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宋朝服務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上河圖
錢穆先生說:“論中國古今社會之變,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體可稱為古代中國,宋以后,乃為后代中國。”與傳統印象中宋朝的積貧積弱不同,在整個中國歷史中,宋代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在世界歷史的形成和聯系中,中國的宋代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時期。學術上,因此有“唐宋變革論”之說。而在宋代,生產力水平提高直接促成的商業革命,更是影響深遠。縱觀整個宋朝,它與前朝最大的一點不同是,第三產業的飛速發展和喜人成就。那么,宋代“服務業”多先進呢?
宋代城市的幸福生活
第三產業,也可以叫做服務業,是除了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之外其他行業的統稱。舉例來說,如餐飲服務業、碼頭腳夫,在宋代,則還有風月場所。
1.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東京夢華錄》記載,“大型酒樓飯店:在京正店七十二戶,此外不能遍數,其余者皆謂之‘腳店’。”東京的餐飲、酒店十分繁盛。僅在市井小吃之中,我們熟悉的就有曹婆婆肉餅, 孫好手饅頭、宋五嫂魚羹等,孫羊正店更是因為清明上河圖而將它的繁盛貌長久流傳下來。
當然,說到宋代酒樓,繞不開樊樓。樊樓又稱白鞏樓、豐樂樓,是汴京第一高樓。“宣和間,更修三層相高,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燭晃耀。”可以想見其繁華。宋代甚至有了豐盛的菜譜,如《山家清供》、《吳氏中饋錄》等,也是記錄宋代餐飲盛況的遺留。
宋代酒樓眾多,受眾也廣。上層自有繁華去處,市井小民也能自得其樂。所謂 “中國偉大的烹調法也產生于宋朝。地方鄉紳的興起推動了食物的考究:宮廷御宴奢華如故,但卻不如商人和地方精英的飲食富有創意。”正是這樣的創造力,推動了中華美食家族的重要成員——炒菜的誕生。

2.瓦子、勾欄和多種休閑娛樂方式
“瓦舍者,謂其來時瓦合,去時瓦解之義,易聚易散也。”瓦舍勾欄,大抵都是人們玩樂的去處。宋代,每到節慶時分,總有人群聚集,歡度佳節,觀看表演。坊間傳聞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畢昇因為用此方法刻畫了皇帝觀看的一次相撲表演坐罪下獄,也可以看出宋代的寬松和娛樂項目的豐富。
瓦舍表演的項目眾多。音樂藝術表演是傳統項目,除此之外,更有雜劇、雜技、魔術、武術、滑稽戲、歌舞、說書等。詩歌原為雅樂,打破格律,變而為詞;詞變化格式,溢而為曲。唐代的傳奇小說,正在民間流傳,詞曲的淵源,也要肇自此處。直接的結果是“南戲”。這些民間藝術形式,就是這樣充滿活力,像野火一樣生生不息地越過王朝興亡,流傳下來。
瓦舍的分布很廣泛,天子腳下也有幾十座。在坊市制度被打破之后,正是這些繁華的集市重塑了城市的熱鬧。北宋的“相藍”、南宋的御街,都成為第三產業蓬勃發展的場所。
據記載,除了豐富的餐飲和娛樂,宋代已經有商業的洗浴中心,是人們消解疲乏的好去處。另外,所謂“凡雇覓人力,干當人、酒食、作匠之類,各有行老供雇。覓女使即有引至牙人”,“牙人”即是城市中資源流轉的中介。第三產業的發展,宋代市民休閑娛樂來一套,即使是市井小民也能自得其樂。

瓦舍表演
上下合力促成了第三產業的興盛
第三產業的興盛,根源來自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發展。但這不免空洞而無法針對性地梳理宋代的優勢。除卻生產力水平的必然提高以外,宋代第三產業的發展當然還有它自己的時代特色。
1.人口的爆炸式發展為第三產業的興盛提供了充足的市場、受眾
宋代實行招撫流民,鼓勵開墾,興修水利,廢除苛捐雜稅,推廣先進的農具,改進耕作制度等等,收到了良好效果。例如墾田面積,據估計,宋代開國不足百年,墾田面積翻了五倍,這固然是中華民族的“種族天賦”,也需要良好的政策引導和安定的社會環境。另外,宋代已經引進一年三熟的占城稻,大大提高了農作效率和收益,經濟作物的種植比重因此增加。
宋代實行強干弱枝,以兵為險的政策,軍隊人員眾多且集中。《水滸》中說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事實上“從宋初到宋仁宗時期,宋代軍隊數量保持持續增長,最高達 141 萬。……南宋后期軍隊一直保持著六七十萬的規模。”這些軍人成為世俗服務業的廣大受眾。
這些軍人和廣大的隨軍家屬,不僅作為城市的守護者為維護秩序起到了應有的作用,而且作為消費者刺激了當地的生產發展,更有甚者,瓦舍勾欄中的一些需要專業技術的表演,未必沒有閑散軍人。

