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定陵建于明萬歷十一二年至萬歷十八年(公元1584年到1590年),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它是為明歷皇帝朱翊鈞和孝端、孝靖兩皇后的合葬墓。1956年由郭沫若、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它迄今我國唯一一座被發掘的皇陵。目前的定陵是遺址性專題博物館。
網絡配圖
定陵其實早在萬歷帝生前就開始修建,歷時6年才完成,耗銀八百萬兩。定陵建成時萬歷皇帝只有28歲,直到1620年才正式啟用,該陵墓整整閑置達30年之久。目前定陵已成為北京最著名的旅游點之一。
隆恩殿遺址,這里曾遭受過三次大火,地面建筑絕大部分遭到毀壞。當年李自成下令搗毀定陵、慶陵、德陵城墻與城門,“磚石遍地,大火三日不絕”。后來清軍入關后,又對明陵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
網絡配圖
定陵地宮由五座勇條石砌成連通的大殿組成。前殿,面寬6米,進深20米,頂高7.2米。殿內無陳設物品。中殿,進深32米,面寬和頂高均同前殿,殿內陳設皇帝和兩位皇后的座椅、五供和長明燈。
寶頂。這個封土堆的下面就是萬歷皇帝和他的兩位皇后們長眠的地宮。1620年,萬歷皇帝朱翊鈞和自己的一位皇后先后病死并同時下葬定陵,另一位早年病死的皇后也被遷來三人一起合葬。
金剛墻(一種加固性質的墻),當年考古學家就是在這進入地宮的。定陵地宮中當年出土的文物達3000多件,除了少量祭祀用的禮器外絕大多數都是萬歷皇帝和他的兩個皇后生前的生活用品。
網絡配圖
地宮走道由于深埋地下,即使炎熱夏季這里依舊濕氣重重,陰氣森森。
地宮后殿萬歷皇帝朱翊鈞和兩位皇后的棺槨(復制品)。當年的發掘報告這樣寫道,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個皇后尸體腐爛,但骨架完好,頭發軟而有光。尸骨周圍塞滿了無數的金銀玉器和成百匹的羅紗織錦。
萬歷皇帝朱翊鈞的墓碑,上面刻著“神宗顯皇帝之陵”。
以上就是明朝萬歷皇帝定陵:地宮濕氣重重陰氣森森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明朝萬歷皇帝定陵:地宮濕氣重重陰氣森森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康熙陵寢究竟有何玄秘?專家帶武器進入,出來后竟將地宮長期封閉?
在事死如生的中國古代,皇陵作為皇帝生前開始為自己營建的“吉地”,自然的絕大多數的皇陵藏著數不盡的金玉寶器、文玩字畫等等。也正是基于這一點,歷代皇陵成了。
有人說歷史上皇帝死后要停尸很久,那么尸體該怎樣保持不壞呢?
玄學防腐 在棺槨正下方的管床上還要鑿出一個豎穴,放進陵墓破土動工時的第一鏟土以通陽。 在棺槨的四周還要擺上未雕琢的璞玉(取金縷玉衣之意),在大行皇帝(。 ”。
慈禧死后身上發生了三件大事,讓人感到奇怪,到底是哪三件事?
我是楚風說歷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駕崩,由于光緒皇帝無子,慈禧命醇親王之子溥儀入繼大統,并且肩挑同治和光緒。慈禧安排完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