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方言眾多,雷州話作為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之一,有很多有趣和富含哲理的句子。小雷擇取一些常用的和有意思的雷州話說說來源和意思。

1、好心無好報,頭螺沾豬糠
“好心無好報,頭螺沾豬糠”是一句雷州俚語,傳說它的由來是這樣的。
很久很久以前,村里住著一位誠實善良的老漢,家里有兒子和媳婦,家庭生活雖不富裕,但其樂融融。一日,老漢出門,看到媳婦在屋檐下忙著喂豬,其長裙拖地也不知道,老漢不及細想,忙上前幫忙提起裙子,沒想到媳婦感覺身后有動靜,回頭一看是家公,以為是家公存心戲弄她,便二話不說,舉起盛著豬食的瓢向老漢腦袋潑來,老漢躲閃不及,腦袋上滿是糠水等物。老漢呆若木雞,說:“唉,好心無好報,頭螺沾豬糠。”頭螺:腦袋。這句雷州俚語是指好心做好事,反遭他人惡報。
2、人衰雞走膠羅里
“人衰雞走膠羅里。”這是雷州一句方言俚語,“人衰”,是指人倒霉;“膠羅”,即是腋窩。這句方言俚語是說某人做壞事未能得逞,卻埋怨自己運氣不佳。
這句方言俚語的由來:過去雷州有個阿婆,為人做事十分貪心。有一天,她見鄰居沒在家,便竄入鄰居家偷雞,誰知她剛捉到一只雞時,鄰居回來了。她一急之下,趕快把上衣掀起,把雞藏到腋窩。鄰居看到她的腋窩上面衣服突出,用手一摸,發現里面藏著一只雞,便問她:“我家的雞為何藏在你的腋窩了?”她回答:“人衰,雞走膠羅里咯。”這句方言俚語就這樣在雷州傳開了。
3、 三個尼婆上個市
雷州話“三個尼婆上個市”,翻譯過來就是“三個婦女成集市”,雷州話“尼婆”意為“阿婆”,這里意為“女人”,“上”就是“成了”的意思。為何雷州有這句俚語呢?
集市是定期聚會交易或在固定地點買賣貨物的市場,人來人往、摩肩接踵、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熱鬧非凡。“三個尼婆上個市”,意指女人話多,因為女人善長聊天,相互八卦,三個女人湊在一起,自然都有各的話題,話多了,就熱鬧了,就像人聲鼎沸的集市一樣。這句俚語與普通話里“三個女人一臺戲”的說法如同一轍。
不論是“三個尼婆上個市”,還是“三個女人一臺戲”,這種說法均帶有貶義。
4、人衰行路踢腳姆
在雷州常可看到,有人走背運時,會唉聲嘆氣地說:“人衰行路踢腳姆。”人衰:走背運。踢:碰傷。腳姆:腳姆指。這句雷州俚語是指有人走背運時,不幸的事接二連三地發生。
雷州歌《剌》:“劃腳入內剌枚剌,縮腳出來剌枚添,安想坐下挑剌出,又剌一枚屁股邊。”歌意是:邁腳入屋內時,腳底中了一枚剌,縮腳出來又中了一枚剌,坐在地上準備挑出剌時,屁股也中了一枚剌。看,這人真是倒霉極了,一連中了四枚剌。這首雷州歌與雷州俚語“人衰行路踢腳姆”都含有“禍不單行”的意思。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只要你敢于面對生活,奮發自強,就能逢兇化吉,避禍就福。
5、“做西”與“吃西”
雷州人結婚擺喜酒,稱為“做西”;赴婚宴吃喜酒則說是“吃西”。
過去在雷州,結婚的人家在迎親的當天,常在家門口搭起臨時灶臺,架起大鍋,加工制作各種菜肴。當天可以看到,灶里爐火正旺,廚師揮汗炒菜,灶上的大鍋熱氣騰騰,空氣中散發著濃郁的菜香。這種情景就是“做西”;前來赴宴的人陸續到來,客人笑盈盈地給主人遞紅包禮金,登記紅包的人忙個不亦樂乎。一陣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過之后,婚宴開始了,客人便入席喝酒吃飯,這種情景就是“吃西”。
“做西”的另一種說法叫“日子”,含結婚擺喜酒之意。“吃西”的另一種說法叫“吃酒”,其本義不變。普通話有“作東”一詞,意為東道主。語出《左傳?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后泛稱請客。明馮夢龍《古今譚概?文戲》:“東都周默未嘗作東,一日請客,忽風雨交作。”現在朋友相互之間請客吃飯經常會說∶“今天我作東,請大家一起吃飯。”這里所提到的“作東”,都是做主人、請客的意思。而雷州人把結婚擺喜酒稱為“做西”,把赴喜宴稱“吃西”,是不是很有意思?

