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南宋的小米,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跡。
我們知道,古代人的生活習慣與現如今的我們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不同時期的人們,生活方式也是和現在人們很不一樣,體現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而在打仗的時候,不同于尋常,能夠保住性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南宋時期,士兵們寧肯餓死,也不愿意吃小米去保命,這是為什么?小米在當時是什么地位,什么含義,為何大家都不愿意去吃?
有史料記載:“遺棄粟米山積”,而宋軍“多福建、江、浙人,不能食粟,因此日有死者”,粟,就是今天的小米。為什么南宋時期士兵們寧愿餓死也不吃小米?

這則記載顯然比較極端,但也并非沒有根據。先來說說兩個疑問,一是紹興末年為何宋軍只剩下了南方人,北方南遷之人哪里去了?二是明明小米可以吃,南方的士兵們為何寧愿餓死也不吃?我們知道,南宋剛開始時的主要將領,如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劉锜等,都是北方人,“中興諸將皆北人”,而他們的手下兵馬,也多是北方精壯漢子。可以說,這些來自北方的流民,是宋軍的主要作戰力量。到紹興末年才過去三十年左右,軍隊的兵員咋都成了南方人了呢?這跟“紹興和議”中的一項條款有關。
紹興和約簽定之后,金朝統治者要求南宋當局履行歸還“北人之在南者”的條款。宋廷不敢不從命,馬上將“海州、泗州、漣水在南百姓”,“根刷過淮北。”后又寫信給金朝,“許以所索陜西、河南人次第而遣”。紹興十四年,高宗、秦檜又“命州縣根刷,前后歸朝人發還金國,”但金人還不滿意,于是秦檜又“命盡發前后所得大金、契丹及歸朝人五萬,還于大金”。

秦檜這樣做的目的既是滿足金國的要求,更是為了“陰謀內弱軍勢,絕后來歸降之心”。此外,高宗、秦檜對于淮水、大散關以北的人民因不堪忍受金統治者的壓榨,或因饑荒而冒死南歸者,也拒于國門之外。他們下令給宋金交界的地方官吏說:毋招集流亡,恐致生事。當時,金國連連災荒,陜西一帶百姓“無以食,爭西入蜀”但因為秦檜命令,宋庭不敢接納,以致這些百姓“皆散去餓死,其壯者,北人多買為奴婢。”趙構和秦檜如此舉動,無疑是斷絕了宋軍精壯兵員來援,導致后來宋軍戰斗力大減。而且,他們的舉動,也讓北方的百姓和義軍心寒,不敢南來,大大鞏固金國的統治,削弱了南宋的邊防。
再來回答第二個問題。按道理,在北宋和南宋之交,隨著大批北方人的南遷,長江流域一帶的農民已經開始種植小米。如“沅、湘間多山,農家惟植粟”,他們的主食與北方人基本相同。在海南島,“所產粳不足於食,乃以薯芋雜粟作粥糜以取飽”。南方瑤人“耕山為生,以粟、豆、芋魁充糧”。上述記載均說明南方人并不單純食大米,小米也成為不可替代的主食了,“飲食混淆,無南北之分矣。”所謂“民以食為天”,小米也是糧食,為何當兵的寧愿餓死也不吃小米?你千萬別以為這些不吃小米的士兵是因為吃不慣或者出于氣節,是不為北方小米折腰,那就大錯特錯了。

王之道說:“吾之將士,比自講和以來,初無尺寸之勞、毫發之功。二十年間,享其富貴尊榮。……黃金白璧,歌童舞女,充知私室,朝游暮宴,其奉養倍侈,有非言之所能盡者,孰肯披甲胄、冒鋒鏑、奮不顧身以拘國家之急哉?”在如此奢侈的生活環境中混日子的士兵們,又如何要求他們養成艱苦奮斗的吃小米精神呢?另外,紹興二十一年,學者何侗論及當時的軍政之弊說:“為將帥者,不治兵而治財,刻剝之政行,而附摩之思絕,市井之習化,而訓練之法壞。二十二年間,被堅執銳之士化為行商坐賈者,不知其幾”。原來當兵的一邊當兵,還一邊做生意,“保家衛國”和賺錢發財兩不誤,當真是歷史奇跡。
點評:
小米主產區在北方,南方部分地區也有生產,煮干飯口感是不太好,但熬粥絕對一流。之所以士兵不愛吃小米,重要是長期的養尊處優,失去進取心、雪恥之恥,覺得吃小米有失顏面。對于這些商兵來說,餓死事小,失面事大。
以上就是南宋時期的小米是什么地位?為什么士兵寧愿餓死也不吃小米?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南宋時期的小米是什么地位?為什么士兵寧愿餓死也不吃小米?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哪個朝代大米為主?
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新石器時代早期,中國南方地區的先民已經開始利用水稻,可能進行了栽培。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水稻已經成為中國南方地區先民的主要農作物,水稻。
經濟發達且武器裝備先進的宋朝,為何被契丹、金、蒙古相繼“吊打”?
感謝邀請。這個問題我曾有一點研究。 主要???三個原因 第一,宋朝吸取了唐朝滅亡的教訓。大家都知道,強大的唐王朝武功鼎盛,但是后期中央卻無力壓制各地逐漸壯。
蒙古鐵騎能橫掃歐亞大陸,為什么到了元末卻敗的那么快?
如果要詳細解讀蒙元為什么會敗退中原,那不得不說說朝鮮半島。為什么要說朝鮮半島呢?因為現在的韓國????人,總是想改寫他們的歷史,否認曾經是中國的藩屬國,那。
河南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為什么河南的美食大多比較粗獷不精致?
豫菜粗獷?那只是豫菜的一個方面,豫菜有民間菜和官府菜,民間菜大多以大、多、味道見長。 比如最知名的河南燴面,碗大,湯多。還有土豆粉,女孩子最愛吃,有女。 但是。
都說宋朝是讀書人最舒服的時代。國力其實并不怎樣。大家怎樣看?
中國兩千多年以來,讀書人最舒服的一個朝代,肯定就是宋朝了。因為宋朝重文輕武,讀書人的地位永遠都比練武之人要高。 所以說整個國家的權力,其實也都掌握在讀。
為何漢唐能吊打游牧民族,宋明卻總遭欺負呢?
環顧中國歷史,北方游牧民族總是中原王朝的懸頂之劍:春天到了,馬兒肥了,單于鐵騎南下了。 對付嗜血牛蠅一般的游牧民族,農耕民族怎么辦? 秦朝是筑長城。漢唐。 比。
為何蒙古在北方所向披靡,到了南方在四川損兵折將,皇帝蒙哥還被殺掉了?
謝謝邀請啊! 關于蒙古為何在四川折戟沉沙,我們不妨從地理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四川地處我國西南,長江上游,從地質構造上講屬于較完整封閉的盆地地貌,青藏高原。 公。
古代軍隊伙食怎么樣,他們都吃什么?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保證好后勤的供給,才是戰爭勝利的關鍵。 在古戰場上的戰斗中,并不像當今武俠影視劇那樣,個個不食人間煙火,只知道一味的廝殺,如。 在秦。
歷史中宋朝人的日常飲食是什么?
宋朝的日常飲食,這個話題如果展開說,應該是一本專著了。我就來簡單聊聊主食。 宋朝的主食中面食的種類最為繁多。“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水瀹而食者呼為湯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