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起大遼相信大家都不會太過于陌生,但是這個遼國在大家的心里應該還是有那么一些疑惑的,而最大的一個疑惑應該就是大遼為什么沒有直接把大宋滅了,而是一直保持著一個相對和平的狀態呢?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有三點,首先就是大宋當時雖說國力整體沒有遼國強,但是科技卻是比較發達的,無論是神臂弩還是陌刀之類的戰略性武器大遼都沒有,而宋朝都有,這些東西用來攻城可能有些勉強,但是守城是足夠的。
再有就是這兩個國家其實并不是相安無事的,恰恰相反的是這倆國家可以說是沒事就打一仗,只不過一直都是宋朝挑事,雖說遼國勝的時候多,但是也是元氣大傷。所以也就一直沒空出來手。
但是要說最主要的其實還是宋朝的將領了,大家都知道宋朝的皇帝相對于來說都是比較懦弱的那一種,但是宋朝的將領卻有非常多的好男兒,而在北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應該就是李繼隆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這小子太能抗旨不尊了,在第二次宋太宗打遼國的時候他便抗旨不尊,主動出擊。萬幸那次沒有造成什么太嚴重的后果,所以便功過相抵,沒人追究他的責任了。
但是這個時候他也就相當于失去了皇室的信任,所以他手下的兵一直都是比較少的。直到遼國入侵,他在軍隊數量不如敵軍的情況下毅然決定主動出擊,最終斬敵近兩萬。后來李繼隆便一直駐守在宋遼邊境,遼國也一直沒能打過來。
其實當時的遼國已經被漢化的非常的嚴重了,再也不是那個勇猛善戰的游牧民族,但是同樣的,他們的手工業發展也是非常快的,所以宋朝之所以能抵抗住遼國,上述這些原因可以說是缺一不可的。
遼朝各方面實力都比不上宋朝,為何宋對遼的戰爭還是輸多勝少呢?
遼宋之間最后一戰發生在1004年的澶淵之戰,澶淵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呢?河南濮陽,而北宋都城東京就是今天的開封。宋遼澶淵之戰,宋剛開始處于完全被動的狀態,宋真。
為什么遼國一味地進攻大宋,就是不去滅掉東邊的高麗?
契丹:滅掉高麗干嘛,貧瘠苦寒之地什么都沒有,根本得不償失,聽話稱臣就好了。 不僅僅是契丹,古代大部分的中原王朝,對于朝鮮半島都沒有什么興趣,因為這個地。 不就。
宋朝火器遙遙領先于世界,為何仍然打不贏金朝?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嚴格來說不要說10世紀的宋朝。就算是差不多1000年后,19世紀的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佬的火槍相當弓箭也沒有太大優勢。 當時英國人。
漢朝能用幾十年打敗匈奴,為什么兩宋卻一直不能打敗遼國和女真?
魔鬼都在細節之中。 契丹、女真,與匈奴完全是不同性質的對手。 首先,契丹和女真已經形成了內部的自我認同,且建立了傳統國家。 契丹建國比北宋建國還早。契丹。
宋朝數次北伐遼國,為何都失敗了?
此關乎生死之地遼怎會撒手,宋不得已只能武力征討。 但占盡軍事資源的遼軍顯然不是宋可以抗衡的,才有了終宋一代總以歲幣換和平。直到錢也買不來和平的時候也。
西夏、遼、北宋誰的實力更強?
遼是契丹人。而契丹人生存時間,比突厥人還早。還是生活我們北方,是半農半牧在隨唐以前就獨立存在。在唐也是獨立的都督府為王姓李了。唐只有誥命權和征調軍隊和。
遼金兩國之間的大決戰,遼國70萬軍隊為何會一敗涂地?
遼國哪有70萬大軍?所謂擊敗70萬大軍,是金國人吹出來表現自己神勇的。 遼國極盛時,擁有宮衛騎丁40.8萬,49支屬國部落軍、五京民丁110萬7300人。前者是遼國的正。
經濟發達且武器裝備先進的宋朝,為何被契丹、金、蒙古相繼“吊打”?
感謝邀請。這個問題我曾有一點研究。 主要??三個原因 第一,宋朝吸取了唐朝滅亡的教訓。大家都知道,強大的唐王朝武功鼎盛,但是后期中央卻無力壓制各地逐漸壯。
為什么驍勇善戰的蒙古人打不過清兵?
歷史上的清軍真的并非一無是處。 由于近代那段屈辱的歷史,一度讓我們懷疑清軍的戰斗力,那么巔峰時期的清軍到底有多強呢? 清軍的真正實力 其實早在1644年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