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太多
我大概能知道一點,因為我之前做過肯德基的騎手,其實沒有那么多方面的原因。
肯德基外送也是外包給第三方的,外賣騎手的單價平均下來大概在7塊多左右,早班和夜班的配送費要高一些
另外要給第三方管理的費用,試想一下,第三方管理者,做辦公室的,他們的工資從哪來,所以配送費9元一直居高不下。
但是肯德基有活動,比如辦大神卡什么的就免配送費,那又如何盈利呢?仔細看外賣的價格和堂食的價格就知道了,是的,外賣價格略高一些。
大概這么個情況
因為麥當勞、肯德基的配送不是走的美團騎手,而是自家專職騎手。
美團騎手配送費便宜,一方面是補貼,有時候是平臺,有時候是商家,另一方面則是一個騎手往往會同時接下好幾個單,然后再分別配送,原本一單正常的配送時間可能是20分鐘,但是通過多次接單,40分鐘能可以派送3單甚至更多,這樣的結果就是派送的時間延長了,但是每一單的單價降低了。
派送時間延長,如果是生活日用品的話,問題不大,多等等沒什么大不了,如果是食物的話,就需要區別對待了,有的可能會因為配送時間過長,導致影響口感,原本是冰鎮的,送到你手里都成溫熱的,原本是勁道的面條,到你手里可能沱了。
為此商家也只能自己想辦法:有的添加高級打包裝備,力爭能夠保冷保暖,有的干脆就把一些不宜延遲配送的下架了,除非下架,否則一定會體現成本上,而所謂成本,最終是由消費者買單的。
于是消費者就能發現,外賣往往比堂食的價格高一點,同樣的麻辣燙,堂食可能十幾塊,外賣單點就二十幾;又或者商品單價不變,整體起送價提高,比如冰激凌,大概十幾塊,但是要到40以上才起送,又或者提高打包價,增加打包費用,總之費用是存在的,但是相對隱蔽的分攤給了消費者。
麥當勞、肯德基選擇的是另外一種模式,就是專職外賣員只給自家派送,有兼職有專職,兼職一般是晚上多一點,外賣員就等在店里,一旦接到單,馬上整理好派送,回來繼續待命。有時候可能還會和順豐合作,走的是同城派送,有可能是統一外包給了順豐。除了專職的派送員,配送箱里還有小型冰柜,冰的東西,每次送過來口感都和店里差不多。
選擇這種模式也是有底氣的,因為客戶群體足夠大,每天都會有不少外賣訂單,外賣足夠覆蓋外賣成本。雖然也開了不少漢堡店,炸雞店,但是論口感和品質的穩定輸出,還是老品牌勝率更大一點,對于吃貨來說,多出的派送費也是可以接受的。

雖然配送費是消費者不喜歡的部分,但是對企業來說,它卻是盈利的一部分,因此可能會考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配送費以獲得更高的利潤。
配送費高昂主要原因有:
1.配送服務需要耗費人力、物力、時間等資源,以及投入高昂的技術和設備支持。而且,快餐品牌通常使用第三方配送服務,需要支付一定的服務費用,這也增加了成本。
2.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外賣服務,導致配送需求大幅增加。與此同時,配送員數量的限制,導致供給相對不足,也推高了配送費用。
3.餐飲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為了保持競爭力和盈利水平,往往需要通過提高產品價格和降低成本來平衡收支。
4.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快餐品牌店面的租金、人工等成本也在不斷攀升,企業可能需要通過提高配送費等方式來緩解成本壓力。
綜上,配送費高昂的原因很復雜,除了成本和供需關系等外部因素之外,企業的盈利考慮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謝邀,我講一講我知道的情況
1、這九塊錢配送費是主要在于一個騎手的費用和平臺的維持費用,肯德基和麥當勞都是有自己配送團隊的,而團隊成員,一單的單價大概在七塊到七塊五,因為這個算雇員,所以他們是要買社保的,配送費太低是無法維持的,而肯德基和麥當勞的點餐平臺都是有維持費用的,這個當然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2、為什么會把單價定在七塊到七塊五一單呢?因為他們的騎手和其他的平臺的騎手跑單方式不一樣,肯德基麥當勞是以他們店為出發點去往客戶目的地,然后再從客戶的目的地返回自己的店,返回是空駛,所以哪怕只是一個一公里的單,他們跑出來也是兩公里,而一個四公里的單,他們得跑八公里,雖然說同一個方向的單,只要時間差距不大,都會派給一個人,但是這種機會不是很多。
3、送不過來的,也會發到其他外賣平臺,比如美團或者餓了么,但是一般發的也是幫送單,這種單的收費是高于普通外賣單的,因為肯德基和麥當勞并沒有和美團或者餓了么簽約,但是可以使用第三方配送平臺,所以為什么網上點餐會比到店吃貴?就是因為配送的費用,以及點餐平臺維護的費用。
4、順便說一下,為什么美團餓了么的配送費會低于肯德基麥當勞?還是那句話,羊毛出在羊身上,平臺賺的錢,商家賺的錢,騎手賺的錢,都來自于客戶支付的錢,只是可能收取的名目不叫配送費而已。舉個例子,一個餐16塊錢,包裝費兩塊,配送費兩塊,客戶一共支付20塊,而這單騎手配送費是四塊錢,假設美團提點20%,那么他會提走3.6,商家到手12.4,也就是說,商家會再給兩塊錢配送費到騎手手里,但是歸根結底,這個錢都來自于客人的20塊錢。
