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趙括的紙上談兵,廉頗就一定能夠擊退秦國的傾國之兵嗎?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決戰長平廉頗為將,趙國恐滅國矣
將軍熱血洗長平,身負百箭力前行。
奇謀忠勇誰堪比?后人無知賦罵名。

趙括并非紙上談兵之輩,如果廉頗聽從趙王旨意,帶兵與秦兵決戰,那么,結局我認為可能比趙括還要糟糕,有可能趙國面臨亡國的危險。
一、趙括并非紙上談兵,相反是不世出的軍神
遍翻史書,誰能在秦國數倍于己的圍困中堅守46天?誰能在圍困中斷糧達到食人肉的地步而大軍不動如山?誰能在數倍于己的敵軍圍困中功伐不止,陣斬一半秦國傾國之兵?誰能打得白起哀嘆“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誰能打得白起面對趙國心有余悸而不敢再戰?趙括也!
趙括在被圍之后開創性的兵分四路,輪流出擊,以攻代守的天才策略天下無出其右。陣斬一半秦國傾國之兵(至少40萬而不是20萬),這種戰績六國無出其右。
或許有人會指責他的被圍失敗,自古“強令出戰”歷來是亡國殺將喪軍的有力法寶,堪稱“軍神絞肉機”。強令軍隊出戰,多少軍神命喪這種昏招之下。

二、廉頗的軍事才能
1、對戰秦國以外的國家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這是廉頗的處女戰,廉頗因此戰聞名,且拜為上卿。將相和之后,攻齊,破其一軍,復伐齊幾,拔之。其后攻魏,占領防陵、安陽。又攻齊一直打到平邑。長平之戰后六年,廉頗攻魏,占領繁陽。縱觀廉頗一生,只要不和秦國打,沒有打不贏的。
2、對戰秦國不敢戰且戰不勝
秦國襲擊閼與,趙王急忙找廉頗過來,想請廉頗救援,廉頗來了句:“道遠險狹,難救。”然后就我有事我先走了。逼得財稅部部長趙奢出面:“要不我試試。”趙奢前往大破秦軍,成就軍神威名。
長平之戰,廉頗對陣秦國二三流的將領王龁,結局一敗再敗,最后堅守不出,做了縮頭烏龜。和秦軍第一戰對陣秦軍的斥候兵,秦斥候兵斬趙裨將茄。六月王龁攻取趙二鄣斬四尉。七月,秦奪西壘壁,斬二尉。至此,廉頗堅守不出,任憑秦軍如何挑戰也不搭理。這一守就是兩年,每天趙軍就是吃喝聽秦軍罵街。一直吃的趙國糧盡,趙王每天直跳腳。這才有了趙括出山。

三、如果廉頗與秦軍決戰會有什么結果
1、長平之戰是趙國必敗之戰
具體理由我在圖文《軍神小鮮肉的熱血戰歌,被人千年譏諷,他的經典戰例誰能讀懂?》一文中有詳細論述,共有7個因素,在此不再復述,請大家參看上文。
2、趙國獲勝的希望
如果趙國堅守的同時,以攻代守,不停攻擊騷擾秦軍,不停對秦軍糧道進行打擊,那么久戰不決,糧道不通,秦軍自然會選擇退兵。如果長平之戰一開始就認命趙括為將,那么,此戰即便趙國不勝,也不會敗的太慘,頂多雙方各有損失。以趙括以攻代守的性格,雙方對峙之時絕不會毫無作為。

