滅權臣家族的慘劇還歷歷在目,魏家的老巢安邑,韓家的老巢平陽,也都是在河道附近。也就是說,智伯今天可以大水淹晉陽,明天就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滅掉韓魏,安邑和平陽跟晉陽的命運某種程度上,是同命相憐的。
史書中說,襄子夜使人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遂殺智伯,盡滅智氏之族。韓趙魏三家終于聯盟,大水反淹智伯,三家分晉的最終格局形成。
《資治通鑒》記載:“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在遠方觀摩的晉哀公,徹底變成傀儡,甚至連傀儡還不如,晉國國君勢力不斷削弱,只能局限在絳和曲沃兩座城,其余都被趙、魏、韓三家吞并瓜分了,晉國名存實亡,周王室的認可,將成為晉王室最后的稻草。
以上就是晉哀公是什么地位?你可能很難想象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晉哀公是什么地位?你可能很難想象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三家分晉”之后,晉國國君的結局如何?
韓趙魏三大家族合力攻打晉國,晉國不敵,國君晉出公不敵出逃,病逝在路上。三家扶持的陸續幾位傀儡國君分別是晉哀公、晉幽公、晉烈公、晉孝公、晉靜公。晉靜公被。
春秋五霸晉占四霸: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為什么三家分晉?
六卿為掌大權,摩擦不斷,最后晉國有權有勢的卿大夫只剩韓、趙、魏三家。 其次,分封制是三家分晉的根本原因 “三家分晉”的根本原因是分封制。周武王姬發建立西。
晉國有六卿,為何是三家分晉?
春秋時期,晉國隨著國力膨脹以及政治需要,晉文公便擴大軍隊編制,設立了三軍六卿,晉國六卿便是由六卿三軍“將、佐”構成。不過擔任三軍將、佐并不是只有六家,。
田氏取齊六卿分晉說明了什么?
這是春秋戰國時期一次嚴重的僭越禮制的事件,對日后政治秩序的沖擊極大,影響之惡劣性猶勝僭禮諸侯稱王。它不僅僭禮而且篡奪實權,甚至間接地對被篡國君進行肉。
戰國晉國有幾個國君?
晉國從首任國君唐叔虞開始,到公元前349年,最后一任國君晉靜公被殺。一共有40為國君(也可能不準,分裂時期,有的可算國君,有的可能不算。) 晉國開創的故事始。 晉。
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國為什么被稱為“三晉”之國?
“韓,趙,魏”被稱為三晉之國因為春秋末年的時候晉國的三卿韓,趙,魏三家在晉國晉哀公剛剛去世,晉幽公新君初立的時機,瓜分了晉國的土地,只給幼弱晉幽公留下。 此。
歷史上“三家分晉”的“三家”是指哪三個家?
三家分晉是指韓、趙、魏三個家臣把老晉國瓜分了,從而建立了三個全新的國家。三家分晉是戰國的開始,它標志著周天子不得不承認臣子弒殺君主而自立為國是合法的。。
晉國最后怎么滅亡的?
智伯輕而易舉得到兩個萬家之邑,如法炮制,向趙襄子索要蔡、皋狼之地。襄子斷然拒絕。智伯索地,明顯的是要蠶食三家。蠶食不成,即變為鯨吞。智伯當即率領韓。
趙魏韓三家分晉之前,另一個強大家族智族是如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
(水淹晉陽) 智伯非常高興,坐著車去巡視,給他趕車的是魏宣子,給他做保鏢的是韓康子,此時智伯忘無所以得來了句經典的話:“今天才知道大水可以滅亡一個國家,。 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