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不做良相,便為良醫”。在良相與良醫之間,范仲淹選擇了良相。范仲淹不僅文章寫的好,開風氣之先,是北宋著名文學獎,而且政績卓著,積極推動“親歷新政”,是有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范仲淹一生正心修身、積德行善,積極踐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儒家進取精神樹立了一個標桿,歷來被人們所推崇。王安石稱他為“一世之師,由初起終,名節無疵”,歐陽修評價他“每以天下為己任”,蘇軾說他“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后,憂在人先”。歷來人們對他的評價之高,縱觀有宋一代,幾乎無人能出其右者。

范仲淹的名望很高,對后世影響深遠,甚至還庇佑了他的子孫。范仲淹的子嗣繁多,名人輩出,為什么說子孫會得到他庇佑呢?
關于這一點,有兩個流傳很廣的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說的是范仲淹的第十三代孫范從文。范從文是一位很有學問的人,在朝為官,位及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專掌監察執法的官員,有進諫或彈劾官吏之權。范從文任職御史想必與他耿直敢言的性格有關。當時,正值洪武時期,太祖朱元璋實行重刑反腐,力度很大,乃至最后形成一項運動,不光貪官污吏被嚴懲,個別瀆職失職的大臣也受到牽連,受到嚴重處罰。范從文認為此舉不妥,因而在執行圣旨時有所變通。范從文卻因此被彈劾,并以“忤旨”之罪,下獄論死。朱元璋在復核范從文案件時,發現了異樣,此人行事作風與北宋名相范仲淹頗為類似,而且范從文也是蘇州人氏,莫非范從文真是名相之后。細問之下,才知道范從文就是范仲淹的十二世孫。朱元璋一生敬仰范仲淹,又聽到范從文言辭懇切的諫言,不覺感動,不僅赦免了他,而且還“即命左右取帛五方來,御筆大書‘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二句,賜之。諭:免汝五死。”(《樵書》)
另一個故事說的是范仲淹的裔孫范希榮。范希榮原本讀書,家道中落后做了商人,行船途中,遇到強盜,強盜“見其姿美”,便問他是不是一個秀才。范希榮不僅承認自己是個秀才,而且還說是范仲淹的后人。強盜聽后說,范仲淹是個好人,便放范希榮一條生路,就連他的貨物也分文不取。(《菽園雜記》)

這兩個故事流傳很廣,而且版本不一,甚至人物名字還有些出入,但這并不影響故事本身,范仲淹死后遺德民間,數百年后仍然庇佑子孫的一面。
范仲淹一生道德高尚,而且憂國憂民,不圖個人榮華富貴,直言敢為,三光風范,令人敬佩,堪稱一代完人。如此人物,遺德民間,庇佑后人倒也不是奇怪的事了。
以上就是堪稱完人的北宋良相:范仲淹的一生有多傳奇?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堪稱完人的北宋良相:范仲淹的一生有多傳奇?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范仲淹的生平和故事?
1、斷齏畫粥 范仲淹幼年喪父,四歲時隨繼父遷至長山 ,勵志苦讀于醴泉寺。因家境貧寒,便用兩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為四塊,早晚各食兩塊,再切一些。
范仲淹四個小故事?
1、斷齏畫粥 范仲淹幼年喪父,四歲時隨繼父遷至長山 ,勵志苦讀于醴泉寺。因家境貧寒,便用兩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為四塊,早晚各食兩塊,再切一些。 2。
從范仲淹身上我們得到哪些人生啟示?
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 則憂其君一出,中國文化的上空仿彿響了炸雷, 燃起了新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仁人智土,他們 明白了讀書不光為了光宗耀祖,更。 正。
范仲淹的小故事?
1、斷齏劃粥 范仲淹小的時候生活貧困,但是他依然堅持向學。在隨母親改嫁之后,范仲淹為了學習,搬到了寺廟之中。范仲淹此時的生活清貧無比,每日只煮一鍋粥,將。
范仲淹為嚴州做了哪些好事?
“稀逢賢太守,多是謫宦來。”范仲淹的這句詩既是夫子自道,也點出了睦州歷史上的一個史實。許多正直而有才干的朝臣,因為忠言賈禍,被貶到睦州這個偏遠軍州來,。
宋朝秘史,北宋名相范仲淹為何被黜?
范仲淹,當過最大的官是參知政事,相當于現在的副總理。所以,稱他為“北宋名相”,不是很準確。 范仲淹一生被貶黜多回,有三次貶得比較厲害。原因主要是,得罪。
良醫良相典故?
北宋名臣范仲淹從小讀書就十分刻苦,一心想要濟世救人。 有一次,他遇到一個算命先生,問道:“我以后能不能當宰相?” 算命先生說:“小小年紀,口氣是不。 北宋名。
范文程是文正公范仲淹的直系后人嗎,還是他和孔有德、“野豬皮”努爾哈赤一樣亂認祖先?
。 按正常的軌跡,當是埋頭苦讀中舉人,得進士,達到人生巔峰。可是在萬歷四十六年的時候后金南下攻取了撫順,此時的范文程做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和其兄長一起主。
歷史上的宋仁宗,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至少從錢穆開始,到我們那個年代的歷史教科書,宋朝所獲得的評價一直都是積貧積弱。 版圖上失去燕云、河西,金甌有缺;同時飽受塞北各族政權的壓力,直至滅亡。。 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