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曉 含
編 | 李樂蜀
“世界風箏都”是山東濰坊走向世界的標簽。濰坊北瀕臨渤海萊州灣,正是四周無山、瀕臨海風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濰坊天然有利放飛風箏的環境。
“全國制造業看山東,山東制造業看濰坊”,密集的人口、全國聞名的學府教育,讓濰柴、歌爾、海化等企業聚集于此——兼具科技密集與勞動密集型特征,其中品種多、出貨量少、不容易形成自動生產規模的產品需要充足的人力資源。
本地產業發展的特點決定了濰坊在招聘市場的一席之地,長期面向藍領群體,即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
知名制造企業、不低的工資、包吃住的待遇、可定居的低房價,這些條件極易戳中藍領群體生存痛點。于是,全國各地的工人猶如風箏一般,離開家鄉,飄至濰坊就業甚至定居。
不過,和上世紀90年代延續到2010年之前的老鄉傳幫帶模式不同,現在,濰坊建立了直播招工的模式,即“用人方”在快手平臺直接直播招聘,或者通過專業的MCN機構開展直播帶崗。
直播帶崗的興起基于快手在2022年1月推出的藍領招聘平臺“快招工”。從用人方、MCN機構到快手平臺,直播帶崗形成了新的人力資源產業鏈,那么,用人方如何與MCN機構合作直播帶崗?直播帶崗對直播行業和人力資源行業產生了哪些影響?
直播招工滲入藍領大廠
在濰坊市的地圖上搜索“歌爾”,會得到很多目標點,光電園、生活園、科技廣場等,這些是歌爾的工廠以及為員工提供的生活場所。在奎文區、寒亭區、高新區等地區每隔一段距離就會看見一座標有“歌爾”logo的大樓,如同城市地標性建筑,十分顯眼。
從酒店服務人員到出租車司機,濰坊本地人對歌爾十分熟悉,包括歌爾創始人姜濱做麥克風起家的故事。
據了解,歌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歌爾),2001年成立,2008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業務分為智能整機、精密零組件和高端裝備,涉及的產品小到傳感器、揚聲器等組件,大到智能穿戴設備、智能音響等整機產品。這些業務決定了歌爾長期具有招聘需求。
這個在濰坊本土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在招聘市場上極具競爭力,能獲得藍領群體的信任。藍領群體出于文化水平和認知范圍,判斷用人單位是否靠譜的標準依然參照老鄉傳幫帶時代的“信任關系”。
這種信任放置數字時代,可概述為:用人企業的影響力以及中間人力的名氣。
2022年春節,歌爾第一次在快手的“快招工”板塊直播帶崗,單場觀看人次超過180萬,簡歷投送量超2000份。超過預期成績后,歌爾將直播帶崗列為常態化招聘模式,并分為自有官方賬號直招、與人力資源機構合作兩種渠道。
山東格領(以下簡稱格領)是一家做人力資源服務的MCN機構,也是歌爾合作的機構之一。進入格領辦公區,便能聽到直播間里傳來的主播講解聲:“我們這個崗包吃包住”。20多個直播間里,設備簡單,只有桌子、椅子和幾部手機,沒有任何文字提示,企業情況、崗位待遇在主播成熟的話術里清晰地表述著。

格領直播基地
格領在濰坊的直播基地距離歌爾園區只有10分鐘的路程,有時主播會進入工廠內直播,真實地展現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對于遠在外地的面試者無異于節約了面試成本。
