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明朝皇帝御駕親征的次數,明朝史學家王世貞認為,“天子御甲胄統六師者,自高、文、宣、英、武凡五廟,而出塞者七,平內亂者三”,也就是十次。但我卻并不這么認為,因此最后一次平定朱宸濠的叛亂,與明武宗沒有什么關系,是被王守仁平定的。即便如此,最后一次御駕親征的皇帝依然是明武宗,不過這場勝利卻充滿了爭議!
話說明朝正德十二年八月初一,明武宗朱厚照率領數十名親隨微服出宮,跑到了昌平。第二天,朝中大臣才發現皇帝不見了,趕緊去追,也沒追上,只得不斷上書,要求皇帝回宮。不過由于巡關御史張欽閉關拒命,明武宗沒有通過居庸關,只得回京,但他沒有放棄。八月中下旬,明武宗趁著夜色溜出德勝門,過了居庸關,來到了宣府。
同時,明武宗命太監谷大用守關,“毋出京朝官”。之后,明武宗來到了陽和,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接著就向戶部下旨,“輸帑銀一百萬兩于宣府”。到了十月,明武宗又來到了順圣川,就在此時,他得到了前線的奏報,“小王子以五萬騎自榆林入寇,圍總兵王勛等于應州”。
小王子是明朝對蒙古韃靼部首領的稱呼。自瓦剌衰落以后,韃靼部逐漸強盛起來,不斷侵擾明朝邊境。明武宗是個好動不好靜的皇帝,他也想像自己的先祖朱棣那樣蕩平漠北,所以一直想來邊地。這次小王子的進犯給了明武宗表現的機會,他向戶部要一百萬兩銀子,就是為了備軍備戰。

得知小王子包圍應州,明武宗親自指揮,然后率領諸將前去救援。在交戰過程中,明武宗甚至想沖上陣去,但被隨行人員阻止。經過一番殊死作戰,韃靼騎兵被擊退。第二天,雙方又展開了一場戰斗,最后蒙古騎兵撤退。這場戰役被稱作應州大捷。許多人認為這場戰爭是明武宗英勇神武的體現,因為自此戰之后,“是后歲犯邊,然不敢深入”。
戰后,明武宗非常高興,對有關人員進行了封賞。首先,就是他自己,“特加威武大將軍公爵”,然后又將五萬六千四百人提交兵部進行嘉獎。但是兵部尚書王瓊援引“御虜舊格”,“議當升賞者九千五百五十五人”。明武宗又下旨,跟隨他親征的十二個太監以及其他將領。后世評價道,“軍功之濫,未有甚于此者”。
關于明朝皇帝御駕親征的次數,明朝史學家王世貞認為,“天子御甲胄統六師者,自高、文、宣、英、武凡五廟,而出塞者七,平內亂者三”,也就是十次。但我卻并不這么認為,因此最后一次平定朱宸濠的叛亂,與明武宗沒有什么關系,是被王守仁平定的。即便如此,最后一次御駕親征的皇帝依然是明武宗,不過這場勝利卻充滿了爭議!
話說明朝正德十二年八月初一,明武宗朱厚照率領數十名親隨微服出宮,跑到了昌平。第二天,朝中大臣才發現皇帝不見了,趕緊去追,也沒追上,只得不斷上書,要求皇帝回宮。不過由于巡關御史張欽閉關拒命,明武宗沒有通過居庸關,只得回京,但他沒有放棄。八月中下旬,明武宗趁著夜色溜出德勝門,過了居庸關,來到了宣府。

同時,明武宗命太監谷大用守關,“毋出京朝官”。之后,明武宗來到了陽和,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接著就向戶部下旨,“輸帑銀一百萬兩于宣府”。到了十月,明武宗又來到了順圣川,就在此時,他得到了前線的奏報,“小王子以五萬騎自榆林入寇,圍總兵王勛等于應州”。
小王子是明朝對蒙古韃靼部首領的稱呼。自瓦剌衰落以后,韃靼部逐漸強盛起來,不斷侵擾明朝邊境。明武宗是個好動不好靜的皇帝,他也想像自己的先祖朱棣那樣蕩平漠北,所以一直想來邊地。這次小王子的進犯給了明武宗表現的機會,他向戶部要一百萬兩銀子,就是為了備軍備戰。
得知小王子包圍應州,明武宗親自指揮,然后率領諸將前去救援。在交戰過程中,明武宗甚至想沖上陣去,但被隨行人員阻止。經過一番殊死作戰,韃靼騎兵被擊退。第二天,雙方又展開了一場戰斗,最后蒙古騎兵撤退。這場戰役被稱作應州大捷。許多人認為這場戰爭是明武宗英勇神武的體現,因為自此戰之后,“是后歲犯邊,然不敢深入”。