6、罐婆籠傾隆狂
上世紀七十年代,雷州某學校組織初中二年級學生參加義務修路勞動,并要求學生回校后每人以修路勞動為題材,各寫一篇作文。該班語文老師收齊學生作文后,便進行批改。當他批改一學生作文時,對著文中“罐婆籠傾隆狂”之詞,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他找來了學生,問“罐婆籠傾隆狂”是何意。該學生一聽笑了:“就是罐婆籠的響聲啦。”原來,雷州人把瓦煲稱“罐婆”,也稱“土罐”。過去,雷州老百姓常用的做飯用具是瓦煲,這是因為瓦煲便宜,貧窮人家能買得起。瓦煲有大有小,小的叫“罐仔”,大的叫“罐婆”或“罐婆籠”。瓦煲與煲蓋因搖動而發出的響聲,雷州人謂之“傾隆狂”。該班語文老師從外地調來,當然不懂什么是“罐婆籠傾隆狂”了。修路那天,因為學生中午要在工地做飯,早上便提著瓦煲上路,因為走路得快,瓦煲與煲蓋常發出相撞的響聲。他寫作文時,寫了這個細節,但苦于想不出合適的詞語,只好用雷州話方言寫了。瓦煲飯比用金屬飯鍋做出來的飯更香,因而雷州人早就寫有“罐子煲飯真好吃”的歌句,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追求健康飲食,商家推出了電瓦煲廚房用具,而且品種眾多,讓人嘆為觀止。
7、“幼幼咪咪”與“顯顯膩膩”
雷州一農貿市場熱鬧非凡,叫賣聲不絕于耳。一市民在菜攤前對賣主說:“你這菜太老了!”賣主一聽,立即說:“我這菜幼幼咪咪,顯顯膩膩,而且又便宜,你在哪里能買到我這樣的菜?
賣主說的“幼幼咪咪”,是說菜十分鮮嫩。“顯顯膩膩”,是說菜賣相好,讓人喜歡。這兩個疊聲詞語,類似漢語的成語。在雷州話中,“幼幼咪咪”還可用來形容人年青,“顯顯膩膩”可形容人美麗。
8、“龍肝炒蚊件”是道菜嗎?
有一個小孩子嫌家里做的飯菜差,不愿意吃飯,其母親怒氣沖沖地問:“你是不是想吃龍肝炒蚊件?”
“龍肝炒蚊件”是雷州一道菜嗎?非也!
龍是中華民族進入農業社會后創造的一種虛擬動物,古代傳說中的靈異神物,亦乃萬獸之首。所謂龍肝,純屬子虛烏有。而蚊子不僅吸血騷擾,而且傳播多種疾病,據說蚊子傳播的疾病達80多種之多。雷州話的“蚊件”,即為“蚊腎”,蚊子因個體太小,可以說是微不足道,可正是因為小,取“蚊腎”才是一件永遠也辦不到的事。這句“龍肝炒蚊件”的雷州俗語,意指愿望過高,不能達到。其另一層意思是:做事要踏踏實實,不能脫離實際。
9、沒敢吃狗喝狗湯
“沒敢吃狗喝狗湯”,這是一句雷州俗語。狗肉不敢吃,卻愛喝狗湯,豈不怪哉?
雷州人食狗,不拘時節,一年四季皆食。三伏暑天吃夏至狗,以熱攻熱;三九寒天吃冬令狗,驅寒進補。白切狗在雷州被當地人稱為“雷州第一菜”。廣東人有“無雞不成宴”之說,雷州人則說“吃飯、飲酒沒白切狗就不過癮”。雷州人對狗肉情有獨鐘,難怪雷州流傳著一句“賣掉棉胎食狗肉”的口頭禪,它反映了雷州人對吃狗肉的偏愛。但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表面上認為狗肉不能吃,卻背地里愛喝狗肉湯,這樣的人給別人留下的印象是清高虛偽、表里不一。因而“沒敢吃狗喝狗湯”這句雷州俗語就傳開了。
10、債能擔起來嗎?
“幼時妃擔養子債,老候借錢給子娶;討個媳婦死個子,虧了尼婆擔債枷.”
一外地朋友看了這首雷歌,似懂非懂,問:“幼時妃擔養子債,債能擔起來嗎?”
我笑了笑說:“這你就不懂了,雷州話‘擔養子債’的‘擔’字應作‘負起’的意思來解。”
“那‘虧了尼婆擔債枷’的‘擔’字又作何解呢?是尼婆套債枷才對吧?”他又問。
我說:“這次你說對了,雷州話‘擔債枷’就是‘套債枷’的意思。” 他聽了,哈哈大笑,說:“雷州話真有意思!”
一首雷歌,兩處用了‘擔’字,都是作動詞,但其義不同。同一字卻有幾種用法的現象在雷州話里是常見的。
順說一下:“討個媳婦死個子”,指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這是說兒子娶了媳婦后不孝敬母親。
11、“妹仔屎”是什么意思?
