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可以說 ,劉備、諸葛亮長期經營的孫劉聯盟思想并沒有被關羽領會,諸葛亮在進益州之前就 問過關羽,曰:“若魏軍來犯,當之若何 ”羽曰:“當全力擊之”又問:“若魏吳南北 夾擊又當若何”,羽曰:“分兵擊之”。諸葛亮當時就提醒關羽 ,要主動和東吳搞好關系 ,只有孫劉聯合 ,才能確保荊州無恙 。
只可惜 ,和曹操在襄樊爭奪戰中 取得勝利的關羽被勝利沖昏了頭腦 ,忘記了孫劉聯盟的重要性 ,不是大意失荊州 ,而是驕傲失荊州 ,驕傲自大的性格決定了關羽不是一個戰略家 ,關羽乃一勇夫耳。
?
關羽失敗,是綜合因素。
評價關羽襄樊戰役,第一,戰略時機有利。第二,戰役準備不足。第叁,戰術指揮高絕。戰略局面:
219年5月,劉備獲得漢中戰役勝利,蜀漢集團氣勢旺盛。而曹操方面經歷217年后叁個年頭的漢中拉鋸,士氣相對低落,軍隊疲憊,基本需要休整。尤其3年時間向漢中運入1000萬石軍糧,嚴重折損財力物力及民力,更是遷移漢中居民到鄴城導致瘟疫在北方蔓延。這導致襄樊戰役爆發后,曹操無兵無糧可派,無奈采取添油方式進行增援,就是證明。
戰術指揮:
發起襄樊戰役后,關羽高歌猛進,順利圍困襄、樊二城,水軍進行隔離,打得曹仁呂常不敢輕動,更是殲滅于禁所部,俘獲3萬曹軍,震驚天下,曹操幾乎遷都以關羽方面的避鋒芒。
所以,關羽選擇的北伐時機非常有利。戰術指揮高絕,取得絕大戰果。即便最終退回南郡,也是非常經典的圍點打援。
關羽最終失敗了,問題出在哪?第一,當然是江東襲擊,東吳四英將中兩位的絕妙配合,聯合剿殺關羽。
雖然出于平衡關系,且覬覦南郡的重要軍事地位,江東襲擊也是大概率。但關羽作為孫劉聯盟具體執行人,在主要敵人曹魏威脅繼續存在時,明顯應該安撫江東而不是刺激辱罵孫權為狗。畢竟蜀漢當時并沒有凌駕兩方的實力。
第二,戰役組織不力與后勤保障不足。
1、兵力不足
自211年劉備入蜀帶走2萬,諸葛亮增援帶走1.5萬,關羽所部不足萬人。經歷8年時間發展,關羽方面達到4.7萬,所以從征兵方面來說,關羽已經盡力了。
但關羽的兵力依舊不足,最初帶領3萬北伐,留守1.7萬,又陸續抽掉援軍增援前線,最終沒有占領襄樊任何一城,也就失去了據守待援的可能。
四英將之陸遜
同時,這導致關羽后方的守備力量也就六七千,又需看守3萬俘虜,防御只能用薄弱形容,客觀上給了江東偷襲的可能。
2、后勤準備不足
原本計劃軍糧數量不差,但219年8月俘獲曹軍3萬,及戰役的拖延導致軍糧嚴重不足,關羽下令軍隊過湘江,在江東倉庫取走湘關糧食,客觀上給予了江東反擊關羽搶劫行為的籍口。
四英將之呂蒙
3、人事管理不力
潘浚是荊州人,又名潘濬,蔣琬表弟,被劉備任為荊州治中從事。但一直與關羽不睦,這是軍政不合。關羽的參謀人員多次勸關羽調離潘濬,可關羽出于潘濬的巨大名聲而不敢動。
潘俊:關羽看不上的士大夫
此外,南郡太守糜芳,將軍傅式仁有各種問題,關羽出征前不更換,出征后反而威脅要處分,完全倒置了人事原則。終令兩人不戰而投降江東,甚至無人匯報江東已經發動襲擊,讓關羽喪失了最少15天的寶貴反應時間。
?
