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這是一個很有想象力的名字)是中秋時節誰都得享用的甜軟圓餅。仔細琢磨,這真是一個不錯的字眼,其妙就在于這個月字上。
月光瑩瑩似水,三幾朋友圍坐月下,披著一身柔軟流動的月光,抿幾口濁酒或者煮一壺清茶,推杯賞月,再細品酥軟溢香的月餅。
網絡配圖
意境之美就這樣全然浮現,情意就由心底跟著上來。
可是誰想起了這么智慧的一個名字——月餅。說起來,這還得益于大唐最為惹眼的后宮嬪妃——楊貴妃的才情。
相傳月餅起源于唐初,是用來慶祝勝利的貢品。說是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北征匈奴獲勝,在八月十五月圓之時凱旋而歸。一個吐蕃商人給唐高祖敬獻了一盒子圓餅。明月之下,高祖李淵喜不自禁,邀來將軍李靖,說“應將胡餅邀蟾蜍”。
隨后把圓餅分給群臣一起吃。群臣大喜,這個圓餅甜、酥、軟,好吃得了得。高祖遂差人征得此餅做工。以后,每到中秋之際,高祖就邀請臣子們一起吃這種圓餅——胡餅。
太宗、武周、中宗、睿宗時代紛紛而過,時間很快到了玄宗時代。
網絡配圖
天寶初年的一個中秋月夜,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大明宮的蓬萊池畔賞月,“玄宗八月十五日夜,與貴妃臨太液池,憑欄望月,不盡,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于池西岸別筑百尺高臺,與吾妃子來年望月。’”(《開元天寶遺事》)。大約蓬萊池畔的亭榭遮掩著明媚的月光,讓玄宗皇帝的思緒飛揚不起來。他大有愧對皓月之感。這個當口,有人把一盤“胡餅”送了上來,玄宗越發地不高興。
為什么把胡人給先人高祖送來的圓餅一直叫做“胡餅”,這名字太俗,實在不好聽,玄宗的賞月興趣打了一些折扣。皇帝不高興,身邊的楊貴妃急了。她本來就是一個很有才情的人物,情急之下,她仰望明月,智由心生,她拿起一枚圓餅隨口說:請陛下品嘗月餅。“月餅”?玄宗遂龍顏大悅,喜不自禁。楊貴妃的脫口秀,為那次大唐宮廷的中秋之夜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此后,“月餅”的叫法漸漸流行起來,它由宮廷逐步走入長安市井中。
網絡配圖
天寶年間的胡餅讓玄宗不高興,楊貴妃睿智——想起了一個很有詩情畫意的名字——月餅。此后,中秋節賞月吃月餅成為風氣。
老百姓實在,沒有唐玄宗和楊貴妃的矯情,可總還是有一些值得寄托的東西。一千三百年快過去了,月餅已經逐步走入尋常人家。
月夜,吃上一枚甜軟的月餅,思情也會在月光下甜軟起來,中秋月美和月餅之香實在是穿越了古今。難怪我們吟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樣的句子時,心底就悠悠然。
以上就是月餅名字由來:這個名字竟是唐朝楊貴妃取的?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月餅名字由來:這個名字竟是唐朝楊貴妃取的?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月餅的由來和傳說是什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值此中秋節來臨之際,首先祝您:中秋節快樂!關于中秋節的起源說法比較多。其中“中秋”一詞最早源于《禮記·月令》中的“仲秋之月養衰。
關于月餅的典故?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
月餅的起源?
月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
中秋搖月餅的由來?
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歸來。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著空中明月說:“應。
月餅的寓意?
月餅象征著團圓。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
提漿餅和月餅的寓意?
答案:提漿餅和月餅的寓意是團圓,萬事如意的寓意。 月餅象征著團圓。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
月餅為什么有廣式京式月餅之分,誰起的名?
一年中,中國的三大傳統節日一一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其中只少有三個月的時間都在過中秋。因為中秋節的吉祥物(月餅)是被商家們看好的一道商機。端午節一過,月。
五仁餡的歷史?
第一個五仁月餅應該是楊玉環發明的 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
明代太監為何把月餅留到年底吃?
在明朝的時候并不是只有太監把月餅留到年底吃的。 月餅本身來說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餡餅,需要仔細處理餡和皮,月餅在漢代出現的時候叫“餅”直到宋代才被喚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