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10余年很能忍
右腳爛了都不管
老張是千島湖人,在千島湖開了一家飯館,年輕時候煙酒不離身,10多年前就體檢出來尿酸高,老張卻不當回事,哪怕出現關節疼痛也不就醫,都是忍忍就過去。
“這么點痛都忍不了算什么男人。”這么一忍就忍了十余年,老張以為自己這個男人能忍一輩子痛風發作時的痛,結果痛風就狠狠給了他一個下馬威。
“唉喲,你這個腳怎么這么臭。”老張愛人經常在晚上聞到老張的腳臭,有一天發現老張的右腳居然在流膿,“快去醫院看看呀,你這都有白色的石頭在流出來。”老張卻不以為是,隨便用水沖沖貼個創口貼,“老毛病了,痛風發作了。這幾天走路都走不了,痛得晚上都睡不踏實,過幾天就會好的。”
“38℃。”老張三天高燒不退,并且出現了意識模糊癥狀。為此老張愛人趕緊將他送到千島湖當地醫院,當地急診做了一系列檢查后,診斷老張為痛風活動期感染性休克合并肝腎功能衰竭,情況比較復雜,建議送往杭州大醫院進一步治療,為此老張被家人送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小毛病忍出大毛病
不重視要人命
“尿酸549μmol/L(正常男性應低于420μmol/L),肌酐259umol/L (正常人的肌酐水平應該低于97umol/L )........”一系列的檢查報告提示:老張除了感染性休克外,還有痛風、痛風石潰爛導致下肢蜂窩織炎、乙肝、肝硬化、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腎功能不全。
老張表示很不解,好好的人除了平時偶爾痛風發作,怎么就這么多毛病?浙大一院風濕免疫科許蓓醫師表示,除了乙肝導致的肝硬化、肝衰竭,像急性腎衰竭完全就是不重視痛風導致的,如果老張一開始就重視尿酸高的指標,改變不健康飲食習慣,可以避免痛風以及痛風導致的一系列并發癥。
“醫生,痛風跟腎功能有關系嗎?”老張百思不得其解。腎臟是我們體內的“垃圾”處理系統,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尿酸由腎臟排泄到尿里,但痛風患者往往會出現尿酸鹽結晶沉積,當這些尿酸結晶沉積在腎小管中,體內的毒素就不能及時通過腎臟排出,時間一長,腎臟就負擔不起,久而久之就“罷工”。
“要是再晚一點來,他的右腳可能都保不住,要截肢。”目前,老張已經克服了感染關,并進行了痛風石破潰流膿清創手術處理,后續還要通過相關藥物治療。
對于老張這種患者,許蓓醫師表示很無奈,痛風作為一種慢性代謝類疾病,需要長期的規范管理,但遺憾的是,生活中有不少患者認識不到這一點,只有在痛風發作、疼痛難耐的時候才會引起重視。像老張這樣能忍十余年也算是很少數。
尿酸高=痛風?
不痛的時候治療更關鍵
很多人在體檢時都有尿酸高的經歷,那么尿酸高就等于痛風嗎?風濕免疫科主任林進主任醫師表示,尿酸高≠痛風,但尿酸高是痛風的溫床,我們可以把尿酸比喻為人體運轉時產生的“廢料”,但當這個“廢料”產生過多來不及排出或排出機制退化,就會導致尿酸在體內過度堆積,如果長期不引起重視,就可能引起尿酸鹽沉積,引發痛風的概率會大大提高。當出現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或腎臟時,才稱為痛風。
痛風最關鍵的發病原因還是跟生活習慣相關,比如飲食上喜歡喝酒、喝碳酸飲料、好肉類食品、愛吃海鮮、火鍋等,或者超重、肥胖,如果同時存在這些因素,那么患病風險也會增加。
“痛風治療的關鍵是要自律。”林進主任表示,痛風作為一種慢性代謝類疾病,需要長期的規范管理,但遺憾的是,痛風患者往往不自律,既管不住嘴又邁不開腿,只有在痛風發作、疼痛難耐的時候才會引起重視。
“痛風治療,不痛的時候尤為重要。”林進主任介紹,痛風分為慢性期和急性期,很多人感覺到疼痛的時候,其實是屬于急性發作期,通過藥物治療可以緩解癥狀,因此很多人會誤以為痛風只要在痛的時候止痛就行,但其實在慢性期通過生活方式的改變、藥物降尿酸等來控制病情才是意義深重的。
“把痛風扼殺在搖籃里。”林進主任強調,當查出尿酸高時,就應該注意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哪怕早期診斷為痛風,通過藥物治療結合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將病情控制得很好,也有一部分病人可以通過單純的改善生活方式,不需要在慢性期吃降尿酸藥。
浙大一院專家門診安排?
點擊圖片,可看大圖
點擊圖片,可看大圖
點擊圖片,可看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