在歌爾的面試大廳,隨處可見“做核心崗,高薪高成長,兩年濰坊買新房”的宣傳語,囊括著晉升、薪資、定居這三個藍領群體關心的關鍵點。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與一些通過快招工入職歌爾的員工交流后發現,在直播間投簡歷時,他們更注重薪資,入職后更關注晉升機會。
楊明琪是在格領主播“小肥龍”的直播間刷到了歌爾的招聘。楊明琪是山東商業職業學院的應屆畢業生,專業是食品安全檢測,專業過于垂直小眾,可選擇的工作有限。另一方面是困于疫情很難線下面試,線上面試又面臨信息的不確定性。

在直播間投完簡歷后,楊明琪就接到了客服電話。確定了吃住條件、工資、面試注意事項、到崗時間后,楊明琪動身了。
楊明琪是山東泰安人,雖然坐高鐵到濰坊不到3個小時的車程,但只身前往異地面試仍充滿不確定。
事實證明,楊明琪的判斷是正確的。
楊明琪說話時總是喜歡先笑一下,外向開朗的她實際上有些慢熱,融入新集體時很難做出主動性社交行為。來到歌爾后,楊明琪被安排到大學生聚集的生產線,和想象中冰冷的生產線、冷漠的同事不一樣,同齡人之間總有共同話題,班長的主動帶入讓楊明奇迅速成為廠妹一員。
和藍領群體間的老鄉傳幫帶一樣,作為班里第一個找到正式工作的同學,楊明琪把同學也介紹到歌爾工作。宋杰就是其中之一,一個高而瘦的小伙子,來歌爾前在北京工作,月收入只有三千,即使過去了半年,他仍清楚記得當時窘迫的生存條件,水是十塊錢一噸,電是一塊五一度,總結起來就是“活不下去”。
相比之下,進廠后,一個月七千的工資,免費宿舍沒有水電費,甚至連被褥都是免費的,花銷只用在平時吃飯和打扮自己。在楊明琪眼里,現在的大廠生活也和大學時代別無二致,早上8點上班,中午一小時吃飯時間,下午6點下班后,她喜歡和同事到歌爾生活廣場開啟“夜生活”。
進入“大廠”,他們沒有像流水線上的產品一樣被程序化,在楊明琪和宋杰身上,都保留著青春韻味。楊明琪喜歡穿裙子,淺色碎花連衣裙的外面套著大大的工裝外套,風吹過裙擺時很難區分出是廠妹還是大學生。宋杰的頭梳成三四分,用發膠定型后透露著超出年齡的成熟,普通的工裝在發型映襯下也多了幾分時尚。
和傳統的藍領群體不同,楊明琪身上還有大學生的標簽,大眾對大學生進廠的刻板印象也發生在楊明琪身上。不過,楊明琪清晰地規劃著自己的職業發展,進入歌爾的生產線只是第一步,下一本目標是更高階的技術崗位。
歌爾的職業發展通道,分為技師、工藝師、首席工藝師的縱向發展,以及從工藝師到管理崗或技術崗的橫向發展。管理崗和技術崗統稱為核心崗位,晉升需要1—3個月的時間,即使有技術和學歷的硬性門檻,楊明琪還是有信心能夠晉升成功,堅定的語氣里是一個廠妹對“大廠”環境的信心。
MCN運營,人力資源涌入直播間
快手CEO程一笑公開表示,快手在線上藍領招聘效率和體驗方面的優勢,主要基于用戶規模基礎、信任場景構建和分發匹配等三個方面的能力。快手的優勢也吸引著傳統的人力資源企業入駐,開始招募主播進行MCN化運營,以連接應聘者和用人單位。
在帶崗直播中,信任場景的構建首先來自主播的個人形象。
格領的主播分為平臺合作主播和自有簽約主播,后者又包括人力資源行業的服務人員、其他賽道轉型主播、招聘垂類新手主播。
有過人力資源服務經驗的主播,在帶崗上已然有成熟的經驗,可快速概括崗位關鍵信息,而轉型主播的經驗優勢體現在直播間表現力。
此外,格領還與快手知名主播開展帶崗合作,包括辛巴、張開鳳、馬洪濤等,這些主播在自己的直播賽道積累一定的人氣,在帶崗上具有天然的流量優勢。辛巴第一場帶崗直播,歷時兩個小時,5家企業收到報名簡歷合計17.5萬份。
格領做人力資源起家,經歷過傳統地推招聘、互聯網垂直門類招聘階段,進入直播帶崗時代,轉型至集團化運營的MCN機構,在組織架構上設置了市場部、媒體部、運營部等業務部門。