3、廉頗與秦軍決戰必將比趙括敗的更慘更徹底
第一,廉頗對陣秦國二三流的王龁尚且一敗再敗,那么對戰殺神白起,且白起軍力數倍于廉頗,這仗根本沒法打。
第二,以廉頗的性格,依托堅壁尚且只守不出,那么決戰被圍,這幾乎是肯定的,那么廉頗選擇的肯定是固守待援。而趙國一是派不出援軍,二是即便派出援軍也無法突破秦軍的阻截。而廉頗能否做到趙括領軍時堅守46天,斷糧到食人的地步而大軍不動如山。這需要打個問號。
結果必然是斷糧一段時間后廉頗全軍投降,或突圍時被秦軍消滅,肯定無法做到陣斬一半秦國傾國之兵。如此一來,秦軍大部分實力未損,仍有余力繼續攻打趙國。那么趙國離滅國也就不遠了。
結論,趙括之敗,雖然讓趙國損失慘重,可也讓秦軍損失慘重。白起之所以坑殺40余萬趙軍其原因也不乏損失慘重后的惱羞成怒。如果廉頗與秦軍進行決戰,在這場必輸之戰中,廉頗的戰績肯定不會有趙括大。秦軍如果實力未損,以白起的能力,他絕對不會放過順勢滅趙的天賜良機。
紙上之譏數千年,軍神含冤誰曾憐?
一腔熱血君王事,付與青史毋自怨。
以上就是沒有趙括的紙上談兵,廉頗就一定能夠擊退秦國的傾國之兵嗎?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沒有趙括的紙上談兵,廉頗就一定能夠擊退秦國的傾國之兵嗎?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趙括不介入戰事,一直讓廉頗堅守城池,趙國還會有長平之敗嗎?
長平之戰是在公元前260年趙軍和秦軍在趙國的長平所發生的戰爭。最終趙國戰敗,被殺40萬的降兵。 在兩國交戰中,秦強趙弱,所以老將廉頗采取防御的戰略。而趙國中。
趙括很有才,熟讀兵書,認為無人能抵擋他,為何在戰場上慘敗?
長平之戰因其慘烈,而被大家所關注,關于長平之戰,我也已經答了好幾道題了。限于篇幅,也是就事論事而論。今天再聊聊趙括之敗吧。 書歸正傳,容我先亮出觀點:。 并。
趙括因為“紙上談兵”背負罵名,如果用廉頗能否戰勝白起?
長平之戰如果中途不換將,一直任用廉頗,能否戰勝白起,需要根據后續趙國可能采取的措施來決定。趙國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措施之一——單純的白起攻、廉頗守,最。 因。
沒有趙括,長平之戰會戰勝秦國,繼而統一六國嗎?
這里不黑趙括,也不為他洗白,只是從秦趙兩國的實力來分析。 只能說趙國戰勝秦國是有可能的,但是想要取得很秦國戰勝趙國這么大的優勢是很難的。 秦趙兩國在戰國。
長平之戰45萬趙軍深陷重圍,趙國名將廉頗為何不去救援呢?
趙國在孝成王時,名將眾多,人才濟濟,廉頗只是其中一個,此外還有田單、樂毅等人。在戰事緊急時,邯鄲曾派廉頗帥軍救援,只是無法打破秦軍的鐵桶陣,又因為信息。 邯。
在長平之戰中,如果趙王不用趙括,一直用廉頗會勝嗎?為什么?
歷來決定戰場勝敗的因素有很多,但從不以兵士寡眾為定論。一支軍隊真正最強大之處從來不是它的炮火,而是將帥的頭腦和軍隊的戰斗精神! 孫子曰“上下同欲者勝”。
趙括真的沒本事嗎?長平之戰為何會用趙括代替廉頗?
不一定,“紙上談兵”雖說由來已久,但真正的史實我們無從可考,但要說趙括沒有本事,至少老鴨認為不是的。如平時考試中非常好的同學,一到大的考試,就會慌神。。 趙。
長平之戰如果孝成王一直用廉頗,趙能勝秦嗎?
趙國會取勝,秦軍將不得不退兵。 先糾正網絡上流傳的幾個流言: 第一個流言:在長平之戰,趙國嚴重缺糧 一般某些人會拿出這個證據來。 他們說,“趙無粟,請粟。 秦國。
長平之戰,既然趙軍主力被滅為什么秦國不順勢滅趙?
公元前262年,韓國難以抵抗秦國的進攻,國君韓桓惠王決定把上黨郡割給秦國,以求和平。但上黨郡守馮亭不愿降秦,最后把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此舉引起了秦國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