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姜子牙,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跡。
姜尚,即姜子牙,商周交替之際的傳奇人物,不僅軍事謀略驚人,而且善于治理國家,還長壽超過百歲。尤為重要的是,姜子牙唯一女兒是周武王的正妃,生下的長子為周成王,兩人有著血緣紐帶。
那么,作為周武王的岳丈,周成王的外公,又有經天緯地之能力,周武王病重去世之前,為何指定周公輔政周成王,而讓姜子牙回到封地齊國?

周文王時期,姜子牙成為國師、軍師,周武王時代姜子牙延續這一職務,還尊為“師尚父”,是武王伐紂的頭號功臣。
公元前1048年,武王第一次伐紂,大軍抵達黃河南岸的盂津,有八百諸侯聞訊趕來參加,紂王孤立無援,諸侯勸說武王伐紂,但周武王與姜子牙認為,時機還不成熟,于是班師回朝了。這次滅商預演,史稱“孟津之會”或“孟津觀兵”。
武王第一次伐紂,之所以最后班師回朝,估計與兩點有關:一是紂王嚴陣以待,商朝不夠混亂,或有諸侯助陣,周武王與姜子牙發現沒有太多必勝之機,二是周武王與姜子牙觀察盟友,試探盟友的態度,可能發現盟友還有所欠缺。
公元前1046年,武王第二次伐紂,拜姜尚為帥,發兵五萬渡過黃河東進。《詩經》中對牧野之役歌詠道:“維師尚父,時維鷹揚。”牧野之役,以武王為統帥,姜太公為總指揮,因此姜子牙可謂是武王克殷的第一功臣。

在軍功上,姜子牙達到人生巔峰,在家事上,姜子牙也達到了人生巔峰。
周朝建立之后,周武王為了酬謝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大行分封制度,首封身為師父的功臣呂尚于營丘(后改稱臨淄),國名為齊。姜子牙至齊之后,將齊地治理得非常好,開創了中國齊文化,說明姜子牙有很強的治國能力。姜子牙之后,周武王封周公旦于魯,但“封土不過百里”,封地規模遠不及姜子牙。
我們都知道,周武王分封諸侯的基本原則是“封建親戚,以藩屏周”,此后才分封外人(商朝遺民與歷史上的帝王后裔等),姜子牙與周武王沒有血緣關系,為何周武王第一個隆重分封姜子牙呢?除了姜子牙軍功之外,應該還與姜子牙女兒有關。
姜子牙一共有13個兒子、一個女兒,其中女兒叫邑姜,后來成為周武王正妃,一共生有二個兒子。邑姜長子為周成王姬誦,次子為唐叔虞——晉國始祖。邑姜成了姜子牙與周武王的紐帶,讓兩者有了親戚關系,姜子牙成了周朝的外戚。

論能力,姜子牙有能力;論關系,姜子牙有關系……為何周武王去世之前,卻讓周公旦輔政,而不是姜子牙呢?筆者認為,這既有權謀考慮,又有實際能力考慮。
一直以來,周公旦給我們的印象是文官形象,直到周武王去世之后,才協助周成王平定三藩之亂等。如果將周公旦看成文官,自然沒有資格成為輔政。先秦時代,不會打仗沒有軍功的官員,往往都沒什么地位,最多屬于二流官員。如今,我們讀先秦歷史,其中能讓人銘記的官員,絕大多數都有軍功。鮮為人知的是,武王伐紂過程中,如果說姜子牙是水面上的第一功,那么周公旦就是水面下的第一功。
周公旦,周武王姬發同母之弟,姬發即位之后,以太公望(姜尚)為國師,以周公為輔相,其中周公經常佐助輔弼姬發,處理很多政務,“及武王即位,旦常輔翼武王,用事居多”,周武王經常與周公旦商量政事。
任何一個年度,造反都是一個殺頭的大買賣,盡管周人實力大漲,但畢竟周國只是“小邦”,想要取代殷商,需要顧及的問題太多了,比如諸侯是否響應、機會是否到來、如何準確抓住機會、各方面準備是否充分等。根據史書記載,周武王沒有與姜子牙商量這些事,而是多次問計于周公旦。

周武王繼位第二年,周武王帶著這些問題詢問周公旦,周公旦認為“以德服人”,即不要冒犯盟友,團結維護盟友,《大開武》記載:“茲在德,敬在周,其維天命,王其敬命。 遠戚無干,和無再失。維明德無佚,佚不可還。”
在此之后,周武王又有多次問計周公旦,指出自己早晚都在戒備殷人,可不知道最好的辦法。周公旦又勸誡武王順德謀事。
史書記載周公旦喜歡“以德服人”,肯定存在一定美化與隱瞞,估計周公旦自有一番“陰謀”。但周武王三番五次問計周公旦,顯然說明周公旦的能力。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周公旦參與出征。克殷成功第二天,周公把大鉞,召公把小鉞,在武王左右,向上天和殷民宣布紂王罪狀,正式宣布殷朝滅亡,周朝取而代之,武王為天子。此時,周公的地位僅次于武王,周公把的大鉞是一種權力象征。

