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三國時期的淮南軍時實力有多強?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淮南,現在安徽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簡稱“淮”,古名“州來”,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稱。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淮南這個地方的軍事實力很強大,如袁術、王凌、毌丘儉、文欽、諸葛誕等人都叱咤風云,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留下了濃厚的一筆。那么為什么淮南這個并不大的地方,能爆發出這么大的能量呢?
淮南之所以強大,有以下四個原因,其中第二個原因,鄧艾屯田功不可沒。淮南能在三國時期占有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于鄧艾,具體分析如下。
其一,淮南袁術出生四世三公,曾僭越稱帝,實力強大。
東漢末年,淮南第一個割據勢力就是出生于汝南袁氏的袁術。這個家族四代出了五個三公(司馬、司徒、司空)級別的大人物,因此叫“四世三公”,而不是三人。汝南袁氏“門生故吏遍天下”,河北袁紹已經很強大,袁術也不遜色。他得到孫策的玉璽后,時刻準備登基為帝。當時流傳著一個讖語:“代漢者,當涂高也。”
袁術認為這是說的他自己,因此在建安二年(197年)于壽春稱帝,建號仲氏,大封文武大臣。這時,袁術的實力達到了巔峰時期,名義上,孫策也屬于他的附庸。因此,世人感覺袁術很強,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率先稱帝。他在剛開始,與徐州劉備、呂布的爭雄中,不落下風,只是由于稱帝,失去人心,孫策、吳景、孫賁等人叛變,他才實力大損的。
其二,淮南有鄧艾屯田,為淮南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淮南能夠成為曹魏時期的軍事重鎮,和鄧艾的屯田有著很大的關系。正始元年(公元240年),曹魏準備在淮南一帶(曹魏與東吳邊界)進行屯田,儲備軍糧,解決前線后勤供應難題。鄧艾奉司馬懿之命,前往視察。他從陳縣(今河南淮陽)、項縣(今河南沈丘)一直到了壽春。這次視察,意義重大,鄧艾提出了兩項關于屯田的重要建議:第一,開鑿河渠,興修水利,第二,在淮南實行軍屯。鄧艾還在《濟河論》表明自己的觀點,來論證淮南興修水利的可行性。
這個調查報告得到了司馬懿的高度贊揚,于是按照鄧艾的辦法,實行屯田。過了幾年,淮南再有大型軍事行動,也不再依賴從腹地運輸糧草了,淮南當地就有大量儲備糧。這些都是鄧艾的功勞。《三國志》中記載如下:
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二年,乃開廣漕渠,每東南有事,大軍興眾,泛舟而下,達于江、淮,資食有儲而無水害,艾所建也。
淮南軍事實力之所以強大,鄧艾的屯田居功至偉。他的屯田,使淮南儲備糧大大增加,保障了后勤,才能逐步強大。
其三,淮南地理位置特殊,處于南北交匯的地方,駐扎曹魏大量精兵。
淮南之所以實力雄厚,有一個很大的原因,他是曹魏與東吳的邊界。三國時期,魏國占據大部分淮南地區,優勢很大,進可攻退可守,可以有效壓制東吳。而東吳想要北進,不得不從淮南、合肥一代進兵。因此,雙方在淮南地區展開了激烈戰爭。
曹魏在淮南布置了大量精銳部隊。在長達數十年的爭斗中,曹魏歷代將領打敗了東吳孫權、陸遜、全琮、周舫、諸葛恪等人的進攻。尤其是孫權和諸葛恪,他們還遭到前所未有的慘敗。直到西晉統一三國,東吳也沒有突破淮南的防線。由此可知,曹魏時期,淮南地區軍事實力很強。
其四,淮南在三國后期,發生了震動曹魏的“淮南三叛”。
曹魏統治后期,即司馬家族掌握大權,架空曹魏宗室時期,淮南先后發生了三次大的叛亂。這件事史稱“淮南三叛”,他們分別為王凌之叛(251年)、毌丘儉文欽之叛(255年)、諸葛誕之叛(257年—258年)。當時,曹魏大權在司馬懿父子的手里,曹魏那么多地方將領,都不敢擅自發動叛亂,強如宗室夏侯霸,也只是懼怕郭淮為難自己,逃到蜀漢而已,而淮南卻先后發生了三次叛亂。
從中可知,淮南掌權者認為淮南兵強馬壯,可以和整個曹魏對抗,可以清君側。令人惋惜的是,淮南三叛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都遭到失敗,尤其以第三叛諸葛誕之叛惋惜。這一次,諸葛誕支撐大半年,最后彈盡糧絕而失敗。
總結:以上就是淮南給人感覺非常強大的原因,這四個原因簡單概括,分別是淮南袁術曾稱帝,短暫時期兵強馬壯、淮南鄧艾屯田、淮南地處曹魏與東吳邊界、淮南曾發生淮南三叛。其中,鄧艾屯田,為淮南的強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可以這么說,淮南在三國中后期的強大,鄧艾功不可沒。
以上就是三國時期的淮南軍時實力有多強?鄧艾功不可沒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三國時期的淮南軍時實力有多強?鄧艾功不可沒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姜維,鐘會,陸抗,鄧艾,誰才是后三國時代最優秀的統帥?