叁國中,關二爺被俘殺,是因為自負還是戰略錯誤呢?在戰略,或是說戰術上,關二爺發動襄樊戰役的時機是不存在錯誤的,是正確的選擇。關二爺被俘殺是有幾個原因造成的。首先,關二爺沒有見好就收。當水淹七軍、俘于禁、龐德,進而&瀕誨辯恥辭;威震華夏&謗誨辯恥辭;后,關二爺再要擴大戰果已幾乎沒有可能了。這是因為,徐晃援軍已趕到襄樊戰場,曹操(曹操本人也臨近戰場)的其他援軍也開始向襄樊戰場靠攏。既使,沒有孫曹聯手,關二爺的軍隊也很快會在戰場上處于敵眾我寡的不利局勢。因此,關二爺應采取&瀕誨辯恥辭;叁十六計,走為上&謗誨辯恥辭;,得勝班師。可是,關二爺沒有選擇回師,還對襄樊&瀕誨辯恥辭;戀戀不舍&謗誨辯恥辭;。第二,關二爺在得知孫吳要偷襲自己的后方時猶疑不決。這是作為大將所最忌諱的。第叁,也就是孫權再次背盟,&瀕誨辯恥辭;見利忘義&謗誨辯恥辭;與曹操聯合對付關二爺。再有,關二爺的自負,也是關二爺被俘殺的一個原因。因為,關二爺的自負才使自己跳入了孫權、呂蒙和陸遜設得局。
?
魏蜀吳叁國能夠建立,并能延續幾十年,得益于叁個國家都有一匹黑馬,魏有司馬懿,蜀有諸葛亮,吳有陸遜。魏國人口最多,勢力最強。但在曹操時期,
赤壁之戰后,曹操最窮,北方布局兵力嚴重不足,反曹勢力彼覆此起,曹操將重兵駐守許昌鄴城,還要將主力大軍對付西北的馬超,合肥荊州只留下少量駐軍。。。劉備白手起家,全仗諸葛亮運籌帷幄,在漢中之戰勝利后,劉備的軍事力量為叁國之最。但從失荊州,夷陵之戰后,蜀國到了生死存亡之際,是諸葛亮再造蜀國,并平南非伐,為蜀國延續幾十年奠定了基礎。東吳在合肥之戰中,張遼八百人大破孫權十萬人馬,險些孫權被擒。東吳十萬主力,護衛孫權的都是精兵強將,當時四大都督之一的呂蒙也隨軍參戰,但呂蒙只是努力上進,武藝韜略不精,算不得當世名將。東吳丟人到家,名正言順的鼠輩,一群烏合之眾。在夷陵之戰期間,東吳二次大敗,孫權求和不成,舉國驚惶,陸遜復出,才拯救了東吳,此時襲取荊州也是陸遜之謀,陸遜不愧為東吳的擎天玉柱。。。劉備取成都定漢中,雄視天下,復興漢室,大有希望。但蜀國敗家從失荊州開始,一發不可收拾,劉備勢力差點又回到了起點。劉備集團第叁號人物關羽,武藝高強,作戰勇猛,但性格極其孤傲,過于自負。劉備稱漢中王時,封關羽為前將軍,假兯鉞。關羽聽使者費詩說黃忠為后將軍,與關羽同列,不禁勃然大怒,大丈夫豈能與老卒同伍,拒絕受封。費詩解釋,黃老將軍自入川身先士卒,屢立戰功,特別是在漢中之戰中,陣斬曹操大將夏侯淵,對戰爭影響巨大,黃老將軍功不可沒。漢中王與君侯同為一體,漢中王即君侯,君侯即漢中王也。關羽乃罷受封。關羽七月受封,八月攻率軍攻打襄陽。關羽北伐完全是意氣用事,此前沒搜假節鉞,只能奉命鎮守荊州,如今有了假節鉞權力,可以自主荊州,發動戰爭不用請示劉備。關羽蔥忙北伐,毫無戰略準備。一是為了發泄曹仁屢次進犯南郡,二是為了展示前將軍虎威,趁漢中勝利盛勢,進攻曹軍,使敵聞風喪膽。關羽安排好荊州防務,原擬定糜芳士仁為前部先鋒,但二人因酒醉誤卯,被關了怒責,不看漢中王之面,定斬二人。罰二人鎮守南郡公安,確保前線供給,若有差錯,軍法從事。關羽率叁萬大軍進攻襄陽,守將呂常只有叁千兵馬,但奮死抵抗,因襄陽城高墻厚,關羽多日不克。關羽棄襄陽而攻樊城,將曹仁死死困住,曹仁危在旦夕,只得向曹操求救。曹操差于禁龐德率七軍救援樊城,關羽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龐德與關羽年齡不相上下,武藝不輸關羽,于禁不識荊州氣候比理所致,純屬巧合)。