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汪直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中國歷史上,如果皇帝將君主權力賦予一部分給自己的“家奴”,也就是宦官,讓他們去干預朝政的話,那將會形成宦官專權。明朝初年,為了穩固政權,朱元璋給后世子孫們定下規矩,禁止宦官干預政事,并將這句話刻在鐵碑之上懸掛于宮門,后來,朱棣篡位,由于得助于宦官,他便開始對其大加提拔,到了孫子朱瞻基這一代后就更加離譜,宦官不僅可以讀書,還可以參政,結果導致其兒子也學著他,重用奸宦王振,最后于土木堡一戰中喪失明軍主力、兵敗被俘。

后來到了成化年間(明憲宗朱見深),有一位宦官憑借著自己曾侍奉過萬貴妃,從而得到朱見深的賞識,而他自己也十分機靈,交代給他辦的事情他都做得滴水不漏。后來,朱見深建立西廠,并將首任廠公的職務交給了他,而這個“小太監”便是汪直。

他本是大藤峽叛亂中的瑤民后代,后以幼童身份被俘進宮,負責在昭德宮侍奉萬貴妃,時間久了,萬貴妃就開始拿他當自己人,而汪直便也是靠抱緊了“主子”的大腿從而順利得到明憲宗朱見深的賞識與信任。1477年,明憲宗建立西廠,由汪直負責統領,結果在成立后不久,汪直便破了一個大案子,將入京行賄的某位大臣關進西廠監獄嚴刑拷問,而口供竟也牽連出了多位朝中大臣,搞得一時間人心惶惶。

就在這時,內閣中的大臣們坐不住了,紛紛上疏給朱見深,說西廠“法令太急、刑網太密”,要求將其關門,而朱見深也不好惹眾怒,只得同意了大臣們的要求,然而就在短短一個月后,朱見深逮住機會就又變卦了,西廠再次重開大門,還是由汪直統領。上任后不久,建州女真首領伏當加便聲言要進犯邊境,于是,朱見深便委任汪直為監軍,撫寧侯朱永為總兵官,陳鉞提督軍務前去征討建州三衛,很快,明軍就擊敗了女真,后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朱見深也十分大氣,封朱永為保國公,陳鉞升為右都御史,汪直加食米三十六石,后總督十二團營,正式打開了明朝禁軍專掌于內臣之先河。

1480年,韃靼派軍進入河套,汪直再次被任命為監軍隨軍出征,在戰場上,王越和汪直親率精騎連夜奔襲至威寧海偷襲敵寇,不僅大獲全勝,還順勢斬殺了達延汗的妻子滿都海。第二年,韃靼再次派軍進入大同境內剽掠,結果在黑石崖處再次被汪直率軍擊敗,事后,汪直請求班師回朝,但無奈朱見深不允,只得繼續留守。

在明朝歷史上,汪直貪污腐敗、性格好戰,但他卻對清官充滿了敬仰之情,曾經有一次,都御史楊繼宗的母親去世,汪直由于仰慕其清官名聲,于是便不惜放低身份主動前去吊唁,結果卻遭到了楊繼宗的冷嘲熱諷。后來,朱見深便問了汪直一個問題:誰是群臣中最賢明的,結果汪直當場便說是楊繼宗,由此可見,汪直不僅敬仰清官,為人還十分大度。

由于常年在外,汪直慢慢失去了明憲宗朱見深的寵信,后來再加上一場敗仗的因素,汪直遭到了死對頭——東廠提督尚銘等人的彈劾,被皇帝貶往南京,從此退出了人們的視線之中。
以上就是汪直性格好戰卻十分敬仰清官 最后卻被貶退出歷史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汪直性格好戰卻十分敬仰清官 最后卻被貶退出歷史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叛軍子弟汪直,是如何一步步成為西廠頭目的?
一般來說,認為明朝有四大權宦,也就是四個有名的大太監:王振、汪直、劉瑾、魏忠賢。這四人也是著名的奸宦,歷史上似乎是定性了,事實果真如此嗎?今天小院就聊。 建。
《明朝那些事》中都漏掉了哪些明朝名人?
朱童蒙頂著“逆案”的污名黯然回家,十年后郁郁而終。 不分好歹,不辨忠奸的崇禎,最終也吊死在那山上,為他的用人不明付出了代價! 不想又被韓宜可當面罵禽獸不如。。
提到太監就容易讓人想起陰險一詞,那中國歷史上有沒有好的太監?
唐玄宗曾說:“力士當上,我寢則穩。”可見他對高力士的看重。 最后,當唐玄宗死后,高力士悲痛欲絕,絕食七日而死。死后,人們按照唐玄宗的遺愿,把他葬在了玄。 蔡倫。
在明代眾多的內閣首輔中,哪一位最厲害?
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一下內閣制度。 明朝作為最后一個漢族統治的王朝,在文化和經濟上還是領先于世界的。從朱元璋建立明朝。
我對劉邦、韓信、陳平很討厭,卻喜歡項羽,為什么?
但獲得成功和權力的過程,卻遵循的是另外一套規則。在這套規則里,好人容易被道德所羈絆,容易吃虧,難以成功。這就是所謂的“成大事不拘小節”吧。 題主,我是老實人。
古代宮女會有懷孕的情況嗎?
古代宮女也有懷孕的情況,但是非常的少,而且懷孕的宮女基本上都不會有很好的結局。 14歲留下4個遺腹子 南北朝時期北齊王朝瑯琊王高儼和北齊的末代君主高緯是同。
明朝的錦衣衛有多厲害?
明朝的錦衣衛是兼具拱衛皇宮、監視百官、刺探軍情和執行挺杖等職能,而對皇帝直接負責的特務機構,我們看過的《錦衣衛》、《繡春刀》、《龍門飛甲》等電影,都是。
《明朝那些事》里有哪些硬傷錯誤?
我碩士論文寫的是王陽明思想,我就說說《明朝那些事兒》對王陽明的誤讀吧。 當年明月雖然非常推崇王陽明,但我可以肯定他并不懂陽明心學,也沒有讀過《傳習錄》。
東廠、西廠、錦衣衛在明朝覆滅時候為什么沒有與李自成決一死戰?
。 之所以要建立錦衣衛,這與朱元璋“廢丞相、削功臣”的執政思路有著很大的關系,比如洪武二十三年的李善長案、洪武二十六年的藍玉案,這兩個大案能夠波及到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