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論英雄,才華橫檻、雄才偉略的曹操當之無愧。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有幾個王侯將相,英雄豪杰能做到像曹操一般“挾天子以令諸侯”?當時,曹操己經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是在那個動亂的時代中,他卻到死都沒有稱帝,這是什么原因呢?
曹操是一代風流人物,可他的一生也有點身不由己。在建安元年八月的時侯,曹操抉天子以令諸侯,從此他開始了三國爭逐的浸浸長路。曹操親自去了洛陽拜見漢獻帝,隨即他扶持漢獻帝遷都到許昌。他將漢獻帝變為手中的一個傀儡和籌碼,控制漢獻帝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漢獻帝任命曹操為大將軍。并封“武平侯”。之后,惹來權臣袁紹的不滿,曹操便將大將軍的職位讓給了袁紹。自己則任職司空兼車騎將軍。從此主持朝政。曹操在朝廷的勢力越來越大,而漢獻帝則完全成了一個沒有權力的木偶。
網絡配圖
表面上,曹操的地位只是從“武平侯”升為了“魏王”。曹操雖然役有做皇帝,但是他的特遇和皇帝沒有區別,他把持著朝政。大小事務都必須經過他的手才能操辦。或許“皇帝”對曹操來說只是一個稱號,做不做皇帝都不影響他在朝堂上的主導地位。曹操到死都沒有取漢獻帝而代之,而是將登基大典留給自己的兒子,他這么做是何緣故呢個學者們根據歷史文獻,給出了以下幾個解釋。
第一,不想被人利用。
在曹操當政的時候,東吳的孫權就曾經勸說曹操登基,但是這也只是出于自已的利益。孫權為了從劉備手中奪回荊州,在襄樊戰役中從背后襲擊了關羽,這無疑是幫了曹操的大忙,卻得罪了劉備。此后,兩家長達十年的聯盟破裂,為了防止劉備的進攻,他便想借著勸曹操稱帝的機會轉移矛盾。若是曹操真的做了皇帝,那么擁護漢皇室的劉備自然會把進攻的矛頭重新轉回到他的身上,這樣一來就得不償失了。
網絡配圖
第二,三國形勢逼迫。
從當時的形勢來看,如果曹操稱帝,無疑會成為千古罪人,那些擁護漢皇室的人們定會大肆反對,讓曹操陷入漩禍之中。縱觀曹操的一生,每次被冊封時都會引起政治上的動亂。如果將漢獻帝趕下臺,國家內部肯定會引起更大的動蕩。另外,曹操的兩個主要對手孫權和劉備也一直緊盯著他,稍有差他,釀成的危害將不可估量。
第三,曹操“自明本志”。
在公元210年的時候,曹操就對外宣稱,他說自己役有取代漢獻帝的野心,他的說辭極為懇切,堅持了幾十年都役有改變。如果在后期的時侯曹操突然稱帝,那么無疑是在自毀聲譽。
第四,曹操追求實際。
曹操當時己經控制了整個漢朝廷,他的權力和威嚴完全凌駕于漢獻帝之上,皇位對他來講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頭銜。況且,那時曹操已經65歲了。皇位對他而言還有什么意義呢?再說,自己的勢力已經完全掌控了朝廷上下,就算自己不登基,皇位早晚也是自己兒子的。
網絡配圖
雖然學者們的看法不盡相同,但是能夠達成共識的是,曹操的確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他的壯志雄心,他的軍事謀略,他的文學造詣,無不令人欽佩。只是,歷史的塵埃里卷起的謎團,時至今日我們也只能推測各種原因和解釋了,哪種才是曹操不稱帝的真實想祛,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以上就是曹操到死都沒有稱帝 這是什么原因呢?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曹操到死都沒有稱帝 這是什么原因呢?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曹操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為何到死都沒有稱帝登基?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獻帝詔令曹操出行享有皇帝才可有的“待遇”,外出時像皇帝那樣,左右嚴密警戒,不讓行人通行。同年十月,獻帝詔令曹操像天子那樣頭。
曹操為什么到死都沒有建國稱帝?
說到曹操很多網友都知道這個人也還是蠻有意思的,其實在三國上他還真的是最有機會一統三國的,但是就是差了那么一口氣啊,那么有的人就要問了,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為什么曹操至死都沒公開“篡逆”稱帝?
如果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初還多少有些不得已,到晚年進位魏公、魏王,加九錫之后,已經完全可以取漢獻帝劉協而代之了,這一點相信大家不會有什么異議吧?。
曹操為何終生沒有稱帝?只因荀彧的一番話嗎?
好問題啊!你知道一代梟雄曹操為什么不殺了漢獻帝,然后自己當皇帝嗎? 說到曹操,相信大家都知道吧? 曹操是我們很熟悉的歷史人物了,他是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
三國亂世,曹操至死也沒有稱帝,真的是因為忠心嗎?
曹操是一個熱血青年,他在當官的時候,紀律非常的嚴明,所以大家都很怕他,最后把他給升官了,董卓廢帝的時候,他也是化妝逃跑不肯屈。 這時,曹操廢掉漢獻帝自己做皇。
三國時期,堪稱梟雄的曹操最后為什么沒有稱帝?對此你怎么看?
曹操曾經說過一句話—— “這是要給我放在火上烤啊!” 猛然一聽感覺以曹超的“威武雄壯”說這些話有些許沽名釣譽、欲擒故縱。其不稱帝的原因也好像是害怕受到“。
曹操為什么不當皇帝?
第一:曹操覺得自己確實沒必要稱帝,但是不僅僅因為他要是稱帝后,就有了皇帝的權利。假如曹操稱帝了,那么,孫權與劉備也都會相繼稱帝。但是,假如曹操不稱帝,。
曹操不稱帝原因是因為自己不想還是大臣反對呢?
世人都說曹操是奸臣,這話不知從何而來?固然,這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演義》本就是小說,它的前身是說書的,說書人是不會有什么特別的見解的,不過是迎合。 之。
曹操統一北方勞苦功高,野心日益膨脹,為何自始至終都沒有稱帝?
悟空問答,有問有答,且聽大獅白話幾句。 曹操雖然出身卑微,但是卻胸懷大志,憑借著自己的足智多謀愣是在東漢末年的時候于董卓之亂中打響了名堂,并在建安元年。 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