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有的人年過半百,照樣膚白貌美,體態婀娜,滿頭秀發,精氣神好得不得了,看起來精氣神十足;有的人,卻早已大腹便便,身材走樣,皮膚暗黃粗糙,精神萎靡不振。
這些毛病,在西醫上往往無法從根源上得到解釋。在中醫里,這就是“濕”的體現。
俗語稱,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立秋過后,養生最該“祛濕”。今天我們了解一下濕熱!
1、濕熱體質的人要么身材很瘦要么身材很胖,如果你的體型一直都不正常,那么可以給自己祛祛濕、清清熱;
2、嘴巴發干以及口臭經常伴隨著也是濕熱的一種表現,同時,濕熱體質的朋友體味、汗味也會比普通人來得重;
3、為什么痤瘡總是治不好?這或許也跟體內的濕熱過重有關,另外,濕熱還會引起熱淋、黃疸等疾病的出現;
4、體內濕熱嚴重的人會更不耐濕熱,夏末的天氣比較潮而且溫度居高不下,濕熱的人在這種時候會感覺身體各處都不舒服;
5、臉部、四肢以及軀干愛出油也是濕熱體質的一種表現,想要緩解出油,那么祛濕熱是非常有必要的;
6、舌質、舌苔的表現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的狀況,如果你發現你的舌苔很厚,舌頭顏色偏黃、發膩,那么有可能是體內濕熱堆積太多引起的。
濕熱如何調理?
飲食祛濕熱原則很簡單:吃的粗,吃的淡。
總的來說,濕熱的形成和飲食的關系相當密切,很多濕熱都是源自于不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比如飲食過度油膩、高熱量、辛辣、寒涼生冷以及缺乏運動等原因造成。
飲食調養之忌口

1、忌食辛辣燥火的食物
比如火鍋、串串、冒菜、燒烤、干鍋、水煮肉等等各類味道濃烈辛辣的食物,極易化熱生濕。
但是地處四川,氣候常年潮濕,適量食用生姜、花椒、辣椒、豆瓣、八角等香料烹飪的家常川菜是沒有問題的。
2、忌食油炸、肥膩、過為酸甜的食物
比如蒸龍眼肉、炸臭豆腐、炸雞、薯條、油條等,這類食物又叫“肥甘厚味”,難以消化代謝,易化濕生痰。
而在濕熱嚴重的時候,酸性的食物容易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加重濕熱。
比如烏梅、青梅、檸檬、香蕉、李子、草莓、獼猴桃等都不宜多吃,各類甜食點心更是會助熱生濕!
3、忌食生冷寒涼的食物
生冷的食物是不易消化吸收的,容易傷害脾胃的陽氣,影響脾胃功能,而生濕濁。
生冷食物包括低于常溫的食物和性質寒冷的食物兩種,如冰激凌、冰酸奶、冰飲料等;以及過度食用西瓜、綠豆、甘蔗、草莓、荸薺、桑葚、香蕉、柚子、獼猴桃等寒性蔬果。
4、在沒有醫囑的情況下,忌食補品及過熱的蔬果肉食
比如大棗、枸杞、阿膠、人參、西洋參、雞湯、甲魚等大補之品。
以及桂圓、荔枝、榴蓮、韭菜、炒干貨(瓜子、巴旦木等)熱性水果及羊肉、狗肉等熱性肉類。

濕熱重的情況下可以吃的蔬菜有哪些?
比如豆芽、冬瓜、芹菜、四季豆、玉米、苦瓜、空心菜、干黃花菜、白菜、蓮藕、白蘿卜、葫蘆瓜等,這些蔬菜都具有明顯的祛濕效果。
下面再推薦兩種簡單易學的除濕祛熱食療湯。
1.紅豆薏仁湯
薏苡仁30g ,紅豆50g,熬爛即可,適量白糖調味,不要加太多!如果孩子熱重更加明顯,可以加30g綠豆一起熬湯。
2.冬瓜海帶綠豆湯
綠豆50g,冬瓜適量(主要是冬瓜哦),少量海帶、干黃花菜,少量排骨。
做法:
1)?排骨焯水去血沫。撈出放入清水,加生姜一小塊,少許蔥白、花椒,與綠豆一起煮至熟爛。
2)?加入冬瓜、泡好的干黃花菜以及少量海帶。
3)?小火煮熟后,放適量鹽調味即可。

好醫生康復新液溫馨提示:“濕”乃萬病之源,體內濕熱的調理和祛除還是要從改變飲食習慣做起,這才是長久的除濕秘方!
版權聲明:文章改編自廣東省第二中醫醫院,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
?本期編輯?

本期編輯:山藥
90后養生系小姐姐,愛水果,愛蔬菜,
喜歡規律生活,
關注健康養生。
好醫生康復新液用法
點小花花,讓小新知道你“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