另外,它還有專門針對招聘業務的駐廠部及客服部,連接用人單位和應聘者,具化到楊明琪等用戶的求職歷程上,客服的角色是和用戶電話溝通、安排面試等后續事宜。
在格領的模式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傳統行業如何接受直播數字媒介的改變。在這個過程中,格領從一家人力資源服務公司逐步涵蓋至整條產業鏈,不斷向直播行業深入。
和格領同類型的江蘇豐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為),選擇主播時會關注粉絲類別,以地區為選擇標準,需覆蓋在長三江地區。因為,豐為的直播帶崗業務深耕于長三角地區,沿海口岸便利的物流交通條件、繁榮的電商直播行業使得這里聚集了很多大型制造企業。
豐為創始人張龍把這些城市的特點概括為“需要人”,包括高學歷人才和低學歷基礎工人。
豐為的第一場帶崗直播選擇了劇情類主播,雖然直播內容上有差距,但用戶畫像與崗位招聘需求匹配度高——年齡在35歲以上,使用安卓手機的用戶達70%。這類用戶與數字信息時代之間仍有巨大的鴻溝,他們的互聯網生活還沒有明顯的垂類化,下載招聘垂類軟件對他們來說是成本增加、認知擴張,使用互聯網平臺時偏向“一站式”。
信任的另一方面源自用戶對快手平臺的信任。在與歌爾員工交流中,刺猬公社發現,通過快招工找到工作的員工一般是快手的忠實用戶,他們有每天刷視頻、看直播的習慣,也會在快手產生深入的購物行為。
從這些用戶的角度看,快招工的分發匹配具有精準性。首先是源于流量的精準,直播推送選定人群時會綜合手機設備、地區、年齡等因素;其次,專場招聘按照崗位招聘標準提前鎖定用戶人群,直播時的講解再針對人群的核心訴求,比如大學生關注進廠后的升職空間,藍領群體關注工資結算和福利待遇。
在專場招聘上,快招工聚焦藍領、大學生、退伍軍人等各類人群。“2022大學生云端招聘季”活動,提供崗位總計超過3.8萬個,近400萬人次在線觀看;“軍創英雄匯”退役軍人春招行動浙江專場,吸引了476.9萬人次在線觀看;“快手招工會”全面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推出600余場直播招聘專場,100多家優質用工企業,提供近20萬個崗位。
基于用戶與直播平臺、主播的信任關系,對崗位持有積極態度。如同直播帶貨一樣,完整的閉環生態帶有高效的轉化率。
主播對轉型路徑的探索、用戶找工作的需求、企業招聘渠道的線上化等背景,加速了類似格領的機構誕生,人力資源機構MCN化運營成為獨立的行業賽道。在這個新賽道里,更多是人力資源公司向直播傾斜,在新模式里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打出知名度。
挑戰也存在。
在圖文時代,崗位的招聘信息只有兩三行;在直播間,用幾分鐘描述一個崗位,需要主播挖掘更多的價值點,與用戶的需求點匹配,當主播在直播間循環講解崗位時,對表達能力、行業儲備量都是考驗。
投入成本與盈利的平衡也是挑戰之一。
從前期與企業合作確定崗位,到最后把員工送進企業,直播+人力資源的長鏈條決定了付出更多人力成本。
人力資源公司和用人企業合作的模式有兩種:一是直接向企業輸送員工,賺取人頭費用;二是派遣模式,由人力資源公司向員工發放工資,賺取工資中間差價。豐為采用的是第一種模式,相對員工的安全更有保障,在收益上人頭費在500到2000不等。
無論是格領,還是豐為,人力資源企業的MCN化運營對直播場域產生了較為明顯的影響,為主播轉型提供了新方向。在競爭嚴重的直播行業,主播在尋找持久健康的變現模式,以人力資源為例的傳統行業與直播結合,可在保留主播直播風格的基礎上深入挖掘用戶需求,調動用戶的積極性。
