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古代婚姻的認識,我們多以為古人年記輕輕就選擇建立家庭,其實不然。宋代由于科舉制度,使男女婚嫁年齡普遍晚于其他朝代。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宋人成婚年齡雖然偏大,但多數仍于適婚年齡范圍內結婚,與現代人多已過適婚年齡的晚婚不太一樣,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
宋人究竟幾歲成婚,要先從《周禮》與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說起。由于《周禮.地官.媒氏》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其所載之結婚年齡顯然不僅偏大,還不符合古代的實際狀況。孔子對此的解釋為:“夫禮言其極,亦不為過,男子二十而冠,有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許嫁,有適人之道。于此以往,則自昏矣”,認為《周禮》的男子30歲、女子要20歲才能嫁娶只是婚嫁年齡的上限,而非強制要求。孔子建議男子行過冠禮(成年)、女子只要滿15歲,就是適合成婚的年紀。

孔子的這番解釋,影響到后世。漢代普遍男女早婚,男性的初婚年齡在14至20歲,女性則是13歲至16歲。唐代則規定:“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聽婚嫁”,且唐人對男女生理構造的理解為:“女子十四有為人母之道,四十九絕生育之理;男子十六有為父之道,六十四絕陽化之理”,因此男女皆早早成家,才利于繁衍后代。
不過這樣的情形到宋代有了改變。北宋知名史家司馬光(1019-1086年)在其著作《書儀.婚儀》,討論男女的適婚年齡:
古禮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然則古人之娶,未必皆三十也。……今令文,凡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聽婚嫁,蓋以世俗早婚之弊不可猝革,又或孤弱,無人可依,故順人情立此制,使不麗于刑耳。若欲參古今之道,酌禮令之中,順天地之理,合人情之宜,則若此之說當矣。 —— 司馬光,《書儀.婚儀》
司馬光同意孔子對于《周禮》里男女婚嫁年齡的解釋,但他認為宋代規定男15歲、女13歲即可結婚會產生問題,應參酌古今禮制,將婚齡下限提高。司馬光對于婚嫁年齡的觀點,為朱熹(1130-1200年)承襲,在《家禮》中,朱熹把男女的適婚年齡分別定為16到30歲與14歲至20歲之間。

知識份子帶頭提倡將初婚時間延后,有多大的效果呢?學者統計宋代墓志,發現宋代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齡為18歲,比唐代女性多了3歲,且宋代還有25%的女性超過21歲才結婚。而宋代男性的平均婚齡為24歲,比唐代多了2歲,初婚年齡最大為36歲。
北宋社會延遲結婚的風氣始于宋真宗朝(997-1022年),興盛于宋徽宗在位期間(1100-1126年),到南宋時社會已普遍。為何宋人平均婚齡都那么大呢?這要從兩個社會風氣說起,一是當時道教與理學思想大興,男女之防漸趨嚴格,民間不再像唐代時開放;第二個原因則是科舉考試。
科舉之風盛行,影響宋代婦女的擇偶標準,她們格外看重擁有科舉功名,有進士及第者為佳,如以太子少師致仕的馮京(1021-1094年),在及第后“張侍中(張堯佐,為宋仁宗溫成皇后張氏之伯父)耆,依外戚,欲妻以女,使吏卒擁至其家,頃中人以酒肴至,且示以奩且甚厚。馮固辭曰:‘老母已許王氏矣’ ”。連中三元登科的馮京,馬上成為當紅炸子雞,人人都想收他做女婿。最后馮京以母親早已幫他相中王氏為由,婉拒成為皇親國戚的機會,最后馮京成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富弼(1004-1083年)的乘龍快婿。
