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清明節還有一段時間,但祭掃的心已經蠢蠢欲動,有人去墓地默默地為故人獻上鮮花,再講幾句寬慰的話;有人在自家靈位前,跪下磕幾個頭以表思念;有人則在小區里成堆的燒紙錢,搞得烏煙瘴氣!
這周六起個大早洗下床單被套,再把被子拿出去曬一曬,平時上班忙,也沒空和大媽們去搶外面晾曬的地方,可當中午回來的時候,要去翻曬被子,發現上面一層的紙灰!

別人曬的被子上面也是,再看周圍的地上,一片一片被燒過的痕跡,好好的草坪也被燒的一個坑一個坑。
他們也不在乎別人正在曬東西,只顧著自己去顯示那點“孝心”,說實話,在小區里這種燒紙,實在讓人反感,不要說把別人的衣物污了紙灰塵,就是把小區的綠化給整的像個禿子,給生活環境帶來的不止是污染。
國家已經三令五申的講過,小區禁止一切焚燒祭祀活動,但就是有的人甚至有的物業街道不管不問,才導致到目前為止,都沒法做到。特別是老年人,如果不加強教育,真的不到了,如果他們感覺無所謂,反正又不能那他們怎么樣,那就處理他們的下一代。

在小區里,有的人恨不得能點燃成山一樣的紙,燒到一半時,就不管不問地走了,這樣的風俗,這樣的燒紙,已故的人真的能收到嗎?還是裝裝樣子給別人看的?
活的時候不好好盡孝,等老了再來裝扮,那有何必呢!因為周圍的人都知道,你是真孝順還是假慈悲。
既然有這個規定,我們為什么不能按照明文規定去做呢?
①,可以跟隨家人、親戚朋友一起,到墓地或陵園去已故的人獻上鮮花,或禮品,給他們鞠鞠躬或磕磕頭,問候幾句報個平安;
②,在自家設立靈位,每到思念節日都可以前去跪拜問問,在自己家里,想怎樣也沒人管你;

其實,清明節主要是悼念,是活著的人對已故的人一種思念,它的方式有很多種,國家倡導的方式就有三種:
一,居家追思。倡導市民通過建立親屬微信群、微視頻、講先人故事、書寫寄語、制作思念卡等簡約方式緬懷先人;
二,網上祭掃。殯葬服務機構將通過建立官網、移動客服端、微信公眾號等方式提供免費網上祭掃服務,逝者家屬也可以登錄祭掃;
三,代為祭掃。以公墓、殯儀館、骨灰存放場所為單位,由工作人員代為開展一次集體公祭服務,切實滿足廣大群眾祭奠先烈、緬懷先人的祭掃服務需求。
轉載自頭條號:一杯啤酒一碗面。(如果侵犯你的權益可以下面留言我刪除,也可以聯系網站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