戰后,明武宗非常高興,對有關人員進行了封賞。首先,就是他自己,“特加威武大將軍公爵”,然后又將五萬六千四百人提交兵部進行嘉獎。但是兵部尚書王瓊援引“御虜舊格”,“議當升賞者九千五百五十五人”。明武宗又下旨,跟隨他親征的十二個太監以及其他將領。后世評價道,“軍功之濫,未有甚于此者”。
原來所謂的“應州大捷”雖然打得很熱鬧,但戰果卻很低!據明朝官方檔案記載,“斬虜首十六級,而我軍死者五十二人,重傷者五百六十三人”。“是后歲犯邊,然不敢深入”,那么這句話又該怎么解釋呢?我們應該這么來看,小王子入侵應州的目的不是打破城池,入主中原,而是為了劫掠而來,搶掠一番就回去了。
可是這次,小王子沒有想到明軍在明武宗的部署下,集結重兵,敢于在正面與他作戰。這大大出乎了小王子的預料,因為以前明軍大多是沒有防備,甚至是龜縮在城中。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此后的一段時間里,小王子不敢深入明朝邊地。應該說明武宗的這場戰爭雖然規模不大,但卻也有奇效,不過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以上就是明朝皇帝最后一次親征,殺了十幾人就敢說是大捷?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明朝皇帝最后一次親征,殺了十幾人就敢說是大捷?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永樂最后一次親征敗了嗎?
明朝永樂帝最后一次親征的目標是瓦剌,最終他率軍一路打到榆木川,擊敗瓦剌,鞏固了北部的邊防 明朝永樂帝最后一次親征的目標是瓦剌,最終他率軍一路打到榆木川,。
應州大捷十萬人大戰一天,死亡總計68人,是故意抹黑正德皇帝嗎?
應州大捷,應該說是一場真相被歷史淹沒的戰役。 武宗皇帝朱厚照雖然沉湎玩樂,不思朝政,在歷史上留下了諸多荒唐行徑,但若客觀評價的話,朱厚照先生玩歸玩,在。 次。
歷史上皇帝御駕親征有哪些?勝敗如何?
“榮耀歷史”用心為你解答。 皇帝親征不在少數,特別是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大分裂時期,但是真正影響歷史走向的列舉如下。 1、前秦皇帝苻堅親征東晉 永嘉。
朱棣六征蒙古戰果?
朱棣打了五次,不是六次,前兩次戰果可觀,大張國威,后三次被人耍,找不到敵人,變成武裝游行。具體如下。 永樂八年,一征漠北。 此戰的戰果其實頗為尷尬,因為。
瓦剌擄走明朝皇帝始末?
當時年少氣盛的朱祁鎮為了證明自己,在宦官王振的不斷慫恿下,將群臣的意見置之不理,一意孤行,決定御駕親征。只可惜,朱祁鎮沒能延續自己父親當年的風采,而是。
明朝的荒唐皇帝朱厚照為何能獲得應州大捷?
據史料分析,其實朱厚照并沒有獲得什么“應州大捷”。 很多史書都對這次戰役有所記述。 清修《明史》,有兩處提到過應州大捷,分別在《武宗本紀》和《韃靼列傳》。
請問下明朝有哪些重大的歷史事件?
為加強中央集權,維護來之不易的大明江山,朱元璋還改革了行政機構。在中央,朱元璋廢除了自秦漢以來存在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分相權于吏、戶、禮、兵、刑、工六。
明朝有哪些皇帝曾御駕親征?
首先不知道朱元璋到底算不算,作為開國皇帝,朱元璋經歷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戰爭,自南向北統一了中國。不過,自從朱元璋在南京登基,正式稱帝以后,他便沒有親自帶。 至。
正德為什么絕嗣了?
因為喝酒太多了。 《萬歷野獲篇》有載:"兵部尚書王瓊頭戴罛刺褻衣,潛入豹房,與上通宵狎飲。原任禮部主事楊循吉,用伶人臧賢薦,侍上於金陵行在,應制撰雜劇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