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誕生于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虛擬世界用數字控制,超前的未來世界。
風來迎風,雨來迎雨,風風來,不如追風去。
元宇宙時代,人類真正第一次“進入”虛擬世界,雖然身體還是在現實世界,但是感官完全“進去了”。
如何進入虛擬世界呢?
需要智能穿戴式設備(智能頭盔、VR眼鏡、智能手套等)給我們帶來真正身臨其境的沉浸感。
如同電影《黑客帝國》里的黑客一樣,人體的感知就完全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虛擬世界!
5G是元宇宙起碼的基礎,但是也只是最初級的——比如虛擬的購物商場,虛擬的旅游景區,虛擬的辦公空間、虛擬的會議室等等,5G只是拉開元宇宙的帷幕!更復雜的大規模超清虛擬世界只能等到6G和量子計算機的大規模普及才能實現了。(詳細分析請關注并搜索我的原創《元宇宙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
所以美國拼命阻擊我國5G設備企業發展、阻止我國5G發展,是阻擋我們上網游戲速度嗎?
因為誰率先大規模實現5G基站的部署,誰就能率先引領互聯網進入元宇宙的時代!
對于什么是“宇宙”呢之話題,我個人的觀點認為,“宇宙”是人類對客觀存在無限太空的大自然認知的空間概念。為什么會這樣說呢?因為:
人類歷代的天文科學家,通過觀測太空星象,尤其是發明天文望遠鏡之后,極大地拓展對太空的探索視野,天象、星系和星球的發現陳出不窮,豐富了人類對客觀存在太空的大自然之認知,縱觀歷來天文科學家對太空間的探索,綜合得出如下基本的空間概念:

謝邀!
注意到此問題下面有近200個(其中不乏不錯的)答復了,我也曾有好幾篇文章,并在幾次直播中詳談了元宇宙(可在我的快手號“陳思進”中看回放),這兒就小結一下吧。
通俗來講的元宇宙的三層含義:
第一層,需要一個三維化的互聯網(所以美國之前稱其為WEB3.0,現在的手機是二維的WEB2.0),也就是說,不管用哪種手段,只要能實現三維化,多感官(如眼耳鼻舌身意)化的互聯網,那它就是元宇宙的新的交互形態,如VR/AR、裸眼3D、全息投影,乃至于未來的腦機接口……就是要把目前的互聯網從二維升級到三維;
第二層,可以想象,當你有了一個三維化的虛實共生的空間之后,那在這個空間中,就會活躍著虛擬人。我們現在的手機為何不活躍呢?因為手機還只是二維的終端,如微信ID就可以代表一個人,但在一個三維化的空間之中,最直觀、最形象的首先是虛擬人。而且,光在虛擬世界玩兒還不行,元宇宙要虛實共生,那我們自然就會想到虛擬人的實體化——機器人,然后再加上自然人——你我這樣的真實世界空間的人。于是,虛擬人+機器人+自然人的三者聯動就是元宇宙的第二層含義;
第三層,有了空間,有了人,那自然就會有經濟活動。在元宇宙里,通過經濟規則的調整(是否加上區塊鏈還沒確定,我個人不贊成,因為區塊鏈的低效且耗能),實現元宇宙的創作者經濟。
上面這三層含義,就構成了一個相對比較完整的元宇宙概念,這是目前的普遍共識。
再談一下對區塊鏈的思考:
除了區塊鏈的低效且耗能,迄今,我不認為有真正意義上的區塊鏈,即還沒有能夠逃離物理阻隔、所謂“民主”的、虛擬不可控制的分布式權利(幣圈內所號稱的),因為,物理網絡掌握在誰手里,最終就是誰說了算。
進而,我感覺(可能由美國NSA所發明的)區塊鏈很可能有后門,因美國控制了根服務器,所以,當今的互聯網是掌握在美國人手中的,并不存在網絡全球化無國界。
所以,希望未來的Web4.0基于物理國界安全的基礎上,再進行全球化部署和連接的。
因此,在當下構建的元宇宙中,也不宜使用區塊鏈。
再順便提一下,#建行董事長稱買房能升值的時代過去了# 在3月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表示,從理財的角度來看,買房能升值的時代過去了。他表示,賣房套現,非常難。他還建議,如果考慮理財,股市、債市、或者稀有金融投資都可以,變現、流動性都比較好。這和我之前多次直播中談及的觀點一致,前2、30年,中國房子做為保值甚至升值的底層邏輯依然時過境遷了,金融屬性已然不復存在了,基本就是奢侈消費品了……點到為止吧。
最后,再順便打個小廣告,我的財經圖書“收官之作”《投資的方法》新鮮出爐,謝謝關注!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么更好的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