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在我們現階段的主流觀念中,是一位積極抗擊外族侵略的愛國將領,但是卻有史學家認為,他是一個頗具實力的軍閥,并且為了擴大自己的功勞而不想停戰,那么到底哪種說法才是正確的呢?
呂思勉:岳飛是軍閥割據?呂思勉所著《白話本國史》于1923年9月出版,系我國第一部由白話文寫就的中國通史,其敘述模式成為之后各類史學教科書的范本。在該書的“南宋和金朝的和戰”一章中,呂氏寫道:于是和議開始了。和議的在當時,本是件必不能免的事。然而主持和議的秦檜,卻因此而大負惡名,當議割三鎮的時候,集百官議延和殿,主張割讓的七十人,反對的三十六人。

秦檜也在三十六人之內……我(指呂思勉)說秦檜一定要跑回來,正是他愛國之處;始終堅持和議,是他有識力,肯負責人之處。能看得出撻懶這個人,可用手段對付,是他眼力過人之處。能解除韓(韓世忠)、岳(岳飛)的兵柄,是他手段過人之處。后世的人,卻把他唾罵到如此,中國的學術界,真堪浩嘆了。真冤枉極了。
當時諸將的主戰,不過是利于久握兵柄,真個國事敗壞下來,就都一哄而散,沒一個人肯負其責任了。所以秦檜不得不堅決主和。于是召回諸將。其中最倔強的是岳飛,乃先把各路的兵召還;然后一日發十二金字牌,把他召回。這種條件,誠然是屈辱的。

所以讀史的人,都痛罵秦檜,不該殺岳飛,成和議。然而凡事要論事實的,單大言壯語無用。呂氏將和議的成就歸功于秦檜,而將岳飛、韓世忠等人稱為割據之軍閥,大有暗諷民初軍閥混戰之亂象。他進一步澄清道“岳飛的兵,合前后的公文算起來,總在二萬人左右,苦戰半日,然后獲勝,并不算什么稀奇”。
以上就是岳飛是個怎樣的人?他違抗皇帝命令是不是不忠呢?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岳飛是個怎樣的人?他違抗皇帝命令是不是不忠呢?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為什么比起其他中國古代的將領,在岳飛身上的“事”總是這么多?
你說的“事”是指,網絡輿論對岳飛有人粉、有人黑吧,其實就是近年來針對岳飛引起的爭論。咱們分析一下: 導火索一、曾有消息說,秦檜后人要求拆除秦檜夫妻的跪像。
皇帝為什么不信任岳飛?
我認為原因有三點,趙宋的國策;宋高宗趙構的個人能力以及岳飛的性格問題。 一 趙宋國策之“重文抑武” 01趙匡胤之黃橋兵變 老祖宗趙匡胤就是以武將身份造反立國。
岳飛該殺嗎?說明理由?
其實岳飛這個人是很有爭議的,我們不能否定他在軍事上的才能,但從他的言行上可以看出他確實挺憨。我們都知道岳飛的名言“直搗黃龍,迎回二圣”。黃龍就是金兵的。
岳飛犯了哪些錯誤,導致原來信任他的南宋朝廷,一改對他的態度?
前言:從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的角度講,岳飛的所作所為都屬于“精忠報國”,沒有任何過錯;但是,從封建皇權的角度來說,國事就是家事、公權被等同于皇家私權,任。
為什么說岳飛犯了臣子的大忌,所以才被宋高宗被殺?
相于岳飛犯了臣子大忌, 流傳較廣的說法是岳飛有不臣之心,而所謂的不臣之心主要有以下三點,現分享給大家,以便共同討論交流。 1、岳飛有迎回二圣的想法 大家知。
為什么宋高宗會認為秦檜忠,岳飛奸?
要了解這一段歷史,必須先清楚一點,即對于南宋皇帝趙構而言,沒有忠臣奸臣之分,更沒有岳飛和秦檜此二人忠奸之分。 一、岳飛 岳飛是民族英雄,岳飛精神是中華民。
岳飛為什么會被冤枉?
金軍大舉南侵,岳飛在對金作戰中屢建奇功,打贏了很多著名的戰斗。 可是當時的皇帝軟弱無能,政權都落在秦檜這個大奸臣手中,岳飛心中非常抑郁。1139年,宋高宗。 岳。
為什么岳飛能夠“流芳千古”,而秦檜卻“遺臭萬年”?
岳飛之所以能夠“流芳千古”,因為岳飛的理想和價值取向與民族利益相吻合,與老百姓的愿望相適應,與時代需求合節拍。 宋之有岳飛、文天祥,猶如漢之有衛青、霍。
如果你是當時的岳飛,會怎么做?為什么?
岳飛最大的問題,就是被樞密副使(相當于軍區二把手)這個職位和一直以來的榮譽懵逼了雙眼,沒有吸取狄青的教訓,結果到最后成為了南宋穩定的犧牲品。 首先說明。 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