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這位圣人在歷史上不僅留下了自己的思想主張和儒家學說,在他不朽的一生中,孔子周游列國,四處講學,期間也留下了很多軼聞故事。這些故事有的流傳甚廣傳誦至今,為后人津津樂道,其中就有孔子學琴及孔子相師的故事。這兩則故事具體是講述了什么?
孔子學琴的故事
孔子學習非常的刻苦,并且要完全掌握知識的精髓深意才能滿意。有一次,孔子向魯國的著名樂師師襄子學習彈琴,孔子一連十天練習同一首音律仍然沒有要求開始學習新的樂譜曲子。一日,師襄子對孔子說:“你已經可以開始學習彈奏新的樂曲了。”孔子反對道:“我雖然熟悉了彈琴的形式。但是還沒有掌握演奏優美音律的方法啊。”又過了段時日,師襄子建議孔子:“你現在已經掌握演奏音律的技巧了,可以開始學習彈奏新的樂曲了。”孔子繼續反對說:“我還要掌握如何領會演奏音律時的意境啊。”

這樣又過了段時日,師襄子催促說:“你已經領會到這首音律的意境了,可以開始學習彈奏新的樂曲了。”孔子則肅穆地回答:“不,我還沒有感受到這首曲子作者的思想。”然后又過了段時日,不待師襄子催促,孔子恍然大悟的說:“我感受到這首曲子作者的思想了,雄姿英發,帝王之相,古時的圣賢之王啊。這只能是周文王的樂曲吧。”
師襄子聞聽后,佩服得五體投地,贊賞道:“您說的很對,這首樂曲就是周文王的《文王操》啊。”
由此可見孔子的求學嚴謹,一定要理解通透才罷休,下面來看看孔子好學的另外一個故事。

孔子相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故事在《史記》中也有記載,孔子周游列國的時候,有一日,孔子帶領著弟子們路過一處地方,孔子見到有一個孩子在路中間用沙土建造了一座“城池”把自己圍在里面。孔子很好奇,于是詢問小孩:“你為什么要在路中間玩耍,不躲開馬車呢?”
那孩子則伶俐的反問道:“從來只有馬車躲避城池的,哪有人說城池要給馬車讓路的。這個國家的人們都說孔老先生是個學識淵博,知天文,明地理,是整個天下最有學問的人。今天看來實在是名不副實,傳言夸大啊。”
孔子被諷刺地不知言語,于是問其姓名,那孩子回答自己叫做項橐。之后,孔子晃過神來,決定為難一下那小孩,給自己挽回一點顏面,結果孔子提出了一堆難題都被項橐一一解答。
孔子冷靜下來后,調整好心態對項橐俯下身子心服口服道:“有志不在年高,達者為先,我應該拜你為師。”孔子覺得項橐年紀小小就有淵博的知識,并且能言善辯,連自己也要甘拜下風。于是之后對弟子們訓誡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矣,治學當不矜不傲,對自己不如的人應該不恥下問。”這就是孔子相師,感嘆“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故事。宋代的應麟編寫《三字經》記載到:“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
孔子學琴和孔子相師這兩則故事,充分地說明孔子求學,好學,苦學,精學的為學精神。這也是后來孔子教育思想的體現,為我們后世之人留下的傳統求學美德。
以上就是孔子這位圣人有多好學?孔子學琴的故事是怎么來的?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孔子這位圣人有多好學?孔子學琴的故事是怎么來的?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孔子學琴印證了雖有佳肴的什么道理?
《孔子學琴》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虛心學習,不能半途而廢。 學習,的確需要我們用心專一,深入其中,如此,也才能有更深的體會,得到。
真實的孔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我以為我們誰都都沒資格沒水平更沒權利評價評論甚至批判先圣孔子與孔子思想。 首先,這些個口誅筆伐孔子的人師資不夠,水平欠缺,一管之窺,形而上學,是似而非。
孔子生平做了什么事?有什么貢獻?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在魯國任官吏,自辦學校,是我國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一、孔子。 孔子攝行。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中是否講到孔子的主要成就?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中講到孔子的主要成就。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 (今山東曲阜)人。父名叔梁紇,母為顏徵在。春秋末期的教育家、。
孔子被尊稱為“萬世師表”,那么,他都接受過什么樣的教育呢?
(1)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西漢 司馬遷 孔子作為一代圣人,一代教育大家,為后世所稱道。他的早年經歷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他成長。 選。
孔子人物介紹?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夏邑縣),中國古代偉大的。 春秋末。
師襄向孔子行了一禮的原因是什么?
不知道你是否弄錯了,師襄作為孔子的音樂老師,卻要向孔子行禮,未曾聽聞。 唐代文學家韓愈在他的名作《師說》中寫道:“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
為什么孔子聽《韶》樂三月不知肉味?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善于唱歌的人,名叫韓娥,是一位韓國人。有一次她路過齊國,因為盤纏用盡,就在齊國都城臨淄的雍門旁賣唱籌款。韓娥的聲音清脆嘹亮,婉轉。
孔子如何看待自已年輕時受過和苦難?如何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
這個問題在下回答,孔子在周游列國的時候,被有些國家盛情款待過,也被有的國家徹底驅逐。這些都沒有使孔子傳播學問的心熄滅,但是卻影響了孔子的弟子們。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