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統一中國,滅南陳,當屬統一戰爭。況且南陳本是中國南方王朝,隋文帝和南陳之間戰爭,是屬于天下分久必合的一種狀況。
自從西晉皇后賈南風生活淫蕩,引發"八司馬之亂",更出現了"五胡亂華",中國進入了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大分裂的局面,長達近400年。隋文帝應運而生,力挽狂瀾,再一次統一了中國,彪炳史冊!
五胡亂華,差一點北方漢民被消滅殆盡,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衣冠南渡",就是出在這一時期。
后來"冉閔"發布"殺胡令",幾乎殺盡元兇羯人,北方漢民才轉危為安。
隋文帝楊堅本是北周宣帝岳丈,楊后淑賢端莊,可周宣帝昏庸殘暴,揚言要殺了楊氏全家。楊堅奉詔入朝,坦然應對,打亂了周宣帝欲下毒手的計劃。周宣帝死后,楊堅成了八歲的外孫周靜帝的輔國大臣。581年,周靜帝禪讓外公,楊堅建立了隋王朝。589年楊堅南下,占領建康,滅了陳國,收復南方,重新恢復了大一統。

如果說秦始皇結束了550年的春秋戰國戰亂時期,那么隋文帝就結束了370年的魏晉南北朝戰亂時期。
這兩位都是中國古代最靚的仔,俗話說得好,人紅是非多。秦始皇和隋文帝都這么優秀了,居然還是能找到不少槽點。
秦始皇為人詬病的,當然是焚書坑儒。那么隋文帝楊堅呢?他身上又有哪些值得吐槽的地方呢?其實還是蠻多的。

隋滅南陳之戰,是屬于統一戰爭,因為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大一統的君主專制國家以來,先有西漢、東漢,后由于內亂,魏、蜀、吳三國分立,后又統一于晉,兩晉之后,又分裂為南北朝并立的混戰局面。
楊堅,是南北朝時期北周的實權人物,從自已的六歲外孫北周皇帝手上通過禪讓的方式取得皇位,建立隋朝,和陳橋兵變皇袍加身的趙匡胤差不多,只不過身份不同,一個是外戚,一個是權臣。
楊堅先滅掉北齊統一了北方后,再進攻南面的南陳,一齊用了三年時間,就結束了南北朝并立的分治局面,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中華王朝。

隋滅南陳之戰,在后人看來這是統一戰爭,可能在當時的知識分子內部也是這么認為的。可能只有在南陳的忠臣看來,這是侵略戰爭。

中華民族內部的矛盾
中國上下五千年,政權的更換是很正常的,你能說秦始皇兼并六國是侵略?相反是作出巨大貢獻,可以肯定是內部統一,不是什么侵略,又不是日本人發動侵華戰爭,那才是侵略
當然屬于國家統一戰爭。
這個咋說呢?按正統來說,明顯是南朝宋齊梁陳是正統。北周的皇族是少數民族,所以說是侵略戰爭也行。
但是隋朝是漢族政權,統一江南,成大一統是共識。
按文化統一來說,漢文化是席卷了南北,李淵就跟著南朝王褒學習,
所以,無所謂,侵不侵略。
公元589年隋滅陳,結束了長達幾百年的大分裂時代,再一次統一了全國。

謝謝邀請。
秦漢天下是大一統的天下,奈何陷入亂世,甚至在晉朝的時候,天下出現了更混亂的亂世,導致大一統的格局不復存在,華夏大地到處都是割據的政權,林立的軍閥。
所以啊,在沒有恢復大一統格局的時候,無論是隋還是南陳,它們在秦漢或者晉的大一統模式里,都是屬于分裂割據的政權和軍閥,二者合一才是大一統。
實現大一統有基本的兩種方式,一種是和平解決,一種是軍事解決。
很顯然,隋滅南陳是屬于后一種,軍事解決,畢竟兩個都是封建王朝的政權,除非有一方愿意俯首稱臣,否則就只能用武力鏟除。
隋滅南陳盡管是武力鏟除,但它恢復了大一統的格局,哪怕是南陳武力鏟除了隋,同樣也是恢復了大一統的格局,畢竟這只是在大一統還沒恢復的時候存在的兩個割據的封建政權,對大一統格局而言,二舍一是必然的。
所以,在以大一統角度立場來看,這都是統一戰爭。
如果以割據的封建政權立場來看,當然是侵略戰爭啦,畢竟這是一個王朝消滅另一個王朝的戰爭。
因此,觀察的角度和立場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