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權利真的很大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我們看古裝影視作品,往往會覺得古代皇帝金口玉言,皇帝如果心血來潮,或者想辦某一件事,就會喝一聲:“擬旨!”然后口授一道圣旨。圣旨寫出來,馬上就是效力至高無上的法律,誰敢有異議,就是“抗旨”的大罪。感覺皇帝權利巨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假如你相信這是真的,那你就被狗血電視劇帶進陰溝里了。

那么古代皇帝權利究竟有多大,我們就從圣旨說起!
圣旨和三省機構:
隋朝舉行了兩項大變革,一個是將秦漢時期的三公九卿官制變成三省六部,另一個是實行科舉(相當于今天的高考)廣納賢人!這是兩項影響中華歷史千年的偉大變革!其中三省就是權力的核心所在,即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職能劃分就是 :中書省負責起草圣旨,門下省負責審核圣旨的內容,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有權利駁回!審核沒問題的交給尚書省執行!
我們以唐宋為例,一份圣旨的常規出爐程序是這樣的:宰相機構先將構思寫好,早朝大臣們開會商討獲得一致認可,再進呈皇帝授意草詔。然后由中書省(武則天時改稱為鳳閣)的中書舍人們針對構思各自寫一道圣旨(初稿)送給中書侍郎,然后中書侍郎在其中選一道自認為寫得最好的,再加以修飾潤色,形成真正的圣旨(熟稿),送交給皇帝蓋個章(皇帝如果有自己的不同意見的話也可以用紅筆寫在圣旨的空白處批注,但他理論上沒有直接否決圣旨的權力),然后再交給門下省(武則天稱帝時將它的名稱改作了鸞臺)審查蓋章。最后再交給尚書省(相當于現在的國務院)執行。
皇帝也有權力直接授意擬旨,但更為常見的情況是中書省寫出東西,皇帝只是簽字蓋章意思一下就行了,也就是說,圣旨真正的決定權是在中書省,皇帝的任務是簽字蓋章,而門下省如果覺得這道圣旨不行,那他有權將它直接駁回,哪怕皇帝已經蓋好章同意了也沒用。只有經過以上程序,并且有中書省、門下省、皇帝三方共同蓋章的圣旨才是有效的圣旨,否則就是非法的。

如果圣旨內容大臣們都同意皇帝一個人不同意,那抱歉,大臣們會喋喋不休勸皇帝要以天下為重、以社稷為重趕緊給蓋章,甚至以罷官,社會輿論、性命相逼,總之你必須簽字!

反過來如果皇帝想頒布圣旨,但是大臣們不同意,該怎么辦?這就比較有趣了,歷史上就有皇帝偷偷自己頒布圣旨,繞開三省機構,比如女皇武則天有一次就只蓋上了自己的印章,繞過鳳閣鸞臺而發布了一道“假圣旨”,結果引起群臣詬病。唐中宗想任用親信,卻又怕宰相們不同意,過不了中書門下這兩關,便也開始繞過中書門下而發布“假詔書”,但他畢竟心怯,便在簽字時用了墨筆(按規定需要用紅筆),在封存詔書時用了斜封的方式,暗示尚書省通融著執行一下,不料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此事后來被人知曉,人們稱呼那些被中宗私底下封的親信為“斜封官”,這連被封官的親信們都覺得丟臉。

