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古鎮成為了都市人心目中最熱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古樸的石板街道、小橋流水、灰白色的馬頭墻.....符合現代城市居民對于寧靜氛圍的想象。

人人盡說江南好,無數人對江南這塊地方充滿向往。
印象中的江南,是蘇杭的園林小巷、是烏鎮的小清流水、是水鄉夢的起點周莊,是煙雨長廊下的西塘…

然而當人們奔向這里時,卻錯過了位居杭州旁,這座漂在水上的江南老城。
這里從來不是人們下江南的首選之地、 也不是什么熱門目的地,但是憑借自信的魅力,讓來過的人都會留戀這里。

這座地道的古城,不會給人大城市的壓迫感,更多的是隨心自在、安逸悠閑。
在這里,白天出入高樓大廈,夜晚漫步街上,隨處可見坐在路邊休閑的老人悠閑自在。

但是比起其他熱門景點,這里為了吃也值得來一次,就連魯迅、王羲之都曾沉醉其中。
黃酒、女兒紅、臘鴨、臭豆腐、醉雞、醉蟹、醉蝦..........

浙江·紹興
黃酒飄香的越國古都—紹興,有著2500多年建城史,曾入選《中國國家地理》人氣最高的7處景觀,被譽為“最具人氣的江南水鄉”。

也作為全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聯合國人居獎城市,紹興人表示很低調(司空見慣)。

詩人元稹說:“莫嗟虛老海壖西,天下風光數會稽 ”,一句“天下風光數會稽”,叫板蘇杭的底蘊,更是將這里推到了天下之首的位置。

這里更是《蘭亭集序》《孔乙己》《阿Q正傳》里的世界,魯迅、陸游、王陽明、王羲之、西施等,皆生于斯或長于斯。

從絕世繁華到低調從容,從名士云集到書卷留香,縱然歷史遠去、縱然故人已矣,紹興依然是那個紹興。
如今的紹興,古老而年輕,有太多驕傲的東西值得向世界展示。

低調的紹興
遠比我們想象的優秀
紹興是國內保存古橋數量
和種類最多的一座城市
8000余條大小河流
600多座縱橫的古橋
水城威尼斯每平方公里不過0.67座,
紹興每平方公里有3.71座,
三山萬戶巷盤曲,百橋千街水縱橫

城不大,名人卻厚
三過家門不入的大禹
臥薪嘗膽的勾踐,浣紗的西施
魏晉時期的嵇康,謝安、王羲之
唐代的賀知章,南宋的陸游,明代的徐渭
近代的魯迅,秋瑾
新中國的開國總理周恩來
不是政治中心,卻從不缺席時代的舞臺

紹興還為北大貢獻了 4位校長
蔡元培、 蔣夢麟、馬寅初、 何燮侯
在北大120多年的歷史中,占了近七分之一

如今的紹興
同樣有一群杰出人物
中國房地產界的“喬布斯”宋衛平
中國互聯網時代馬云,祖籍紹興嵊州
傳奇游戲、起點文學、WiFi萬能鑰匙……
眾多“超級IP”幕后推手,陳大年
科考破冰船“雪龍號”歷任船長,趙炎平
男子20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謝震業
演員 陳道明
.........

或許正是因為名人眾多
加上歷史故居遍布全城
轉個彎就能遇見名人故居、歷史痕跡
因此紹興也被稱為“沒有圍墻的博物館”

真正的江南古城
城在水中立,水在城中行
雖然沒有蘇杭的名氣,但是紹興的歷史街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遺產保護獎。

|| 倉橋直街
倉橋直街就是江南水鄉最美的模樣,全長1.5公里的老街,被小橋流水人家包裹著,水巷烏篷,小橋人家。
來往的烏篷船,載著游人游曳在水中央,晃晃悠悠仿佛就是江南韻味的“威尼斯水城”。

|| 八字橋歷史街區
已有800年歷史的八字橋可以說是紹興老城諸橋中最為別致的一座。這座橋的構建極為巧妙,兩橋相對而斜,形狀如八字,故而得名。
登臨八字橋,遙望南北河道,其碧水秀街,枕河人家之水城風貌都將盡收眼底。

|| 西小河歷史街區
西小河歷史街區完整地保留了原滋原味的紹興韻味,是體驗“最當地”生活的絕佳去處。
街區內有古越藏書樓,大通學堂,呂府、謝公橋等諸多景點可以逛。

夢里的江南古鎮
紹興都有
沒有周莊、烏鎮的游人如織,古鎮上的住著原住民,依然保留著原汁原味。

|| 安昌古鎮
“兩岸人家安且昌,烏篷儼在畫中航。臘腸魚鲞梅干熟,黃酒白糖蠶豆香”。
紹興四大古鎮之一,安昌古鎮里的建筑風格傳承了典型的江南水鄉雅韻,曾經的繁華,留下了許多古色古香的老宅。

|| 魯鎮
魯鎮位于柯巖風景區內,紹興的歷史本無它,魯鎮是源于魯迅所寫的《孔乙己》在這里重現。
來到魯鎮,定要看一場《社戲》,鎮上臨水的古戲臺、廊檐上掛著的紅燈籠,盡是“人家盡枕河,樓臺附舟楫”的水鄉風情。

|| 東浦黃酒小鎮
女兒紅故鄉,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辛亥革命先驅徐錫麟烈士的家鄉。
小鎮內,粉墻黛瓦依河而建,宅邊河上建著各式古橋,沒有喧鬧的游人,安安靜靜地品一杯地道的黃酒。