擁抱實體經濟,直播生態產業化
長期以來,我國的藍領招聘具有成交快、流動性高、穩定性差的特點。尤其是在春種、秋收等務農高潮期,工廠離職率會有所上升。
找不到工作的另一面是B端企業的用工荒。據數據統計,有不同程度用工荒問題的企業占比達83%,原因是員工主觀意愿低、薪資不具有競爭力。
而勞務市場的混亂現象也層出不窮,招聘信息虛假、供需匹配效率低、商戶招聘成本高,直接降低了用戶對招工渠道的信任。
基于以往的招聘經驗,張龍認為招聘市場的痛點在于信息差,存在于招聘鏈條上的各個環節——應聘者想要的工作與推薦信息之間的差距,企業用人目標與推薦人選的差距,網上看到的信息與實際情況之間的差距。
在直播帶崗的敘事化結構中,承載著用人單位、用戶、直播機構的平臺根本作用在于彌合信息鴻溝。除了社交平臺發揮直播優勢,開啟招聘業務外,類似樂優聘面向藍領的招聘平臺,也開始加入直播形式。
解決信息差落實到具體的招聘環節,豐為這類機構的作用是深入招聘的各個環節,穩固應試者、招聘方的信任關系。
首先是在直播間展示借助多種媒介真實地展現崗位信息、工作環境等;其次,在應試者填寫個人信息后,會安排專業的客服確定關鍵信息,保證應試者在線下面試前獲得多的信息量,減少試錯成本;豐為在蘇州設置了招待所,應試者到達后接受統一安排;最后是面試、培訓、入職。
縱觀整個流程,豐為在直播及之前的環節中,更像是MCN機構,融合直播資源,為企業服務,滿足用戶需求;在直播之后的環節里,業務傾向于線下場景的人力資源。整體看來,直播生態已然產業化,不再限于商品鏈接。
直播帶崗的機構所位于的地理位置,很大程度上受產業帶的影響。
格領所在的山東制造業地區、豐為所在的長三角制造中心,這些地區的企業具有明顯的集群效應,可形成規模化帶崗,對服務機構來說可提高投入產出比。
直播帶崗的地域產業化特征,濃縮著快手擁抱實體經濟的一貫戰略。
2021年12月,時任快手電商負責人笑古宣布,在“大搞信任電商、大搞品牌、大搞服務商”的基礎上,快手電商將新增“大搞產業帶”戰略,扶持更多產業帶商家和依托于產業帶的新興品牌。意味著從供貨端到賣貨端可實現直通。
而快手對產業帶的關注不止是“品”,也有“人”。產業帶在產業鏈條上多是生產環節,快招工的招聘作用恰巧反哺了人力需求,使產業帶企業有穩定的人力渠道和出貨窗口。
當藍領群體猶如泉水般被源源不斷輸送至各個產業帶,我們也得以看到快手直播的新變化。長久以來,快手重視建設社區氛圍,直播更多以垂類內容觸達用戶,一些類目內容以“知識”的形式傳播。進入2022年,快手的垂類內容從科普進階至實物,比如家居講解開始囊括裝修服務、說房內容開始賣房。
快招工作為快手的新興品牌,尚存在變現空間,MCN機構的成熟化運作可視為變現方向之一。程一笑表示,“我們會持續打磨業務和內容,做大簡歷投遞規模,提升流量使用效率,并跑通商業模式。我們希望憑借自身優勢幫助行業改善體驗,盡快提升線上化率,在未來線上藍領招聘的千億市場中取得領先的份額。”
線上化率,一語中的。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第二產業工廠藍領數量達2.18億人,第三產業服務業藍領為2.08億人,整體藍領規模達到了4.26億。相比于白領1.8億人、金領1240萬人,藍領的人口基數更大。而藍領招聘的體量龐大,但線上化率僅5%。
快招工下的藍領招聘線上化,一些曾在互聯網招聘中被遺忘的群體成為流量寵兒,服務者探尋著他們的深層次生存需求。因此,在新的招聘模式下,藍領群體的互聯網價值,需要重新塑造。
轉載自頭條號:刺猬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