曹操欲近都以避關羽,還是司馬懿有所見地,聯吳以破關羽,一面派徐晃督叁萬新兵馳援樊城,一面聯絡東吳出兵襲取荊州。陸遜來信麻痹關羽,關羽盡調荊州之軍圍攻樊城,關羽因手臂受傷不敵徐晃,東吳叉襲取了荊州,關羽在撒退中士兵散盡(應當不是輕大夫,重士卒所為),關羽敗麥城,突圍時在臨沮被擒,與子關平英勇就義。關公敗在自負,視天下英雄如草芥,沒有戰略規劃,悍然發起北伐,來記明自己超人之處,引發戰咯失誤,功敗垂成,把劉備一擼到。千古忠義垂英名,一生壯烈令人敬。
關羽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關羽之死,不是單個原因作用的結果,是各種因素綜合的結局,是當時嚴峻形勢的必然。主要原因有: 其一,關羽之死是戰爭形勢發展的結果使然。 其二,關羽之死是劉。
三國中,關羽之死,是因為自負還是戰略錯誤?
我個人認為關羽之死是因為自負,不是因為戰略。在公元219年五月曹操從漢中退軍。劉備占據漢中西部,接著派孟達劉封攻占漢中東部。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大肆封賞。
導致關羽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誰害了關羽?
是內部不團結害了關羽,是“陣線”中,吳國內部大多數人,反一直認曹為正統。實多為自己前途打算,害了聯合滅曹大計,害了關羽。而魯肅言的;漢已不復存在,扶漢。
關羽之死真相到底是什么?
答 | 江隱龍 關羽之死正好發生在劉備、孫權兩大勢力最終定型的關鍵點,所以引發了后人的諸多推測。歷史不允許假設,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對假設進行證明或證偽,來。
三國中【關羽】為什么死的那么慘?
匡漢室、扶危主、伸春秋之義,披肝瀝膽秉赤心,拜官賜爵漢壽侯; 騎赤兔、揮偃月、解白馬之圍,過關斬將全無敵,絕倫超群美髯公。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依。
關羽的武藝如此高超,為何還敗走麥城呢?你覺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關羽從溫酒斬華雄開始一戰成名,在十八路諸侯面前高調的開始了自己的名將之路,卻在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遺憾的結束了。本想著跟皇叔一起看到新的紀年,卻遺憾。
關羽為什么會敗?
你好我是游戲領域大海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在三國,荊州可謂是當時是兵家必爭之地,形勢極為復雜。赤壁大戰后,三國各據有一部分,曹操擁有南陽郡,劉備有南郡、。
關羽失敗的原因僅僅是他心高氣傲嗎?
不是!荊州之戰的失敗可以說與關羽的性格沒有任何關系。 關于荊州之戰蜀漢荊州軍團失敗的原因,很多人很多次地總結過了…,都很有道理?!相對而言這些總結多多。
“關羽失荊州”的原因主要有哪幾方面?
一 首先是破壞了諸葛亮制定的戰略方針,才導致的失敗。 鑒于荊州的重要性,劉備集團經過反復考慮,才最終決定由關羽來鎮守。 諸葛亮當時制定總的戰略是:北拒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