這是雷州流傳的一首兒歌:“妹仔屎,擔凳板,飛上天,落下海,撿了二錢買羅捱,不分父,不分母,躲在門后自己凱。”
雷州方言“羅捱”是指“龍眼”,“凱”是指獨吃。而“妹仔屎”是什么意思呢? 雷州方言稱小孩子“儂仔”,對于男孩子和女孩子分別叫做“妰步仔”和“妰娝仔”。還有稱女孩子為“妰娝婆”。“妹仔屎”意指三、四歲的小女孩。舊社會重男輕女,而“屎”不值錢,小女孩因而叫“妹仔屎”,含有鄙視的意思。但在實際生活中,常看到長輩稱小女孩為“妹仔屎”,則含有憐愛之情。“妹仔屎”還引申出另一層意思:如果十幾歲的女孩子行為莽撞,做出讓人不滿的事情時,也會被人稱為“妹仔屎”。
12、雷州話“走”的含義
小孩子做錯了事,其父母一時氣不過,抬手要打,只聽旁人對小孩子說:“快走呀!快走呀!”這時所說的“走”,是快跑的意思。旁人希望這個小孩子快點跑開,免遭挨打。
“走”字在雷州話里,基本字義有行路、移動、往來、離去等,但又保留了古漢語的本義:跑。形容走得快,雷州人也會說“走像風刮一樣!”有人認為,雷州話屬閩南語系,閩語主要是北方漢人帶來的中原語言,由于地處偏僻,保留了較多的古漢語本義。
13、雷州話“光棍”的含意
一個外地人來到雷州,看到一個漢子扯著兒子直罵:“你這么大了,什么事也不做,我看你只能到外面做光棍了!”這個外地人一時不解:不做事只能做單身漢嗎?
“光棍”一詞的漢語基本解釋有二:一是沒有老婆的男人。民間俗稱“王老五”。二是地痞;無賴。而雷州話“光棍”一詞卻是指坑蒙拐騙。顯然,這個外地人對雷州話“光棍”的含意理解錯了。
其實,自古到今,漢語“光棍”一詞仍保留著坑蒙拐騙的含義,如:元蕭德祥《殺狗勸夫》楔子:“卻信著這兩個光棍,搬壞了俺一家兒也。”《儒林外史》第四六回:“恐怕是外方的甚么光棍,打著太尊的旗號,到處來騙人的錢。”老舍《駱駝祥子》十四:“劉四爺的臉由紅而白,把當年的光棍勁兒全拿了出來。”
14、“牛帳”是什么
“犁尾翹翹翹上天,牛帳懷懷懷半天;犁田那候真是苦,糶谷那時真有錢。”
這是雷州漢子犁田時唱的雷歌。一外地朋友讀到這首雷歌時,曾問我:“牛帳是什么東西?”我笑了笑說:“你先猜一猜,看能不能猜出?”
“是不是牛懷孕了叫‘牛帳’?要不就是在牛棚掛上特大的帳,讓牛不受蚊子咬,這樣的帳子太大了,就叫‘牛帳’?”他問。
我回答:“你說的都錯了,‘牛帳’其實是農民耕田使牛時的一種用具:繩纜。犁田時,兩條長度相同的繩纜一頭系在犁前兩端,另一頭系在牛軛兩端,牛通過這兩條繩纜進行牽引,才能拉犁。
雷州話有“蚊帳”一詞,這詞與普通話“蚊帳”同義,都是指避免蚊子叮咬的帳幕,通常掛在床架上將床圍住以隔絕蚊子。而“牛帳”一詞真讓外地人有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時下“牛逼”、“牛事”、“牛人”等詞使用頻率頗高,這些詞屬于褒義詞,指人或事與“牛”一樣,是很厲害的意思。

15、雷州話歇后語
歇后語是中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雷州話歇后語也體現了這樣的特點。
在雷州,如果某人只說不做,只會耍嘴皮子,人們就會說他是“三百六錢豬母——只是口嘴。”這與北京人說的“天橋把式,光說不練”是同義的;如果某事情做起來很難,或者根本就做不了,則說是“和死人討尿——難中難。”此類的雷州話歇后語還有很多:租來大孝——哭無目汁;青盲人捕蛤(青蛙)——死死挶(拿著);老虎借豬——有借無還;黑狗想食臘豬舌——癡心妄想。這些歇后語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語,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 這些歇后語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為雷州人民所喜聞樂見。
16、雷州話的重疊詞
雷州方言有很多重疊詞,這些重疊詞的運用,表示程度的輕重,加強了感情的色彩,具有特殊表義功能。這些重疊詞可隨手拈來,例舉數列如下:
形容很高:高高廈廈。形容很輕:輕輕蚊蚊。形容很大:大大條條。形容吃太飽:釣釣房房。形容天氣太冷:呱呱揪揪。形容太甜:甜甜土土。形容天氣太熱:辣辣板板。形容灰塵很多:央央暗暗。形容很明亮:歸歸明明。形容很黑暗:黑黑摸摸。形容兇惡:惡惡死死。形容過于老實:條條直直。形容眾多:多多死死。形容潔白:白白泵泵。形容陌生:生生波波。形容清瘦:瘦瘦貓貓。形容慢吞吞:慢慢蛇蛇。
來源:雷州90后
轉載自頭條號:湛江90后。(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