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來,從《西游記》《三國演義》到《新白娘子傳奇》《康熙微服私訪記》等,眾多經典劇組在這個舞臺驚喜重聚,留下了無數經典同框的畫面。 “經典重聚”無疑是《王牌》的一個“王牌”,然而經典影視IP是有限的,“老劇不夠用”也是擺在節目組面前的一道難題。如何繼續深挖“老情懷”找到新看點?
“Ready going ready,我就是王牌。” 4月19日晚,伴隨著“王牌家族”的歌聲,《王牌對王牌》(以下簡稱《王牌》)第四季在浙江衛視收官。
回望這一季《王牌》,節目為觀眾留下了諸多記憶點:《天龍八部》劇組時隔22年重聚,阿紫那一聲“姐夫”喊哭了無數劇迷;《還珠格格》里的老佛爺和晴兒團聚,劇中經典橋段重現感人肺腑;老搭檔趙忠祥、倪萍同框,帶領觀眾重拾春晚記憶,致敬流金歲月……
CSM55城數據顯示,截止到4月20日,節目播出三個月,收視率同時段十一連冠。其中,第十期單期收視達到1.626%,創造2019年開年省級衛視綜藝節目收視最高。12期節目全網熱搜282個,其中包括78個微博熱搜,48個抖音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從2016年開播至今,《王牌》已走過四季。作為一檔“綜N代”,品牌延續和觀眾要求越來越高的訴求,倒逼著其內容創作要更進一步。在延續經典的基礎上,第四季節目如何實現持續創新?
突破創新難點、持續激活笑點、情懷擊中燃點……總導演吳彤帶著浙江衛視最年輕的一支團隊(大多數為90后),帶著欄目不斷嘗試。
《王牌對王牌》總導演 吳彤
突破創新難點,把綜N代當成新節目來做
“綜N代”進階之難,難在突破。當一檔節目已形成固定模式、固定班底,觀眾難免會審美疲勞,而制作上的創新疲軟,會直接導致節目影響力下滑。隨著“N”的數字越來越大,就更需要打破現有局面,大膽創新。
“綜N代唱衰聲音不絕于耳,但我覺得好的電視綜N代找到有效創新方式,還是可以煥發全新的、頑強的生命力。”于是,吳彤帶領團隊決心“把一檔老牌節目當做新節目來做”。
“第一步,就是要在真正意義上打造出‘王牌家族’的概念。”
與過去三季隊長帶領兩支隊伍PK不同,這一季節目選擇沈騰、賈玲、華晨宇、關曉彤四位常駐嘉賓組成“王牌家族”,他們在一期又一期節目中不斷強化各自的角色,形成比往季嘉賓更強的“凝聚感”,“我們就像一個大家庭,騰哥作為大家長帶領我們一路搞笑、感動。”賈玲說。
在吳彤看來, “這一次組建‘王牌家族’,觀眾會因為喜愛這個家族而持續觀看節目,這樣就形成了收視慣性”。當觀眾與節目之間有了情感和記憶的“連續感”,“王牌家族”的成長與突破便成為可能。
吳彤說,節目播出后,很多觀眾因此對華晨宇、關曉彤“轉粉”,“這是因為觀眾的很多感受和嘉賓是伴隨性的,對節目慢慢傾注感情,自己也變成‘家庭成員’。”
把握“變與不變”,提升節目新鮮度
棚內綜藝節目設定出彩的大多數是語言類的游戲。在情懷記憶、才藝比拼、游戲競技的基本架構下,《王牌》勾勒出自己的輪廓。
“臺詞傳聲筒”“你畫我猜”兩大游戲雖是節目固定版塊,卻常能激活新的笑點。“因為這兩個游戲最能突出嘉賓的特點:里邊有強行表演、有傳遞,表現得好與表現不好都有梗,答對答錯都有效果。”吳彤說。
當然,欄目組也聽到了一些受眾“游戲環節要改變”的建議。