△紹興黃酒小鎮(東浦)宣傳片
百年滄桑
隨處都是名人氣息
|| 魯迅故里
魯迅故居,魯迅筆下的三味書屋、百草園,魯迅筆下風情園,都可以在這里找到。

|| 沈園
陸游曾在此留下著名詩篇《釵頭鳳》,寫出了對原配夫人唐琬的思念。
沈園內還有不少的小園林,雖然比蘇州的園林少了些匠氣,但是亭臺樓榭、花木深深,一幕一景,也極富詩意。

|| 書圣故里
“書圣”王羲之,“學界泰斗”蔡元培的故里都在這個街區里,走進去瞬間有種被濃郁的文學氛圍包裹的感覺。
粉墻黛瓦、竹絲臺門、還有石板路,古樸又雅致,還處處可見紹興的精髓“臺門”。

紹興
山水生來就是風景
河網密布的紹興老城,以河道為骨架,黛瓦粉墻的民居為主景,山水為輔助,橋梁為鏈接,勾勒出了生動的水鄉模樣。

|| 會稽山麓
會稽山麓相傳是中國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紀念大禹在此建了大禹陵。
禹陵掩映于群山翠柏之間,背會稽山、面禹池,福地一片。牌坊前直徑10米的噴泉池內,數條“神龍”噴出股股清泉,不時升騰起裊裊淡紫色水氣。

|| 東湖
東湖以崖壁、巖洞、石橋、湖面巧妙結合而著名,被稱為是“天下第一盆景”,還被譽為“活著的漢代山水”。
郭沫若曾為其寫了首詩:箬簣東湖,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難通。大舟入洞,坐井觀空。勿謂湖小,天在其中。

|| 鑒湖
歷來就是魚米之鄉的鑒湖,境域內河道密布,湖泊眾多,素以“水鄉澤國”之稱,鑒湖的水不僅滋養了魚米,還釀造了天下名酒—紹興酒。

紹興的美食
浙江最硬核的存在
泡在酒缸里長大的紹興人,有多會吃?
“黃酒之鄉”的紹興,從出身開始就自帶酒,“滿月酒”、“百日酒”、“周歲酒”....金榜題名“狀元紅”、生日祝壽“花雕酒”,到結婚“女兒紅”、紹興人泡在酒缸子里長大。

|| 黃酒
紹興這座城市的氣質,自古便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春秋戰國時,就有“越王苦會稽之恥,欲深得民心...有酒流之江與民同之”。
在地道的老紹興眼里,“飯可以不吃,但是黃酒一定要喝”,而在美食家的眼里,他們對于酒的喜愛,在餐桌上也體現淋漓盡致。

|| 醉蟹
從醉蟹、醉蝦、醉雞、醉棗到糟鴨、糟鵝、糟肉,什么都可以“醉”。
將清洗干凈的蟹放入酒中,加入醬油、花椒、生姜等配料再腌上一周,等蟹黃和蟹肉慢慢入味。

|| 糟雞
將本地產的越雞上火蒸熟后立即浸入冷水,冷熱交替間雞皮變得脆嫩勁道,雞肉也越發的緊實。
再將整只雞里里外外淋上古法熬制的花雕酒汁,這其中,以紹興的花雕酒為佳。濃香的酒,浸著滑嫩的雞肉,再加上花椒的香麻,更能引出雞肉的香滑。

上圖來源 《味道》
|| 梅干菜燜肉
魯迅鐘愛的霉干菜燜上五花肉就成了紹興游子的舌尖鄉愁。
肥瘦相間的肉和曬好的梅干菜調味一起燜,直到肉完全吸收了菜干的獨特香氣,而菜干又吸收了肉的油潤,越吃越香。

|| 紹興三臭
紹興三臭是吃貨必過的一關,其“臭味哲學”,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也想不明白,“自古富裕的寧紹平原為什么嗜臭?”
紹興三臭一般指臭豆腐、臭莧菜梗、臭冬瓜等。

|| 臭莧菜梗
在《風味人間》中,導演陳曉卿曾說他吃過最臭的菜就是莧菜梗。
一壇莧菜梗讓外地人捂著鼻子逃得老遠,讓本地人只是想想就能流一枕頭的口水。

|| 臭豆腐
紹興臭豆腐的“臭量級”,臭味讓湖南人也甘拜下風。

|| 霉千張
霉千張它曾被清朝宮廷稱頌為“奇菜”。
發酵后的一疊疊千張片,臭香臭香的,紹興做法一般是灑點鹽巴跟肉末蒸,豆香和微酸、臭香的味道直擊靈魂。

|| 紹三鮮
紹興菜的頭牌“紹三鮮”,傳承了八百多年。
一道紹三鮮里面,越雞燉的雞湯打底,豬肉圓,鑒湖的魚做的純手工魚圓真正的入口即化,還有河蝦、火腿,還有各種山筍、蔬菜等各種鮮物。

|| 醬鴨
醬鴨在紹興是非常具有人氣的一道美食。
先腌再鹵,鹵至鴨成醬紅色時撈出瀝干,在日光下曬兩三天即成。吃的時候再淋紹酒,撒白糖、蔥、姜,旺火蒸熟。

|| 紹興甜品
在紹興,把對酒的熱愛還表現在甜品上,黃酒棒冰、黃酒奶茶、黃酒布丁、黃酒牛軋糖...都很受歡迎。

10月份的紹興,已經褪去了夏日的余熱,去老街和古鎮轉一轉,吃上一份正當季的紹興醉蟹,黃酒的香甜配上鮮嫩的蟹肉,靜坐一下午。

轉載自頭條號:走吧自駕游。(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