5、和肯德基,麥當勞不同的是,美團,餓了么的騎手不存在空駛問題,都是就近接單,我從a點跑到b點,一般就在b點接單,再從b點跑到c點,又在c點接單,我不會傻乎乎的,又從b點返回a點再接單,所以,外賣平臺的配送費相對于肯德基,餓了么是要低一半左右,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美團,餓了么的騎手都是沒有社保的,這就節約了很大一筆成本。而且平臺的抽點一般是在22到25個點左右,說白了,平臺三方吃,吃完顧客吃商家,吃完商家吃騎手,所以說,外賣平臺是個吸血鬼。而相比較而言,肯德基和麥當勞的配送費雖然高一些,但是對配送員來講是更人性的。
好了,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情況,希望能夠解答大家的困惑。
最根本的商業邏輯是:
即使外賣配餐費達到9元,依然訂單量穩定,所以麥當勞、肯德基配送費維持9元,如果供不應求,麥當勞、肯德基甚至還會繼續漲價。
所有產能恒定,供需平衡的商品,沒有理由在訂單量正常的時候,主動下調用戶實際消費價格。
有沒有反例呢?有的,出門左轉東風雪鐵龍C6,當然雪鐵龍還算好了,起碼降價還是市場買賬的,如果降價都賣不出去就真的麻煩了。
互聯網中曾經的梗,"你不買,我不買,明天還能降兩百",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換句話說,如果麥當勞、肯德基的外賣訂單大幅下滑,同時很多消費者吐槽不點肯德基、麥當勞的外賣,就是因為外賣配送費太貴了,到那個時候麥當勞、肯德基才有可能下調配送費的價格。
事實上,自建配送體系確實有額外的成本,如果作為一個商家接入美團、餓了么,不需要自建物流配送體系,可以省下一大筆服務器的費用、后臺及前端開發人員的費用等等。
以麥當勞為例,在江蘇南京還在招聘程序員,能開到15-30K的薪資,如果麥當勞直接依賴美團、餓了么,可能針對物配送系統的IT建設,就不需要費這個錢了。
但是,站在企業經營的戰略角度來說,自建配送體系是對的,依賴第三方平臺遲早會面對"卡脖子"的問題,我曾經開玩笑說過,餓了么一定要加把勁,給美團施加壓力,如果美團做得太大,這個市場遲早會有些問題的。
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企業的配送費降不下來是因為背后存在多重原因。首先,外賣配送平臺的費用結構較為復雜,包括配送員的工資、保險、油費等,以及平臺的技術運營費用、售后服務費用等。這些成本對外賣配送平臺的運營不可或缺,而費用高低也會直接影響配送費的定價。
其次,快餐企業也需要考慮自身的盈利問題。為了保證商品的品質和服務水平,企業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而這些成本也需要通過定價回收。如果企業將配送費降得過低,會導致盈利減少,甚至虧本。
最后,市場競爭也是影響配送費定價的因素之一。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可能需要通過高配送費來區分自己和其他競爭對手,提升顧客的購買信任度和品牌認知度。同時,配送費較高的也會讓消費者對自己的需求有更清晰的認識,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品牌的配送費用高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以下是可能導致配送費高的一些原因:
配送成本高:快餐品牌為了將食品送到消費者手中,需要支付相關的人工、物流、技術等成本,這些成本相對較高。
外賣平臺抽成高:許多快餐品牌通過第三方外賣平臺進行配送,這些平臺通常會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配送費用、促銷費用等。這些費用可能會影響到快餐品牌的配送費用。
投資回報率考慮:快餐品牌為了盈利,需要確保投資回報率達到一定的水平。如果降低配送費用,可能會對其盈利能力產生影響。
地區不同:不同地區的物流成本、人工成本、市場競爭情況等都可能對配送費用產生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隨著快遞、外賣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和競爭加劇,一些快餐品牌也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來降低配送費用,例如推出促銷活動、增加自有配送團隊等。因此,消費者可以在選擇快餐品牌時,根據自身需求和預算等因素進行考慮和選擇。
市場,消費習慣,盈利模式的雙向選擇。
作為成功打入中國市場的國際品牌,盈利是他唯一的需求么?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品牌形象,哪一個不比成功對接價格敏感群體更為重要,還是在他店鋪收入并不差的情況下。
這個問題涉及到很多因素,比如配送成本、保險費用、人工成本等等。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品牌的配送費用可能較高,是因為他們的配送網絡、設備、人員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這些成本需要通過配送費用來彌補。此外,快餐品牌的配送服務可能需要支付給第三方配送平臺一定的傭金,也會增加一定的成本。雖然高達等品牌的配送費用較低,但他們的配送服務和成本結構與快餐品牌可能不同,因此無法做直接比較。總之,配送費用的大小是由多種因素綜合決定的,商家需要權衡成本和消費者需求來確定適當的收費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