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用人的三國BOSS海了去!

袁紹,本來雄踞北方,謀士多。他卻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不聽田豐、沮授、審配和許攸之忠告,寵信奸臣郭圖。守烏巢不用張郃與高覽,卻用好酒如命的淳于瓊。郭嘉原來是袁紹的謀士,早就知道袁紹疑心太重,難成大事,就投奔了曹操。袁紹那么多的忠臣良將,可惜不會用,導致官渡之戰慘敗以后,就此一蹶不振,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還是拿楊慎的臨江仙開頭吧,再沒有比這首詞更適合三國演義的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一問,正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勝者王侯敗者寇,任何人物的成敗都是其人其時其運交織的結果,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說法“董卓要是不戲貂蟬”“袁紹要是不用裴元紹”“曹操要是早處理了司馬懿”“劉備要是不讓關羽守荊州”“諸葛亮要是不讓馬謖守街亭”“諸葛亮要是采用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計”等等。
這些說法不能說沒有道理,但試想一下,我們是不是知道了結果才能發出這樣的嘆息呢?說話總是比做事容易啊,所以,脫離了客觀歷史時空的評價都是有失偏頗的。
東漢末年,皇帝昏聵,不是太監當道,就是外戚把持朝政。這不大將軍何進剛剛把持朝政想要誅殺宦官,不料事不機密被宦官反殺。其后,何進部下將士震怒,斬殺宦官,自此皇城大亂。緊接著,西涼董卓進京平亂,借機控制朝政,擅廢少帝劉辯,擁立陳留王劉協為傀儡皇帝,實行恐怖統治。關東各地方群雄以討董為名起兵,一致推舉四世三公之袁家袁紹為盟主,共有十八鎮諸侯,恢宏篇章由此展開……
各位看官,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正是風云變幻,世事無常,你方唱罷我登場。

諸葛亮,主政蜀國后,事必躬親,國家人才凋零。除了姜維,就沒見他提拔重用過人才。在軍事上,重用馬謖是最大敗筆。
最不會用人的,沒有名,有名的,或多或少都會用點人。
呂布
諸葛亮
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但不是軍事家。只是個人觀點
三國時期,最會用人的是曹操,最不會用人的是諸葛亮。這里且不說曹操,就說說諸葛亮的用人。
“揮淚斬馬謖”。其實,馬謖和諸葛亮的私人關系是很好的,我們從馬謖的履歷能看得出來,馬謖實際上是個理論家,用現在的話說是個軍事參謀長。紙上談兵尚可,實際操作就另當別論了。馬謖第一次帶兵打仗就是守街亭。如此重要的戰役,諸葛亮應該知道其重要性,當時朝中尚有姜維、魏延等將領存在,怎么會交給沒有經驗的馬謖帶兵。實在是想不通。后來諸葛亮很是痛心,揮淚斬了馬謖,自己也降級了。但我們也知道,諸葛亮給自己降級,過兩級還會升回來的。馬謖呢?徹底回不來了。

揮淚斬馬謖
我覺得提到這個問題,大家優先想到的就是袁紹,但袁紹至少會選人。既不會選人也不會用人的當屬董卓。
他選的呂布就是引狼入室,結果把自己殺了,他的謀士李儒也是有謀無略,慫恿他當皇帝,讓他成為眾矢之的。他信任的王允,用連環計把他搞死了,他用的李肅不假思索就把他給賣了,要說誰最不會用人,當屬董卓,袁紹至少沒有死在自己人的刀下呀!

袁紹就是因為不會用人,所以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最終被曹操吞并啊
袁紹也。
袁紹領冀州牧,率青幽各州,兵強馬壯,力量雄厚。可是在同曹操的較量中,勢力強大的袁紹卻輸給了力量大不如他的曹操。
除了袁紹善謀不善斷的致命弱點之外,他不會用人,也是致命的問題。
袁紹文有田豐,沮授,蓬紀,郭圖,許攸等高士,武有顏良,文丑,張邰,高覽,鞠義,淳于瓊,蔣義渠等大將,手下如此多的文臣武將,卻最后弄得一敗涂地。
袁紹手下文臣之間相互傾軋,對于他們出的主意,袁紹不知聽誰的好。他手下的大將,大都以酒誤事,反觀曹操用人,文臣武將同樣也很多,但是曹操都能一一掌控。除了曹操自己有雄才大略之外,善用人,會用人也是一個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