關于武王克殷中姜子牙與周公旦,西漢劉向《說苑》里的一篇文章,講述了武王攻克商朝后,如何處置百姓的辦法,姜子牙的辦法令人不寒而栗。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殷之士眾,奈何處之?”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余胥。咸刈厥敵,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周公入,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貴族有過,在紂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姜子牙認為,應該將朝歌城內的殷商百姓全部殺了。周公旦認為,將過錯歸于紂王一人,其他人保持原樣,不因改朝換代而有所改變,周武王贊同周公旦的建議。
歷史上對姜子牙之所以如此心狠手辣,有一種觀點認為,姜子牙是克殷第一功,加上女兒又是正妃,已經有功高蓋主之嫌,因此故意給出這么一個毒辣的建議,不給周武王產生“收買殷商遺民之心”的想法。說到底,姜子牙為了自保,故意說出一番不明智的狠話。畢竟,姜子牙初至齊地時,順應齊地風俗,簡化禮節而修政,發展工商業,利用當地魚鹽之利,人口大增,使齊國成為大國。姜子牙能溫和對待齊地土著,為何不能溫和對待殷商遺民?

周武王不選姜子牙為輔政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姜子牙功勞太大,在諸侯之中威望太高,而且在宮廷之內還有女兒邑姜,周成王還處于襁褓之中。因此,如果任命姜子牙為輔政,全權處理一切國政,那么一旦姜子牙懷有異心,即可輕易顛覆姬姓江山。或許,在克商第二天,周武王讓周公旦持大鉞,或許就已經開始防備姜子牙了。
與此同時,周武王任命周公旦為輔政,姜子牙在齊國,就能有力牽制周公旦。原因很簡單,周成王是姜子牙外孫,而姜子牙有能力有威望,一旦周公旦想要篡位,姜子牙必然反對。
因此,對周武王而言,姜子牙在外,周公旦輔政,這是最佳選擇,姜子牙可以牽制周公旦。反過來的話,周公旦卻無法牽制姜子牙,周朝江山就危險了。可見,周武王這一看似矛盾的安排背后,有著老奸巨猾的深謀遠慮。
以上就是周武王病重去世前,為什么沒有讓姜子牙輔佐周成王?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周武王病重去世前,為什么沒有讓姜子牙輔佐周成王?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姜太公貢獻更大,更有能力,為何周武王卻只讓周公輔佐成王?
姜子牙是個有故事的男人,但因為現代無良電視劇的影響,很多人都喜歡神化姜子牙,其實不然,姜子牙年輕的時候干過宰牛賣肉的屠夫, 也開過酒店賣過酒。 可姜子牙。
周武王為啥哭姜太公?
答案如下: 周武王沒有哭姜太公。 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建立了西周王朝之后兩年與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積勞成疾就去世了。 周武王岳父姜子牙分封到臨淄建立。
魯國與齊國,是分封于周武王時期還是周成王時期?
謝謝邀請!華夏文明的社會制度是先從“推選制"開始的,因為在夏朝之前的遠古時是由眾多不同的部落組成的聯盟,在首領更替的原則上由各部落公選推舉出一位賢能者。
《封神演義》的姜子牙死后歸于何處,為何沒有封自己?
72歲的姜子牙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被師父元始天尊遣下昆侖山成為一個俗人,本想修仙有成,誰知修了40年后還要下山自謀生路,除了這40年來在山上挑水澆松、。
元始天尊為何不愿意讓姜子牙成仙或者成神?
在許仲琳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所謂封神榜的制定,是有一個基本標準的,就是上等仙道,中等神道,下等人道。這是從神仙道的天道高度對一切神人仙佛的一種劃分。
姜子牙死后誰繼位?
姜子牙死后他的大兒子齊丁公姜伋己任第二位齊國國君,但齊丁公和父親姜子牙一樣,在鎬京輔佐周天子,并且擔任虎賁之職,統領著王宮衛戍部隊,為周天子東征西討,。
周武王為什么沒有對殷商趕盡殺絕?
周武王與殷紂王有血緣關系! 商朝源自天水! 帝嚳高辛氏與其父尹姓之祖姬蟜極都是黃帝后裔!黃帝者犬戎之祖黃狄!天水人!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北狄之國。 有。
周成王是周武王的四兒子嗎?
周文王最年長,周文王的兒子為周武王,周武王的兒子為周成王,三者為爺孫關系; 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伯禽的父親; 伯禽是周文王姬昌之孫。
陣前殺敵的勇士呂尚,如何變成執掌《封神榜》的姜子牙?
這個可能是題主你想多了。當然,出問題的可能不止你一個。正確的答案應該是“姜子牙”是怎么變成了“呂尚”。因為老姜很可能并沒有陣前殺敵過。 首先是姜子牙。
為什么周武王、姜太公、周公旦等都沒有預料到不斷分封土地會讓周越來越弱小呢?
政治經濟學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包括階級關系、國家機器、意識形態、法律制度等)。而經濟基礎又是生產關系的總和,這就意味著,生。 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