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生擒鰲拜,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影視作品中,尤其是在金庸老爺子寫的《鹿鼎記》中,有一個很經典的情節,那便是康熙訓練了一群年輕小太監,攜手捉拿鰲拜,竟然還就做成了這件事。
大清朝前期,屬于神仙打架,鰲拜算不上大鱷。在皇太極去世,多爾袞與豪格爭奪皇位之時,鰲拜也就是個正藍旗的首領。

放到多爾袞兄弟面前,還真算不上什么。當時,鰲拜還是豪格團隊的一員,大力反對多爾袞即位。當時正處于八旗子弟入關的關鍵時期,多爾袞與豪格兩大陣營雖爭得面紅耳赤,但誰也不敢率先動手。
當時八旗中的兩黃旗包圍了議事廳,一旦生變,八旗內部將展開一場內斗。在入主中原的關鍵時刻,多爾袞與豪格也都選擇了以大局為重。為了公平起見,多爾袞力推福臨登基為帝。
福臨上位之后,多爾袞大權在握,豪格必然在被打擊的那一列中。而豪格的支持者鰲拜,也選擇了明哲保身,轉入了太后大玉兒的陣營。

多爾袞叛亂時期,鰲拜站隊大玉兒,后多爾袞兄弟相繼去世,福臨也得以親政,鰲拜則成為了大清的肱股之臣。
人水平可以不高,但絕對要活得夠長。當把那些水平高的人都熬死了,自己就成了高水平的人。鰲拜不單單熬死了多爾袞,還熬死了福臨。
福臨去世之后,年幼的康熙皇帝8歲即位。鰲拜看著幼年的小皇帝,滿臉都是姨媽笑。多爾袞當年一頓操作,讓自己一步成為了皇父攝政王,雖沒有當上皇帝,但也與皇帝無異。
鰲拜本想著照方抓藥,權力在手,天下我有。隨著康熙一天天的長大,親政之心越來越強烈,而鰲拜就是擋在他面前的那一堵墻。要想順利親政,就要扳倒鰲拜。

鰲拜這一生經歷過太多的事情了,既然一門心思地想要當一個權臣,那必然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鰲拜蟄伏了這么多年,從一個旗主到如今的鰲少保,鰲拜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被扳倒的。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康熙想要扳倒鰲拜,就要講究方式與方法。最終,康熙選擇找了十幾個少年,用摔跤的方式抓住了鰲拜。那么問題來了,康熙為了會選擇這樣一種笨方法,直接派大內高手,他不香么?
當然,大內高手直接捕捉鰲拜,要比派一群少年來得更直接一些。可在歷史上,幾乎每個朝代,都會有君弱臣強的現象發生。一方是幼主,另一方是權臣。

如果權臣能夠這么簡單就被扳倒,那還能叫權臣么?幼主除了身邊小圈子的人能使喚得動,基本上沒人聽他的。
當然,在明面上還會聽的,但基本上皇帝有個風吹草動,分分鐘消息就傳到了權臣的耳朵里。皇宮內的護衛,京城的守軍,包括朝堂內的大臣,遍地都是權臣的眼線。
在這種情況下,康熙小皇帝想要扳倒鰲拜,就不能用大內高手了,萬一走漏了風聲,意圖敗露,極有可能逼反鰲拜,康熙最后只能吃不了兜著走了。
那用這群小太監,又高明在哪里呢?康熙皇帝深知鰲拜是格斗高手,用這群少年以請教之名與鰲拜格斗,依仗的是人數優勢以及年齡優勢。至于這群人是否能夠擊敗鰲拜,康熙心里也沒有底。

但這個陣容給他留下了無限試錯的機會。徒手格斗,這群少年若是輸了,跪下來恭維一聲,足以讓鰲拜虛榮心爆棚,化解尷尬。
根據此次的戰況,再加人手亦或者是調整策略。如果贏了,就直接可以生擒鰲拜了。鰲拜認真了,康熙告訴他,鰲少保,玩玩咋還認真了。
鰲拜若是想玩玩,輸了格斗的話,康熙直接假戲真做,趁機緝拿鰲拜,鏟除權臣。由此就可以看出康熙的少年老成,用一群少年,以比武格斗為由,與鰲拜交手。

不管輸贏,局面都會掌控在康熙的手里,既不會激怒鰲拜,也不擔心因為失敗。滿族女真人本就屬于游牧民族,崇尚武力,喜好格斗。
康熙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成為與鰲拜斗爭的贏家。
以上就是康熙生擒鰲拜是用一群少年 康熙為什么不用大內高手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康熙生擒鰲拜是用一群少年 康熙為什么不用大內高手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康熙扳倒鰲拜,找大內高手不是更好嗎,為何偏偏找幾個小青年?
康熙想要扳倒鰲拜,但是康熙的身邊是耳目遍布,夾雜這不少鰲拜的眼線,這也使得康熙必須要“另起爐灶”。 順治皇帝去世后,任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
康熙為何要帶一群孩子生擒鰲拜?這個做法有什么講究呢?
這要從康熙為什么要除掉鰲拜說起:作為四個托孤大臣之一的鰲拜,經過一番朝堂爭斗,除了索尼因為身體衰敗而退隱之外,其余的都已經被鰲拜干掉,成為當之無愧的權。
久經沙場的鰲拜為何會被康熙手下的一群小孩子抓住?
1661年,七歲的康熙繼位,但皇權由四大輔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掌控,所以在朝廷上,皇帝形同虛設,輔臣相互爭斗。對中原地區,輔臣們堅持滿清至上,推。 所。
歷史上真正的大內高手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大內高手,都是皇宮培養的一些特殊人才,負責皇家的警衛工作,古裝電視劇里的大內高手都是飛檐走壁武功蓋世的,但是這些都是有影視劇潤色之后的效果,那么歷史上。
為什么康熙要先滅掉鰲拜再削藩,為什么不利用鰲拜來平亂呢?
為什么康熙要先處鰲拜再削藩?這些歷史事件雖然比較大,但是道理其實很簡單,對康熙來說,鰲拜是心腹大患,三藩只是皮癬之患。 鰲拜是輔政大臣,又孔武有力,可。 第三。
索額圖是康熙智擒鰲拜的關鍵人物,為何卻被定為本朝第一罪人?
“寵”索額圖的是康熙皇帝,“打”索額圖的還是康熙皇帝,這也深刻地體現了 “伴君如伴虎”的可怕之處,我們看看歷史上的那些權傾朝野的大臣,到最后能有好結局。
鰲拜沒被多爾袞打倒,為何栽在康熙手中?
鰲拜為何沒有被多爾袞整垮,而卻栽在康熙帝之手?這個問題需要從三個層次來回答。 首先,歷史上真實的鰲拜是什么樣? 鰲拜(滿語:Oboi),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 鰲拜。
索尼做了什么決定讓康熙帝下定決心除掉鰲拜?
順治為了美人丟棄江山,把皇帝的擔子甩給了年僅八歲的玄燁。祖母孝莊扶持玄燁上位,四位輔政大臣索尼、鰲拜、蘇克沙哈和遏必隆主持朝政大局,小皇帝“逼迫營業”。
清朝康熙年間到底有沒有韋小寶這個人?
清朝歷史上是不存在韋小寶這個人的,他只是金庸創造的一個小說人物。 金庸筆下的韋小寶從市井混混到皇帝身邊的大紅人,各方面都開掛,康熙大帝視他為兄弟,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