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帝王封禪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帝王封禪,自遠古時代就有之,春秋時的管仲,認為在他之前有七十二代帝王曾進行過封禪,其中包括無懷氏、伏羲、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等,最早的無懷氏,是比伏羲還早的古帝王,據傳說姓風,名蒼茫,“無懷氏,帝太昊之先。其撫世也,以道存生,以德安刑……當世之人甘其食,樂其俗,安其居而重其生”,有人考證無懷氏時代離今有七千多年了。齊桓公為春秋五霸之首,也想行封禪之事,但管仲不贊成,經管仲解釋,齊桓公也覺得自己跟古帝王相比,功績差得太遠了,沒有那么大福氣,于是放棄了。直到了秦始皇時代,覺得自己功德蓋過三皇五帝,才又重新舉行封禪大典,后世帝王共有六位效法之。
祭天,古代帝王選在了五岳之首的東岳泰山
始皇帝首開皇帝封禪先河,漢武帝舉行五次封禪
何為封禪?封就是祭天,禪就是祭地。祭天,古代帝王選在了五岳之首的東岳泰山,祭地選在了泰山附近的梁父山。梁父山又稱為“地神”,諸葛亮好為《梁父吟》,就是指的梁父山。古人認為,泰山與梁父山,是人類可以通過祭祀向天地做“匯報”的地方。秦始皇之前,封禪的目的,主要是用于祭祀天地,祭天告地其實是一種原始崇拜,表示對日月山川、風雨雷電的敬畏。秦始皇之后,封禪除了祭祀天地外,主要目的是為了標榜天子的偉大功績,向天下臣民表示他的崇高地位來自“君權神授”。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全國,自認為到功勞大得不得了,超過了三皇五帝,怎么能不舉行封禪大典表示一下呢?但如何舉行封禪儀式,儒生們卻各執一詞,不能統一思想。因為在秦始皇之前的封禪,離秦始皇時代已相隔很久遠了,于是秦始皇干脆將儒生們轟下了山,自己決定封禪儀式的流程。于是他在泰山的南面上山,登到泰山頂上行封禮,在泰山的北面下山,到了山腳下了梁父山行禪禮,至于祭文和祭禮則秘而不宣,后人只看到了始皇帝立石頌德,卻不清楚他是如何進行的。

始皇帝首開皇帝封禪先河
到了漢武帝時代,終于打敗了匈奴,使西漢成為當時世界上與羅馬帝國并列的最強大國家,于是漢武帝覺得自己也應該通過封禪大典向天下表示一下。因為漢武帝也不知道前代帝王如何舉行封禪大典的,所以漢武帝也是自行決定封禪禮儀流程,和秦始皇不同的是,他先在梁父山行禪禮,再到泰山頂上行封禮,和其他帝王不同的是,漢武帝共五次封禪,創帝王封禪之冠。
光武帝再次封禪,唐朝三帝接連封禪
按司馬遷《史記·封禪書》和班固《白虎通義》中的說法,帝王封禪必須具備兩大條件:一是“每世之隆,則封禪答焉,及衰而息”,也就是該帝王創建了太平盛世;二是“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也就是開創江山,打下天下。秦始皇一掃六合,打下了江山;漢武帝打敗了匈奴,創建了盛世,所以是有條件封禪的。但有這兩個的條件的帝王多了,也并不見得都舉行封禪大典。比如劉邦開創了漢朝,漢文帝和漢景帝開創了“文景之治”,漢昭帝和漢宣帝開創了“昭宣之治”,就都沒有封禪。
漢光武帝再次封禪
光武帝劉秀,從王莽手里重新奪回了漢室江山,并開創了“光武盛世”,同時具備了這兩個條件,所以他也選擇了舉行封禪大典以示慶祝,但開創“明章之治”的漢明帝與漢章帝并沒有舉行封禪。三國是個亂世,雖然劉備將他的兒子起名劉封和劉禪,但他并沒有統一全國,所以只是用兒子的名字暗示他想著有生之年興復漢室,舉行封禪大典罷了。晉武帝司馬炎雖然統一了三國,開創了太康之治,有資格舉行封禪大典,但他也沒有選擇封禪,大概他覺得自己的功績主要來自于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而且江山不是打下來的,而是篡奪來的,實在不好意思與前輩帝王相比吧。
隋文帝楊堅實際上是最有資格封禪的,他將分裂的三四百年的華夏大地重新統一,又開創了“開皇之治”,但隋文帝是一個非常節儉的皇帝,沒有舉行這損耗國力的行動。李淵和李世民都是有資格舉行封禪的,李世民也采取了行動想效仿漢武帝封禪,但遭到了魏征的強烈反對,魏征認為“大唐承接隋亡之后,戶口沒有恢復,國庫還很空虛”,如果封禪必然“勞頓耗費”,封禪并不是利國利民之舉,而是“崇尚虛名而實際對百姓有害的事”,在魏征的極力勸說下,開創貞觀盛世但善于納諫的李世民無奈地答應了。但沒有封禪,對他來說一定是非常遺憾的事,因為他骨子里是非常想封禪的,而且除了魏征其他大臣都是同意封禪的。