宋代夜市
宋代的政治經濟中心也吸引人們前來。京城向來是人們趨之若鶩的地方,讀書人為求取功名進京,商人為獲取利益進京。元代是“南人求名赴北都,北人徇利多南趨。”恐怕也只有宋代,才能求名趨利,“其致一也”。京城之外,蘇杭、揚州。泉州、成都都是重要的經濟中心,草市也盡可能地發展了鄉村的經濟活動。總之,宋代的第三產業發展,無論是從時空上還是從受眾群體上,都可謂是全面了。
2.文化的下行反哺第三產業的發展
說到文化的大眾化,繞不開柳屯田。柳永號稱是“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其實,他與風月的緣分,還有這樣一樁誤會。
《能改齋漫錄》記載說,仁宗留意儒雅,而柳永好為淫冶謳歌之曲,傳播四方,嘗有《鶴沖天》詞云:“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及皇帝臨軒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雖說是命運殘酷的玩笑,也于是留給我們一個偉大的詞人。在藝術上,柳永豐富了詞調,擴大了詞的歌詠范圍,積極地參與了文化的世俗化過程,而這樣一個讓嬌客爭相供養、逝后祭拜的人物,自然也得益于廣闊的第三產業的發展。
豐富的經濟活動和資本基礎使精神成果不斷涌現,文化的下行也反哺了第三產業的發展。辭賦是對《詩經》的突破,詩是對賦的突破,詞是對詩的突破。而且不獨詞,唐末的話本傳奇,宋代的文人筆記,南戲,元代的雜劇,都是文化下行的體現,也豐富了民間的精神活動。有的還能起到“高臺教化”的作用。

柳永
宋代是一個難得“從民欲”的時代,君主和平民之間固然有隔閡,然而屈從于儒家的仁君追求,并不過分嚴刑峻法。文化的世俗化、大眾化是一直以來的趨勢,廟堂和江湖也并非不可調和。如果一定要提出一些節點,那么,魏晉的“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士大夫的“人的價值”的追求,宋代的“從民欲”則將市民百姓的追求重視起來。市民階級的文化需求需要得到滿足,商人隊伍也需要重新評估市場的層次。
3.宋代的恤商政策及其配套設施、經商環境的變化
宋代城市的職能和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唐代有十二坊,而宋代打破了坊市格局,產生了草市、夜市。夜市商品豐富,小吃種類齊全,南食北食以及各地風味小吃全部涵蓋其中,夏日有冷飲如冰雪、甘草水;冬日有熱飲如熱茶、羹湯等,且價格便宜。
草市原來是鄉村定期集市,起源很早,在宋朝時逐漸發展為商業中心,突破了原來鄉村集市的含義,成為州縣城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元代逐漸消失了,這不免讓人可惜。
宋代之前,城市主要有軍事和政治的功能。城,以盛民也。“市”只不過是城中的小場所。到了宋代,城市的功能逐漸轉向商業型、消費型。與此相配套,宋代的消防設施、排水系統也很好,初衷正是為城市中的人員往來、商業活動提供便利。當然,因此出現了“無憂洞”恐怕是百官沒有想到的。

宋代茶飲
宋代,在商業政策方面,除繼續推行前代鹽、茶、酒等專賣外,主要是實行均輸法、市易法、免行錢法和減輕商稅,從而促進商業的發展。官府的專賣和各種政策,對財政收入的積累是有益的,同時也較好的控制了大商人的壟斷,扶助了小商人的發展。
當然,這也與宋代特殊的外部環境有關。以絲綢之路為例,群狼環伺,宋代失去了對傳統陸上絲綢之路的控制,轉而開發海上絲綢之路。但西北仍然有以互市、和市或者走私為名的貿易,民間與中亞的貿易往來也不會輕易凋零。
宋代并不是一個統一的安定的國家,宋代的商人,包括中原人,也包括西域人、西夏人、契丹人、金人……這樣的情況下,宋的商人面臨的外部競爭激烈,內部由于相對寬松的政策,壟斷地位也很難產生,于是,正面保持了市場的活力。市場擴大、競爭激烈,活躍的競爭是刺激第三產業不斷發展的良藥。
第三產業發展的“功能”——蝴蝶效應
“社會功能”,可以用來代表“社會結構和社會生活之間的相互聯系”,指的是“部分行為對整體做出的貢獻”。當然,這里引述功能這個詞,只是想更為全面地說明第三產業的興盛與宋代社會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