宋代的皇帝也可以繞過中書舍人草詔、給事中審核等法定程序,也不用宰相副署,直接下詔,這叫做“手詔”、“內降”、“內批”。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領導批條子,歷史上也不少見。然而,這類私旨不具備合法性,所謂“不由鳳閣鸞臺,蓋不謂之詔令”也;政府也完全可以拒不執行,意思就是凡是沒有三省機構審核的圣旨就是一張廢紙屁用都沒有。宋仁宗朝時,宰相杜衍對皇帝私自發下的“手詔”,一概不予放行,等攢夠十來份了原封不動再送回給皇帝,皇帝也拿他沒辦法,只好稱贊他“助我多矣”。這種圣旨一旦出現,必然會背上千古罵名。
結語:
由此可見在古代,皇帝并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圣旨也不是隨便就能發的,正是由于有這些制衡皇帝權利的機構(換個角度來看也是輔佐皇帝的機構),所以才能讓皇帝兢兢業業上班,不敢有絲毫怠慢。也正是因為有了如此完善成熟的權力機構,所以萬歷皇帝將近三十年不理朝政,國家依然被治理的井井有條!在皇帝權利被監管的體制下,文臣的地位逐漸提高。

到了宋朝文臣地位達到了頂峰,所以有了唐太宗見了魏征就打怵,宋仁宗被氣的一邊哭,卻還一邊稱贊大臣,包拯可以攔道與皇帝爭辯唾沫星子都飛皇帝臉上了!連皇權很集中的明朝,文臣都以懟皇上才能顯示自己不畏強權的氣節!從另一方面也證明:但凡皇帝能容忍自己被懟,不會龍顏大怒反而會聽進去逆耳忠言,說明就是個心胸開闊的好皇帝!
皇帝權利處處被限制,那些剛直不阿的大臣和“窩囊”的皇帝較量,留下了很多千百年來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這些故事。
以上就是古代皇帝的權利的很大嗎 真的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嗎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古代皇帝的權利的很大嗎 真的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嗎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皇帝的權利哪里來的?
人類歷史上,權力大致有兩種來源,一種是來源于底層的積少成多,另一種是來源于上層的授予。 來自于底層的,表現是現代社會的民主制度,每個公民通過一定的契約。 2:。
古代各朝皇帝的權利大小是怎么樣的?
謝邀 “術球”為您回答 皇帝年年有,今年我家坐。 我國古代,經歷的兩千多年的封建主義社會,大大小小幾十個王朝,皇帝幾百個,總的來說,皇帝的權力是逐步變大。 希。
在古代中國,皇帝到底是一個職務還是特權?
尋常我們是對一個前呼后擁的市長還是一個不起眼的買菜老頭(實際上是退休的省委書記)高看一眼呢? 正常情況下自然是前者咯,因為現任市長具備很大的權利,尤其。 從。
你認為中國古代權利最大的十個帝王是誰?可以說說你的想法嗎?
一,明太祖朱元璋 大一統王朝的權力大于割據的小國,而明朝是僅有的四個大一統,壽命又超過兩百年的王朝之一。 宋朝之前的皇權大于宋朝之前的,宋朝之前是貴族政。
古代講君為臣綱,可為什么還會有那么多權力凌駕于皇帝之上的權臣?
古代有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里的綱,是指綱領、綱目,具有代表性、規范性、表率性和領導性。 說直接點,這意思就是君是臣的主子,父是子的主。
古代公爵的權力有多大?
爵位相當于現在的行政級別,跟各方面待遇有關,跟權力大小沒有直接關系。 秦之前,公爵有封地,在地方實施完全自治,名義上聽命于天子,納貢。 秦之后,最高統治。
清朝皇帝為什么沒有權力?
清朝的制度以孝導為先,祖制極重,上有祖訓壓制,又有太后控制,再有大臣的官官相護,皇帝的權力層層削弱,極乎成空架子的眾多。 清朝的制度以孝導為先,祖制極重,上。
古代帝王如何從政治家手中收回權利?
政治有時就像一個黑洞,一旦你被它吸引,就將終生無法擺脫,直到被看不見盡頭的權力斗爭所吞沒。這個黑洞不但可以吞沒空間,甚至可以吞沒時間。 在中國,許多家。
在古代,為什么人人都想當皇帝?
自古以來,很多人都夢想成為皇帝。有的人為此不顧親情,不顧友情,寧肯尸橫遍野也要登上皇帝的寶座。皇帝固然是九五至尊,富有四海,而且,還是天下最有權勢的人。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