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從來都是充滿遺憾,其實完美也就是主觀上的想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追求完美是一個人有上進心的表現,但是過猶不及。生活本就是磕磕碰碰,坎坎坷坷,我們也只能去接受一切,接受現實,淡然地看待生活中的各種不完美,不公平,才能擺脫抱怨牢騷的壞情緒,從而擁有積極的生活態度。
無論是煩躁、極端、死板都是在不知不覺中被壞情緒綁架了,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煩惱,也許別人無關痛癢的一句話,很久之前做了一件什么錯事,也無論在哪里,總有抱怨挑出毛病的能力,實際上所有的這些抱怨也都毫無意義。
“如果已經活過的那段人生,只是個草稿,還有一次謄寫的機會,該有多好。”許多人都奢望能有一次重來的機會。事實上,我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完全取決于我們的內心。生活中的不盡如意,才會讓我們孜孜以求,力求做得更好。
要嘗試著去體會海闊天空帶給我們的怡然自得,不是困擾灰怨恨與氣惱的枷鎖之中。真正做到寬容和理解也確實不是多么容易,只要我們能從對方角度和立場來考慮問題,久而久之,你自然也就會寬容待人了。
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少一些抱怨和氣惱,就能體會到人生的幸福與美好,寬以待人,與人為善,你才能在大千世界中瀟灑自如,贏得更多朋友的尊重和理解,這才是你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理解和寬恕比抱怨更輕松,你給我一個微笑,我便也報之以你一個微笑,你打我一拳我肯定會還你一拳,兩種情況給我們的感受不一樣。
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彼此之間才會產生隔閡、產生分歧,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就能很容易找到與對方融洽的相處之道,彼此都給對方一個臺階,或許他就是你人生路上最好的那個伙伴。
有些人,怨氣很重。不管做什么事、遇到什么人,甚至對自己特別親近的人都是滿腹怨言、牢騷不斷。
我總結了一下,大概反映出的問題分為
01 家庭環境比較差
家庭環境差,從小眼睜睜地看到別人有的自己沒有,致心里落差大,時間久了,造就物質欲念過于旺盛,對家庭及社會有了不良的情緒。導致時時、事事有“話”說。
看似“不屑一顧”、“過于偏執”、“負能量滿滿”,實則是由于幼年、童年或者青春敏感時期過度的缺失造成。
02 個人層次比較低
比如說沒有上過學,或者只上過小學,個人學歷比較低,社會經驗卻很豐富。
這類人因為讀書少,在社會上就吃過不少虧,吃虧多了,對社會有了抵觸情緒,所以就相應的怨言也多。
03 身體原因造成
有些人,天生話嘮,其實心并不壞,但是說出來的話就確實讓人難以接受,名副其實的“嘴硬心軟”。
還有的人,因為經期或更年期等特殊因素,導致怨言增多,事事不順眼。
04 心理疾病
就像習慣使用肢體暴力、語言暴力、冷暴力等人一樣,嚴重心理畸形,得治!有很多在家庭中產生的語言暴力行為可能是因為對家人的過度關心和強烈的責任感、掌控欲造成。
一個人即使再好,滿腹怨言也會讓周圍人對你遠離。還是需要調整自己的情緒,多發展一下個人愛好,充實自我,糾正缺陷。
碼字不易,喜歡點贊哦?
謝謝邀請!說到怨氣重,這樣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見,在我們心理咨詢或者生活中,常見的有這樣幾類:
1、家中說了算的人,一般來說事無巨細都掌控在自己手里,看不慣別人做事的方法,覺得都不如自己,因此都要自己來,當然是承擔事情最多,也最辛苦。可往往這樣的人,外表看起來強悍,內心極度渴望被認可,只是他(她)謀求被認可的方式就是拼命做事與操心,可往往事與愿違,越是這樣越得不到認可,于是抱怨便成了一種不滿足的常態。
2、是自我信念局限的人,就是那種自我條框很多,不能接受新的事物,自我選擇很少,當他人去做了他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可居然還成了,還沒被限制或懲罰的時候,對沒有懲罰這樣行為的人或機構會產生很深的怨氣。
3、沒有選擇的自由,同時又沒有改變的動力的人,怨氣會比較重,由于沒有選擇的自由,或者說自我設限導致沒有這份自由的時候,往往寄希望于他人的改變,比如說改變老公、孩子、領導或者周圍的境遇,改變那些變成自己想要的那樣,可同時發現無力改變的時候,就會升起那份怨氣,你們怎么可以如此對我,我是一個受害者。
以上只是說了怨氣重的人的三個常見形式,總結起來怨氣重的人從心理上來說,內心是無力的,限制條框較多,受害者心態,不愿意改變,關鍵的重點在于自我還沒有覺察,并不知道這樣的狀態的起因都在于自身,他們如同唐吉坷德那樣,用堅持不懈的不斷抱怨,妄圖通過這樣不斷的向外釋放怨念來得到自己想要的,然而這樣充滿怨念的人,往往使得周遭的人從同情到厭煩到遠離,于是他們便又再次感受到自己付出得不到回報與認可,更加怨天尤人,陷入自己布下的痛苦深淵之中無法自拔!
作者:曹蕾,一轉之念平臺專職心理咨詢師、心靈成長講師,所授課程有:《幸福密碼解析》,《生活與工作平衡》,《婚姻關系和諧之道》,《做孩子的好導師》《NLP智慧語言模式》,《做情緒的主人》等。
一轉之念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由多位心理學家、企業高管組成的一個心理、管理咨詢類平臺,此平臺致力于用最簡單、直接、有效的管理、咨詢方式,解決有關于個人(情緒、職場、婚戀、親子、成長)、團體(學校、企業、組織、社團)的困擾。
任何一種行為,背后所折射出來的,都是人格。怨氣重的人,負能量滿滿,出口必是挑剔,指責或者抱怨,一般以下幾類人格的人會比較容易出現這種行為。
2. 完美型人格的人
在成長不夠的完美型人格的人里面,會有很多挑剔的人,這些人,總是睜著一雙雷達眼,時刻盯著自己和別人還不夠好的地方。這樣的人,常常因為追求“完美”而挑剔,又因為挑剔引發人際關系,尤其是親密關系里對方的不滿,最后,又因為對方總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來,而怨氣沖天。
沒有人愿意和挑剔的完美主義者生活在一起,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這類人總是怨聲載道,因為在他們的“完美”標準里,沒有誰能經得起推敲。大多數完美型人格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強迫,當事情或他人沒有按照他們潛意識里設計的軌道行走時,他們就會產生很多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