李世民也采取了行動想效仿漢武帝封禪
李世民沒有如意封禪,但他的兒孫卻上了封禪的癮。李治雖然在位時被皇后武則天奪去了不少話語權,但卻舉行了封禪大典,圓了李世民未了的封禪夢。武則天靠手段奪了大唐的江山,跑到嵩山舉行了封禪大典,武則天是封禪的唯一女皇帝,也是在嵩山舉行封禪的唯一皇帝。武則天之后,重新坐穩大唐江山并開創“開元盛世”的李隆基也到泰山進行了封禪,但封禪之后的李隆基卻遭遇了“安史之亂”,使大唐從此走上了下坡路。
宋真宗最后一次封禪,后世帝王再無效法
宋朝的皇帝實際上是沒有資格封禪的,不管是北宋還是南宋,都只是個偏安的政權。宋朝的經濟雖然發達,在幾個皇帝的統治下可稱為盛世,但一直受到了其他鄰國的軍事威脅。不管是遼國、西夏、金國還是蒙古,都曾對宋朝給以軍事打擊,喪權失地賠款的事情迭出。與宋朝并列的不只是這些大國,還有大理、吐蕃這些小國。宋朝在土地面積上,與漢、唐乃至宋以后的元、明、清根本沒法比。

宋朝的皇帝實際上是沒有資格封禪的,不管是北宋還是南宋
但宋真宗趙恒卻堅持要封禪,為什么要封禪呢,既不是開創了天下,天下是他的大伯趙匡胤、父親趙光義打下來的,也不是有什么盛世,那個所謂的“咸平之治”太虛了,很快被與遼國的一場戰爭遮住了光芒。宋遼之間由宋真宗直接參與指揮的這場戰爭,本來是取得勝利的,但勝利后的大宋卻與遼國簽下了城下之盟,每年賠遼國30萬銀絹。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這個澶淵之盟,說起來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是“戰勝國”卻要割地差不多。為了掩飾這個恥辱,奸臣王欽若給他出了一個主意,靠封禪來“鎮撫四海,夸示外邦”,宋真宗同意了王欽若的主意,一國君臣合謀制造“祥瑞”。為了堵住悠悠之口,宋真宗不惜向大臣行賄,而大臣們也心領神會,竟然鼓動了兩萬四千多人上表請求封禪,君臣齊心,封禪禮成。
宋真宗的封禪其實就是個“皇帝的新裝”,幾乎所有人知道,但所有人都不點破,成了歷史上最大的封禪鬧劇。宋真宗以后,后世的帝王們即便是開國,即便是盛世,也不再封禪。大概一是因為覺得沒有秦皇漢武的功績,二是覺得宋真宗封禪太不嚴肅了,不想再像他那樣演戲鬧笑話了。
以上就是古代帝王都樂忠于封禪 為什么到了宋朝之后就沒有了呢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古代帝王都樂忠于封禪 為什么到了宋朝之后就沒有了呢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作為古代帝王最高榮耀的“泰山封禪”,為何后來幾個王朝不再進行?
封禪泰山堪稱是中國古代帝王的最高榮譽,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說:“蓋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見而不臻乎泰山者也”,意思是從來沒有哪個皇帝已經。
為什么宋真宗封禪之后再沒人去了?
后世皇帝為什么不再去泰山封禪了呢? 我覺得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泰山在古代中國政治地位的減弱。 宋朝之后的古代中國還有三個朝代:元朝、明朝、清朝。。
明朝皇帝為何不準泰山封禪,只派大臣前往祭祀?
泰山封禪的神圣性 封禪是我國古代的最高祭祀儀式,是每一個皇帝都夢寐以求的,皇帝在泰山之巔行封禪禮儀,以此來接受老天爺的肯定,是多么至高無上的榮譽啊。 按。
康熙為什么不泰山封禪?
在康熙看來,歷代帝王為滿足自己的驕侈之心,不惜金錢鋪路、黃金開道大搞泰山封禪典禮。可結果卻并未獲得上帝的福佑,秦朝、漢朝、唐朝、宋朝等王朝也依舊沒有改。
封建帝王為何要封禪?
封禪是古代帝王在著名的山岳進行的一種大型祭祀活動,后來地點固定為泰山,就又稱泰山封禪。根據《史記》記載,“封禪”的“封”,就是在泰山頂上筑壇祭天;所謂。
宋真宗是在泰山封禪死的嗎?
不是 從歷史角度來說,宋真宗到泰山封禪是公元1008年10月的事,而駕崩則是1022年2月的事,也就是說,泰山封禪14年后,宋真宗才去世。 另外,宋真宗的駕崩地點是。
康熙乾隆為什么不進行封禪呢?
自第一次統一天下的秦始皇封禪泰山,證明其赫赫武功后,后世帝王都以封禪泰山作為最高政治榮耀之一,而康熙乾隆身為康乾盛世中的兩位帝王,雖不及秦始皇之功,雖。
封禪泰山是皇帝的最高榮譽,為何宋真宗是最后一個,朱元璋康熙不夠格嗎?
封禪泰山堪稱是中國古代帝王的最高榮譽,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說:“蓋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見而不臻乎泰山者也”,意思是從來沒有哪個皇帝已經。
泰山總共有幾位皇帝進行封禪?為什么要進行封禪?
“封禪”是上古傳下來的祭祀禮儀,根據司馬遷《史記·封禪書》記載: 【此泰山上筑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 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