在保持經典環節“不變”的基礎上,《王牌4》的“變”體現在為藝人嘉賓定制游戲與環節。比如,為華晨宇定制歌曲相關的游戲,發揮其唱歌才能;對于既是學霸也多才多藝的關曉彤,節目也為其提供展示機會;新增的實景喜劇表演環節則為擅長抖包袱的沈騰、賈玲量身打造,兩人所營造的喜劇效果也為整季節目增加很多歡樂。
“棚內綜藝的游戲很關鍵。我們的難度在于一些嘉賓本身‘不綜藝’,所以,前期策劃很重要。”吳彤透露,《王牌》每期節目都會根據不同嘉賓、不同主題設計三四十個游戲,再挑選最適合嘉賓的游戲形式,“比如言承旭、朱孝天、沈月、官鴻的綜藝感較弱,就設計‘流星劇場’讓每一位藝人都參與其中;林更新、韓雪、張天愛、包貝爾這一組反應極快,搶答游戲就很適合他們。”
突破情懷邊界,對經典“排列組合”
四年來,從《西游記》《三國演義》到《新白娘子傳奇》《康熙微服私訪記》等,眾多經典劇組在這個舞臺驚喜重聚,留下了無數經典同框的畫面。“經典重聚”無疑是《王牌》的一個“王牌”,然而經典影視IP是有限的,“老劇不夠用”也是擺在節目組面前的一道難題。
如何繼續深挖“老情懷”找到新看點?
思路一,選題上做到由點及面。一部劇帶給每一位觀眾的感動點和記憶點都不同,以《還珠格格》為例,小燕子、紫薇、爾康、五阿哥是一個點,容嬤嬤和皇后也是一個點,而晴兒與老佛爺又是一個點,“同一部經典劇,哪怕只是配角都會引燃很多情感,我們通過多重情感去引導,來增加‘回憶殺’的持續生命力。”
思路二,以主題性不斷破題。回看這一季的12期節目,其實經典老劇重聚的所占比重并不大,重拾春晚記憶、回憶青春年華、致敬時代女性等主題性重聚獲得好口碑,也為節目找到了新的方向。吳彤表示,包括《都挺好》劇組也是一次經典重聚,“我們要給新劇機會,相信新劇組。”
思路三,多維度展現情懷回憶。吳彤以《天龍八部》劇組為例,“80后對這部劇是有很深的感情,但年輕人未必看過,能夠打動我們的,就愿意讓它重聚,進而去調動每個人多重的回憶。很多年輕人被節目感動,也會去看看這部老劇。”
《天龍八部》劇組時隔22年重聚首,“喬峰”黃日華和“阿紫”劉玉翠奪眶而出的熱淚彌補了無數劇迷的遺憾;《還珠格格》里的“老佛爺”趙敏芬、“晴兒”王艷20年后團聚,引爆觀眾淚點……打著情懷牌的《王牌》,似乎總能戳中觀眾內心,觸動情感燃點。
當然,這不意味著情懷本身就是燃點。
“我對導演組的要求是,藝人說過的話、做過的事都不可以在別的節目里見過,否則節目就沒有意義了,我們就是要第一次。”在吳彤看來,這支擁有十年藝人綜藝經驗的團隊在邀請藝人、溝通說服藝人上有獨特優勢,“其實環節設計好了,會幫到藝人,我們通過溝通打消藝人的顧慮,因為我們很真誠,藝人也會有真誠的表現”。
“有情懷的節目會更有溫度,做節目真誠最重要。”在這樣的價值追求下,節目也帶給觀眾更多思考和回味。
“有感動的內容是不一樣的,會有記憶點,會有討論,會有唏噓。”而對于所謂的“天花板”,吳彤相信,無論下一季陣容如何,“節目模式做好了,只要選擇合適的人都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作者:劉白
編輯:侯雯慧 王海婷
【版權聲明】標注“原創”的文章系《廣電時評》獨家稿件,《廣電時評》編輯部保留所有版權;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
廣電時評已入駐今日頭條、一點資訊、企鵝號、鳳凰號、搜狐號、百家號、網易號、北京時間等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