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妾所生的子女不光是只能喊生母為阿姨,這些庶子庶女卑微的地位同樣還體現在其他方面。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揚州海陵縣丞張觀有兩個兒子,長子為庶子,次子為嫡子,在張觀的墓志中,嫡子的排名卻在庶子之前,可見在宗法制度下,長幼有序也不得不讓位于嫡庶的尊卑之別。
唐初有位大臣名叫丘行恭,曾跟隨唐太宗先后滅掉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割據勢力,立下了赫赫戰功,但就因為和嫡兄搶著安葬父親的小妾,也就是自己的生母,丘行恭被法司彈劾并受到了除名這樣嚴重的懲罰。
庶子沒資格安葬自己的生母已經是有違人倫了,對于庶子來說,最糟糕的事情可能是他們的繼承權都被剝奪了。雖然唐律中有過規定:“無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孫;無嫡孫,以次立嫡子同母弟;無母弟,立庶子;無庶子,立嫡孫同母弟;無母弟,立庶孫。”即在沒有嫡子的情況是可以立庶子為嗣子的,只可惜事實遠非如此。
撫州刺史皇甫煒先后娶了中書令白敏中的兩個女兒為妻,奈何兩位白夫人都是早早謝世,皇甫煒膝下僅有一個庶子,但最后承襲皇甫煒這支香火的并不是這個庶子,而是皇甫煒的侄子。這個典型現象說明了如果貴族男子沒有嫡子,寧可讓侄子來繼嗣也不愿讓庶子繼承香火,可見小妾生的兒子地位之低下,竟然連侄子都比不上。

而且這種不把庶子當嗣子的情況顯然并非個例。像皇甫煒至少還能有侄子繼嗣,而監察御史唐思禮連娶三個妻子都早逝,庶子雖然有兩個,但唐思禮并沒有從兩個庶子中挑選一個當作嗣子,其墓志上徑直寫了“無嗣”二字。雖然這些例子并不代表所有的貴族都會無視庶子的繼承權,但庶子的地位之低下,由此可見一斑。
身處如此泯滅人性的制度之下,地位卑微的小妾生不能主持家事,死不能與丈夫合葬;庶子對自己的生母是生不能稱呼其為母,死不能為之安葬,更無權繼承家業。這種嫡庶有別的制度固然可以解決權力、財產的繼承等問題,但對于人倫天性卻是嚴重的挑戰。如果庶子孝順,和生母感情深厚,這對母子來說都是莫大的折磨;如果庶子性情比較涼薄,不屑承認自己的生母,那對生母本身更是莫大的傷害。
通觀唐朝嫡庶有別、尊卑等級森嚴的婚姻制度,也就無怪乎白居易要在《井底引銀瓶》的開頭直截了當地告訴大家自己作此詩的目的就是為了“止淫奔”,試圖勸阻情竇初開的少女們,勿要一時為愛沖動,“為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畢竟對于慣于風月的貴族男子來說,挑戰了封建禮教制度,最多只當添了一場風流韻事,而對于封建社會中的弱勢女子而言,一步踏錯,面臨的只會是一朝為妾,最終累及子女的不堪境地。
以上就是唐朝皇族庶子沒有繼承權,但歷史上庶子當皇帝的大有人在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唐朝皇族庶子沒有繼承權,但歷史上庶子當皇帝的大有人在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在歷史上,為什么會有庶子能成功當上了皇帝?
歷史上庶子當皇帝的事比比皆是,滿清一朝,嫡子當皇帝反而非常少。“嫡長子繼承制”是“宗法制”的最重要組成內容,它由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周公姬旦創立,是。
為什么古代人很重視嫡子?同一個爹,庶子差別就很大嗎?
當然就差別非常大,單說有差異可能大家并無太大感覺,那我具體來剖析。 根據宗法制的規定“傳嫡不傳庶,傳長不傳賢”,只有嫡長子才是合法的繼承者。 嫡庶之別很大,。
古代為為什么庶出子有出息?
謝謝為我提出問題。 在中國歷史上,庶出子比嫡出子有出息的現象,是普遍被認同的現象。這樣的例子真不少。 你像湖南人譚延闿,就是一位中國近代政壇上的“成功人。
庶子是誰的兒子?
庶子是由媵、妾或者情人生的兒子。 正室所出的孩子為嫡子,妾所生的是庶子,因為古代能做正室的一般是身份不錯的女子。為妾室的女子出身一般比較低,戰國時期《。
順治有八個兒子,卻讓一個不得寵的庶子成為了新君,原因為何?
順治皇帝最初考慮的人選并不是康熙帝玄燁,甚至不是自己兒子中的任何一個,而是自己的堂兄弟;遭到孝莊太后和一些親王的反對,而讓順治皇帝最終決定玄燁成為新君。
庶子是什么意思?
庶子,也稱“庶孽”、“庶男”,指庶妻所生的兒子。 即媵、妾、情婦所生之子。需要說明的是:“平妻”所生的兒子,不是庶子,而是“嫡子”,所以有時會出現兩位。
古代人家的嫡子和庶子的生活是怎樣的?
嫡庶既分,區別當然很大。 漢代以前,嫡庶之間是鴻溝的差距。 嫡子能夠繼承爵位和家業,可以得到家族的資源支持。庶子則幾乎被當作奴隸使喚,年齡一到就要被驅逐。
西周時期以嫡長子為繼承制,它起到了多大作用?
西周為什么要選擇嫡長制度呢。 因為武王伐紂后,開始分封天下,武王又在反思商紂是怎么滅亡的,周朝應怎么吸取的商紂的教訓呢。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 《。
古代為何會出現“嫡”“庶”之分?“嫡”“庶”之分有多嚴重?
嫡庶之分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至數千年前的西周時期。周天子分封諸侯確立宗法制,講求的便是嫡長子繼承。嫡長子可以完整繼承父親的地位,而其他的兒子只能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