三國時期名將薈萃、能臣如云、統帥優秀,尤其是三國前期,稱得上優秀的統帥有:曹操、孫策、周瑜、諸葛亮、司馬懿等人,雖然三國后期名將不如前期質量高、數量多。
演義中鄧艾的武藝水平有多高,在單挑的情況下,鄧艾能否斬殺姜維?
鳳兮鳳兮鄧士載,蓄谷廣田世間稀。 莫云蜀道愁難度,曾見胡鷹落不飛。 萬尺云峰橫鎖鑰,三千壯士裹氈衣。 自古功高多疑忌,向來權重抱危機。 唯有金匣虎符在,不。 1。
鄧艾被殺后,他的后人怎么樣了?
司馬家對鄧艾后人的態度,是當時歷史環境的一個縮影。 嚴謹的任質制 三國時期的魏國,推行了嚴謹的任質制度。即:在外領軍的將領,必須留下人質在京師。 鐘會在。
魏國“小五子”文鴦鄧艾郭淮鐘會郝昭,誰是第一,誰是第五?
三國武將一直是人們最熱衷討論的話題,什么蜀漢五虎上將,曹魏五子良將,東吳四大都督,十二虎臣等,都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在魏蜀吳三國中,魏國是最強大的。 所。
為什么魏蜀吳三國,偏偏東吳能堅持到最后?
曹魏被篡了,就不多說了。說說東吳和蜀漢。 非但東吳可以堅持到最后,蜀漢其實也可以。曹魏不是非滅蜀漢不可,西晉也不是非滅東吳不行。而之所以相繼滅了蜀漢和。
司馬氏篡權后,為何僅淮南地區多次出現親曹勢力反叛司馬氏?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奪取曹氏政變。說起來,這場政變其實是非常容易的。司馬懿當時在手中并沒有什么兵馬的情況下,僅僅依靠他暗中培養的三千死士,就取得了成。
伐蜀名將鄧艾如何戲劇性地走完自己一生?
往往在很多情況下,一些歷史進程的發展會跟曾經試圖改變歷史的英雄人物之期望截然相反。例如三國時代魏國的建立就是一個非。 陳、蔡之間,土地肥沃,可以減省許昌。
曹操、劉備、孫權三巨頭的子孫們,為何最有出息、最出色的是劉禪?
歷史上的劉禪并不是真正的“阿斗”。還可以扶得起來,也不是一塊徹底腐朽的木頭,諸葛亮也不用擔心劉禪孺子不可教也了。劉禪還是很聰明的,不然怎么可能是曹操劉。
三國時期魏國有哪些戰將?如何評價?
東漢末年,群雄四起。其中涌現出了很多勇冠三軍、謀略過人亦或者忠肝義膽的戰將。 在三國當中,魏國的實力最為強大,不僅占據了中原地區,原來漢王朝所控制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