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明清兩朝,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明朝和清朝是我國封建社會最后的兩大王朝,這兩個都歷經數百年的王朝,其規章制度雖然也具有著一定的綿延連續性,但是其差別也是有目共睹的。即使是很多看起來明清相沿的制度,其實仔細推敲,更多的都是明朝仿效宋代,而清朝直接取法遼金元,清朝與明朝在法理與事實上,完完全全是兩個毫不相干的王朝。
可是既然這樣,那么我們為什么要總是將他們兩個相連起來一起稱呼呢?難道僅僅是簡單的為了給這五個世紀的時間一個總括性的名稱?
而要想解析這個看似淺顯,其實蘊含著很深政治內涵的問題,首先需要我們把目光放到明朝晚期的西洋傳教士——耶穌會士身上。

在我們的明朝時期,西方文明的精神世界經歷了一場巨變,世界上最大的宗教組織天主教,面臨著一個異乎尋常的強大挑戰對手——新教。在宗教改革之后,勢力節節攀升的新教,搶奪了大量原屬于天主教的信徒。而被搶奪了部分“歐洲市場”的天主教教宗們,就決定從“落后”的、“異端”集聚的亞非拉地區來補足這部分損失。于是,耶穌會和方濟各會在劃分好各自的路線后,便不遺余力的開啟了向東西兩個方向傳播基督福音的旅途,而其中來到大明朝的正是耶穌會。

這是東西方文明的第二次交匯,上一次還是幾個世紀以前,通過廣闊的蒙古帝國相交流的馬可波羅時代,那時候西方世界對于中國的理解還極其有限,他們并不認為在遠東這里的,是一個有著完善規則體系的國家,因而他們將我們稱呼為地區。
就這樣,來到大明朝的傳教士們在帶來科技文明的同時,也反向的將中華的強大傳播回西方。隨著對中華了解的加深,華夏地區也就自然而然的從地區升格為了王朝——大明王朝。

東西方的友好交流并沒有持續多久,中原大地就在明清易代中改換了門庭。清王朝從滿洲之地開始,逐步征服蒙古、朝鮮、中原、西藏、新疆,這一片片土地都歸入了這個新王朝的疆域。滿洲不斷兼并各個地區,用他的征服者姿態告訴西方人,現在這片大地的新主人,是大清王朝。而傳教士們就像當年的游牧民族稱呼李世民為天可汗一樣,給了滿洲一個新稱謂——大清帝國。
帝國這一稱謂于此時正式“花落”東方,它既彰顯了清王朝的強盛昌隆,但同時更體現出清朝充滿著危險的侵略性,因為侵略性正是帝國的兩大標志之一!
而帝國的第二個標志則正是其注定將是一曲悲歌的命運——全部帝國無一例外都是要解體的。當然,這并不是什么歷史的魔咒或驚人的巧合,而是由帝國的本質屬性,即第一大標志——侵略性所決定的。

侵略性賦予了帝國縱橫無敵的實力與浩大無垠的疆域,但是它這種用武力脅迫、威逼對方屈服的手段所得來的領土,就注定了這些新領土難以與帝國的主體地區形成有效而良性的交流與溝通。而一旦時局發生動蕩,僅需要一根細小的導火索,就會造成整個帝國的轟然崩塌。
因此,這也是我國的官方為何總是要不厭其煩,而又鄭重聲明強調我們不是帝國的原因所在。但是不論我們是否承認,一個既定事實都擺在我們眼前,那就是我國的疆域領土主要繼承的都是清王朝。因此,為了說明我國不是一個充滿侵略性的帝國,我們就很有必要去洗刷被涂抹在清王朝身上的帝國印記。于是,將清王朝與明王朝合并稱呼,成為了一把金鑰匙,一把用明朝的資本主義萌芽,來印證“明清”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個階段,而非是一個帝國主義國家的雛形。
當然,晚清時期李鴻章在面對東瀛日本的咄咄相逼時,也曾自稱清王朝為大清帝國,但這并不是他不明白帝國所蘊含的崩潰內蘊,而是為了與日本的逼迫相頡頏,強調我中華泱泱上國的強盛,而不得不如此,在此僅取帝國的本意而已,當然,這也就是另一番事件了。
以上就是明朝和清朝完全不相干 我們為什么還將明清連著稱呼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明朝和清朝完全不相干 我們為什么還將明清連著稱呼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為什么習慣用年號稱呼清朝皇帝,而不用廟號?
年號,廟號都是古代皇帝專用的,不同的是年號一般是活的皇帝自己取的,廟號一般是后人對上任皇帝取的。 廟號的選擇開始時有褒貶之意,也有祖和宗之別。一般遵守。
明朝和清朝共存多少年?
明朝和清朝都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 明朝(1368年-1644年 )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國號意在大中,。
清朝時北京就叫北京,為什么民國時改名叫北平?
1945-1949年,改北平特別市。 1949-,改北京市。 查所謂北京條約原文,有“京”和“京師”的稱呼,沒有“北京”二字。 查明代地圖,順天府中心為“京師”,以中。 136。
大清為什么叫大清?清朝的國號是怎么來的?
在歷史上的眾多朝代,它們的國號都是有著一定的淵源的,例如漢朝的國號是源于開國皇帝劉邦,在漢朝未建立之前做過漢王,唐朝的國號是源于開國皇帝李淵在唐朝未建。
為何很多人都喜歡把滿清和明朝作比較?
確有很多人熱衷于滿清和大明的對比,甚至產生了“清粉明黑vs清黑明粉”這樣的對立性論證。 我想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十分簡單,明與清是最后兩個封建王朝,與近。 第。
清朝取代明朝是必然還是偶然?
當然。不是偶然! 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后兩個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的熱度可謂經久不衰,出鏡率居高不下。特別是明朝,這個我國歷史上最后一個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中國皇帝從什么時候開始改稱“皇上”,不再叫“陛下”?
謝謝悟空邀請。 中國皇帝從清朝時候開始改稱“皇上”,不再叫“陛下”。 在清朝以后大家都稱皇帝為“皇上”,因此我們在看清朝電視劇和電影的時候經常看到有的大。
明清兩朝,同樣是中原王朝,為何有些國家喜歡明朝而不喜歡清朝?
首先是古代正統觀念的影響。正統出自中原,雖明清都入主中原,但明朝是中原漢族立國,清朝是滿族建立。中國自古就有“華夷”觀念。 其次是清朝末期有外國大規模。
明朝的國號全稱是明還是大明?
我是點點文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首先,表明觀點,明朝的國號全稱是“大明”。根據《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元年正月,上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 維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