宋代快遞小哥
1.文化科技全方位發展
前文說到文化下行對第三產業的影響,而這當然不是單向的。文化上,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活動,更流傳了許多實用的成果。《夢溪筆談》記載了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預言了石油的巨大作用。蘇頌制作出水運儀象臺,對天文、機械、醫學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這一時期,士人中出現了許多“發明家”,這和寬松的文化政策和濃郁的鉆研氛圍密不可分。當然,也需要堅實的經濟基礎。
炒菜是宋代的突破,湯餅是流行的吃食。宋代消防部門、城市管理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而這大部分服務于打破了坊市界限的城市生活,至少,宋代的商業城市,恐怕已經不再適合進行“巷戰”了。
2.產品與服務的專業化、商業化
兩宋之間完成了經濟重心南移是老生常談,但似乎一直沒有什么直觀的印象。南宋說“蘇湖熟,天下足”,直到元代,也仍然是“百司庶府之繁,衛士編民之眾,無不仰給于江南”。這一現象的根源,就在于江南的第三產業隨著政治中心南移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開發。
宋代的第三產業已經發展得較為完整,甚至出現了現代化的創舉。宋代也有“快遞小哥”、“外賣小哥”、宋代也有搓澡工人、宋代也有記者編輯、有體育明星……雖然這些成果注定有一定的傳播范圍,不可能因此忽略了當時城市和鄉村之間畸形發展的狀況,但也已經構建了相當完備的服務業框架和聯系較為緊密的產業鏈。對失地的流氓提供了就業機會,降低了維護社會治安的難度。可以說,宋代的城市生活,已經相當有“現代風范”。

3.大國氣度與小民生計的和諧
宋代商業革命隨之而來的,就是市民階級的興起。宋代實行“五等戶制”,開始有了坊郭戶,也就是市民、城居工商業者,還有部分城居官僚與地主。
唐宋變革論和宋代近世說也離不開市民階級的支持。錢穆先生說:“宋以下,始是純粹的平民社會。除蒙古滿州異族入主,為特權階級外,其升人政治上層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無古代封建貴族及門第傳統的遺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經濟、社會人生,較之前代莫不有變。”變的最大推動力,乃是經濟因素。
賦稅結構也發生了改變。唐中后期以來,由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廢除租庸調,改用兩稅法,是對商業發展的包容和回應。宋代幾次變法,采用了募役制,這樣就把人民的無償勞役變成了有償勞役,實在是難得。結構方面,宋代的商稅已經超越農業稅變為財政收入的重要支柱,而且自此之后一直保持,這正是第三產業的創造力。
總結
宋代的第三產業如此興盛,有必然的生產力發展的原因,也有時代性的誘因,當然,更是歷朝歷代水到渠成的結果。這其中,最不該忽視的是人民群眾的創造力和智慧。宋代的第三產業,也反過來對當時的社會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在整個社會體系中,社會結構和社會過程的相互影響及其延續性,表現為豐富多彩的社會功能。宋代的第三產業,或者說服務業的興盛,正是宋代的迷人之處。
參考文獻:
1.《北宋時期東京城的市井飲食探究——以<東京夢華錄>記載為主》
2.《從<東京夢華錄>看北宋商業文化》
3.《淺談宋代瓦子勾欄及對市民娛樂的影響》
4.《宋代商業的發展和商業政策》
以上就是宋朝時期的服務業先進在哪些方面 商稅成為重要的支柱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宋朝時期的服務業先進在哪些方面 商稅成為重要的支柱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宋代的文化生活的繁榮景象?
宋代是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城市的迅猛發展、商品經濟的高度繁榮,使新興的市民階層地位日益上升。同時,市民文化的崛起,更是宋代的一個重要的。
宋王朝真的很有錢嗎?
宋朝立國三百余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唯獨沒有亡于內亂的王朝。 提起宋朝,大家都會有一種印象,那就是:在軍事上很是差勁,關于這個,我們看看宋朝形勢圖。 印刷。
宋朝和明朝的經濟誰更強?
從版圖面積上來看,宋朝的版圖面積相對較小,在北宋時期僅有280萬平方公里,而在明朝的永樂時期,國土面積則和新中國差不多,為997萬平方公里。從整體的軍事實力。
為什么說趙禎“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如何評價宋仁宗的一生?
宋仁宗趙禎是北宋第四任皇帝,也是民間傳奇“貍貓換太子”的主人公。北宋在他的治下,“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行無妄為之德而天下大化,創造。 ”。
都說宋朝是讀書人最舒服的時代。國力其實并不怎樣。大家怎樣看?
中國兩千多年以來,讀書人最舒服的一個朝代,肯定就是宋朝了。因為宋朝重文輕武,讀書人的地位永遠都比練武之人要高。 所以說整個國家的權力,其實也都掌握在讀。
兩宋疆域狹小,但經濟卻位列中國古代第一,財富分別是從哪來的?
眾所周知,兩宋政府積貧積弱,疆域面積也遠遠不及其他朝代那么遼闊,但兩宋時期的經濟發展程度卻是整個封建時代最高的。 從根本原因上來看,這得益于宋朝時期商。
為何多爾袞說明末“三餉”是導致明朝滅亡的弊政?
明末“三餉”指的是遼餉、剿餉、練餉,這三樣屬于正常稅負之外的加稅,確實加重了民眾的負擔,但明朝滅亡卻不能怨“三餉”,“三餉”只是激化了明末本就嚴重的社。
明朝有哪些冷知識?
我是刀筆傳神,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276年。在這期間,。 就。
明朝從哪里衰落?
明朝從什么開始走向衰落,絕不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死的時候。那是李自成從陜西米脂起兵的時候嗎?一個朝代的衰落,不是從農民起義開始,而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