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肩周炎是因多種原因導致肩肱盂關節囊炎性粘連、僵硬,以肩關節周圍疼痛、各方向活動受限為特點,尤其是肩外展和后伸活動,目前多稱為粘連性肩關節囊炎。
肩周炎大多發生于50歲左右人群,女性多發,軟組織退變、對各種外力的承受能力減弱是發病的基本因素,長期過度活動、姿勢不良等產生的慢性損傷是主要的誘發因素。本病也可由肩部長時間的固定導致肩周組織萎縮粘連引起。
肩周炎是一種自愈性疾病,但病程較長,恢復時間長短不一,一般需6-24月才能恢復,而且部分人肩關節不能恢復到正常功能水平。
肩周炎最主要的特點是肩關節各方向主動、被動活動均不同程度受影響,以外展和后伸最重,有時可引起上臂的疼痛,嚴重時不能梳頭、穿衣和反手觸摸背部。夜間常因翻身移動而痛醒,有的甚至引起睡眠障礙,引發焦慮情緒。
開始期(10-36周):肩疼痛最為突出,并逐漸出現肩關節功能受限;
凍結期(4-12個月):疼痛逐漸消退,以活動受限為主;
解凍期(12-42個月):活動受限和癥狀逐漸改善。
????早期給與理療、針灸、適度的推拿按摩,可改善癥狀。
????痛點明確時可行封閉治療,能明顯緩解疼痛。
????疼痛持續、影響睡眠時,可短期口服消炎鎮痛藥。
但無論病程長、短,癥狀輕、重,均應每天進行肩關節的主動活動鍛煉,活動以不引起劇痛、疼痛不影響睡眠為限。
當保守治療無效且癥狀嚴重時,需行手法或手術松解粘連。

物理療法:
如條件允許,可至醫院接受運動療法,制定功能鍛煉運動計劃。也可自行進行功能鍛煉,方法為溫和的進行伸展運動,包括前舉、內外旋和內收,如不同方向的爬墻鍛煉、體后拉手動作、梳頭擦汗動作、彎腰轉肩動作等,每天進行2-3次,每次5-10分鐘,而且需要多次鍛煉,因為在兩次活動之間,肩膀會再次僵硬。
據報道,理療與其他保守治療相比,具有良好效果,且能顯著改善病人的焦慮情緒,而焦慮與癥狀密切相關。
肩周炎是一種慢性勞損、損傷性疾病,是一種疼痛和僵硬的狀態,治療時間較長,應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肩周炎功能鍛煉很重要,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主動做功能鍛煉。
本文圖片來源:攝圖網

簡介: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無錫錫山人民醫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無錫分院骨科副主任,無錫醫師協會骨科分會委員。主持無錫市衛計委及科技局項目各1項,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擅長嚴重創傷骨折,骨關節疾病的診治,尤其是人工全髖、全膝關節置換,翻修及肩膝關節疾病的關節鏡微創治療、以及老年髖部骨折的多學科綜合診療(MDT)。
擅長:骨關節損傷、老年髖部骨折MDT。
▼推薦閱讀▼
2021-03-17

2019-02-26

2021-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