人人都想當“官太太”,但能成功考上科舉的男性實在非常稀少,于是宋代出現一種“榜下捉婿”的怪現象。在科舉發榜之日,各地富紳們便爭相挑選登第士子做女婿,稱之為“捉婿”。記載北宋末年廣州藩坊之事的《萍州可談》載:“近歲富商庸俗與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錢以鉺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緡(綁銅錢的繩子,為古代記量單位)”,不惜花大錢也要嫁個狀元郎。
讓女兒當上官夫人,還能增進家族利益與社會地位,因此宋人甘愿花上大筆錢財,只為求一個進士及第的女婿。但是這些想要考取進士的學子們,為專心念書,多有“不及第,不成家”的念頭,導致宋代士人的初婚年齡都偏大。加上因社會商業繁榮、經濟發達,而有“財婚”風俗。宋代男女婚嫁上多以聘財(如今之聘金、彩禮)、妝奩(嫁妝)之多寡作為擇偶條件。宋代書法家蔡襄(1012-1067年)在擔任福州(今福建省福州市)知州時,曾撰文批評當時結婚“唯財是取”的現象:“取婦如何?欲以傳嗣,豈為財也?觀今之俗,娶其妻不顧門戶,直求貲財”,許多民眾因為沒錢下不起聘禮、準備不了嫁妝,而延后舉行婚禮。
以上就是宋朝的知識份子為何帶頭并提倡晚婚呢?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宋朝的知識份子為何帶頭并提倡晚婚呢?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宋朝時為什么一個少女16歲未嫁,就是″大齡剩女"了?
古代盛行早婚,不過宋朝是個例外。 宋代的女子,在十六歲之后嫁人的更加常見,根本就不算是什么大齡剩女。 雖然名義上,宋朝規定的結婚年齡是男子十五歲,女子十。
宋代訂親幾歲?
宋代初期實行的男女婚姻年齡與唐朝一樣:《名公書判清明集》規定“男子十五歲、女子十三歲得婚嫁。宋朝經濟的發達,隨之帶來文化的昌盛,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
古代晚婚男女各是多少歲?
古人在婚嫁年齡上是有法律條例規定的,自先秦到明清千年之間,男女普遍結婚的年齡有所區分,一般成年男子滿二十周歲,女子滿十五周歲便可嫁娶。 一、崇尚禮法的。
“科舉制度”為何導致宋朝“剩男剩女”嚴重?
況且科舉制度基本上是宋朝平民百姓逆天改命的唯一辦法,他們無法通過恩蔭制度做官,畢竟祖上18代是沒有朝廷當官的,開不了這個對后輩人來說后門的。但是只參加。
古代男性為什么愛娶十五六歲的女孩?
古代男性為什么愛娶十五六歲的女孩?其實在古代,女性十五六歲就已經到了婚嫁的年齡。 古時候戰爭較多,加上醫療條件的限制,導致死亡人數聚增,人口達不到平衡。 古。
農村以前40歲當爺爺,如今年輕人結婚越來越晚,是世道變了嗎?
婚姻是兩個人的事,因為優點走到一起,因為缺點而分開。婚姻的主題是因為愛,因為家庭,因為孩子才會天長地久,因為某種利益而結合是不會長久,也不會幸福。真正。 有。
為什么古代的男子都喜歡娶十三四歲的小女孩兒為妻呢?
不要說古代的男子喜歡娶十三四歲的小女孩,就是放到現代,試問誰不喜歡歲數小的小姑娘呢?當今社會,“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隨著人們觀念的開。 《。
你是否贊成婚前性行為?為什么?
現在,婚前同居已經不再是一個藏著掖著,不好意思承認的事情,大家都習以為常了,甚至60年代的人都已經接納了小年輕們這種生活方式。 讀研的時候,同寢室的姑娘。 如。
為什么古代皇帝有最好的醫療資源,明朝后期的皇帝普遍壽命都不高?
題主的這個問題,有必要糾正一下。皇帝的壽命對于現代的平均壽命來講,是比較低的,但是對于古代百姓的平均壽命,還算是長壽的。而且明朝后期的皇帝壽命也談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