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舉之戰楚國的境遇如何?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春秋中后期,晉楚爭霸日益激烈,秦楚聯盟抗晉,晉國則聯吳制楚,正是在晉國幫助之下,吳國開始迅速崛起于東南。后楚國爆發內亂,伍子胥逃至吳國,與孫武一起輔佐吳王,使得吳國日益強大。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吳軍大舉進攻楚國,于“柏舉之戰”大破楚軍20萬,攻陷楚都郢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直到十個月后,吳軍才因秦軍來援和后院起火,而不得不撤離楚國。我們來回顧一下這一戰。
春秋中后期吳國崛起東南,楚國內亂伍子胥出逃吳國
春秋中后期,晉國雖然是中原首屈一指的大國,但面臨秦楚聯盟的夾擊,也是有些力不從心,因此晉國決定實行聯吳制楚之策,派屈巫帶人對吳國進行技術扶貧,教吳人乘車、御射、列陣等技能,吳軍由此學會車戰。在吳軍戰斗力大增的同時,得益于晉國的幫助,吳國的經濟、文化也得以迅速發展,開始迅速崛起于東南。
與此同時,秦楚聯姻始終未曾中斷。楚平王二年(公元前527年),楚平王派太子少師費無忌前往秦國為太子迎娶太子妃孟嬴,費無忌因忌恨太子建尊重伍奢而嫌惡自己,回來后便告知楚平王,“秦女絕美,王可自取,而更為太子取婦”(《史記·伍子胥列傳》)。于是,楚平王便娶了本為兒子準備的兒媳,并生下公子珍。
后來,費無忌擔心太子將來即位報復自己,便又不斷詆毀太子建,結果導致太子建逃往宋國,而伍奢作為太子建的老師,與兒子武尚一起被殺,伍子胥則逃出楚國,前往宋國投奔太子建。后因宋國內亂,伍子胥又與太子逃至鄭國,結果太子建因與晉國大夫中行寅聯手推翻鄭定公而被殺,伍子胥只好又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逃至吳國。
到吳國后,伍子胥得知公子光素有野心后,便向其推薦了刺客專諸,使其殺死吳王僚而自立,是為吳王闔閭。闔閭繼位后,任用伍子胥、伯嚭(pi)為謀士,以齊人孫武為將,使得吳國愈加強盛,先后吞并徐國和鐘吾國。于此同時,楚國在楚平王、楚昭王(即楚平王與孟嬴之子)的治理下日漸衰弱,又與唐、蔡等國不和,局勢愈發危急。
吳國大舉攻楚“柏舉之戰”爆發,楚國遭遇慘敗國都淪陷
周敬王十三年(前507年),蔡國國君蔡昭侯、唐國國君唐成公,為報楚令尹子常的勒索和被拘三年之仇,遂背叛楚國,轉而與晉、吳結盟,使得楚國北部失去屏障。次年,在蔡國的號召下,晉、齊、魯 、宋、蔡、衛、陳、鄭、許、曹、莒、邾、頓、胡、滕、薛、杞、小邾等十八國會盟,共謀伐楚。
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在晉國的支持下,蔡國出兵攻滅楚國附庸沈國,楚國遂于同年秋發兵圍攻蔡國。吳國崛起之后,本就與楚國因爭奪江淮地區霸權而時常交戰,如今見楚國不僅衰弱,且與周邊國家交戰,吳國君臣均認為攻楚時機已到,決定大舉進攻楚國。
同年冬,吳王闔閭親自掛帥,以孫武、伍子胥為大將,胞弟夫概為先鋒,統率水陸大軍三萬,由淮河溯水而上,直驅蔡境。楚將子常見吳軍來勢洶洶,遂放棄圍攻蔡國,連忙回師防御本土。
吳軍在與蔡軍會合后,又聯合唐軍組成聯軍,繼續沿淮水西進,秘密繞過大別山脈,從楚守備薄弱的東北部突入楚境。抵達淮汭后,孫武突然下令大軍舍舟登岸,以3500名精銳士兵為先鋒,迅速穿過楚國北部大隧、直轅、冥阨三道險隘,直趨漢水,深入楚國腹地,僅用數日便攻至漢水東岸。
楚國毫無防備,楚昭王得知消息后驚慌失措,急令令尹子常、左司馬沈尹戌、大夫史皇等率領全國之兵御敵。沈尹戌建議子常于西岸設防,自己則迂回至吳軍側后方對吳軍展開夾擊,然而子常卻在沈尹戌率軍北上后,擅自率兵渡河作戰,意圖憑借兵力優勢奪取首功。
面對子常的進攻,孫武采取后退疲敵、尋機決戰的方針,先后三敗楚軍,并最終在柏舉一舉擊潰楚國主力,史皇戰死、子常逃往鄭國。吳軍乘勝追擊,連破楚國潰軍,楚昭王得知前線戰敗,慌忙逃離都城,吳軍最終于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攻入楚都郢都。
秦國出兵救楚、吳國后院起火,吳軍于十個月后撤離楚國
吳軍攻占郢都后,不僅到處燒殺搶掠,更是進行了屠城,結果引起了出人的仇恨。而伍子胥更是尋得楚平王之墓,開棺并鞭尸三百,以報父兄之仇。楚昭王則先逃至云夢,后進入鄖國,又因鄖公之弟欲殺之而逃至隨國。
周敬王十五年(前505年)春,得知伍子胥鞭笞先王之尸的申包胥,入秦向秦哀公求援,秦哀公于同年六月命大將子蒲、子虎率五百乘戰車聯同殘余楚軍南下幫助楚復國,敗吳軍于沂,楚將子西也率兵于軍祥擊敗吳軍,秦楚聯軍隨后又攻滅了吳國屬國唐國。
與此同時,越王允常為報五年前吳軍攻打越國之仇,在歷經數年的準備之后,得知吳國國內空虛后,則發兵攻入吳國,直抵吳國都城。而在沂地被秦楚聯軍擊敗的闔閭胞弟夫概,因戰敗不敢見闔閭,反而逃回吳國自立為王(《史記》則記載是闔閭戰敗之后,夫概見闔閭受傷而回國自立)。
眼見前線戰敗,又后院起火,吳王闔閭無奈之下,只得在攻入楚都長達十個月后,率兵撤回吳國,并擊敗了自立為王的夫概,而楚昭王則在秦國的支持下,艱難復國成功。不過,此戰過后,楚國一蹶不振,而吳國則就此聲威大震。
以上就是柏舉之戰楚國的境遇如何?都城失陷長達十個月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柏舉之戰楚國的境遇如何?都城失陷長達十個月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為什么春秋末期吳國3萬人幾乎滅楚,而戰國末期秦要60萬人才滅楚?
在春秋末期的“柏舉之戰”中,吳國孫武、伍子胥僅憑三萬吳軍,便于柏舉大敗楚軍,進而攻陷楚國都城,楚國幾乎差點亡國。然而,時間來到戰國末期,國力已經無比強。 這。
你覺得歷史上的戰神有哪些?
嚴格上說,中國沒有戰神的說法。如果把在戰爭中表現卓越的人算作戰神,那么在我看來下面的幾位算是最接近戰神的存在了。純屬個人觀點,排名不分先后。 1.兵圣—。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都有哪些?
1.牧野之戰:【時間】公元前1046年商末周初;【地點】牧野(今河南新鄉附近);【兵力】周武王聯軍4.5萬人,商紂王17萬人;【結果】商紂王自焚,商朝滅亡,西周。 這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