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潘美和楊業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人們對一些事物的固有認知可能是錯誤的,比如《楊家將》中的潘仁美,因一己私心害死了楊業,不顧江山社稷殘害忠良,簡直是大大的奸臣。藝術源于生活,楊家將、潘仁美的故事在歷史中是有原型的。

楊家將并沒有小說曲目中的七郎八虎,也沒有什么十二寡婦征西,而被黑了近千年的潘仁美也是歷史上最慘的背鍋俠之一。潘仁美的原型是北宋開國名將潘美,從陳橋兵變就開始追隨趙家,對皇帝和朝廷的忠心簡直沒有二話,卻被《楊家將》的故事黑化成了奸佞之輩,簡直比竇娥還冤!

歷史上潘美和楊業確實有交集,當年宋太宗趙光義北征遼國(收復燕云十六州),其中一路軍隊由潘美率領,楊業擔任副將,在潘美的指揮下宋軍接連拿下四州,稱得上戰功顯赫,然而很快宋軍便迎來頹勢……因為友軍的不給力,宋朝其他北征軍接連打敗,皇帝趙光義都被射中了大腿,不得不趴在驢車上逃跑。

此時的潘美已經成為孤軍,撤退是必然的局勢。其中楊業建議交換作戰方式,卻被監軍王侁質疑。且不說楊業的方法是否可行,作為大宋的監軍不要說楊業這位副帥,哪怕是主帥潘美也不敢質疑。后來王侁命令楊業率軍主動出擊,同時約定好會接應,誰料王侁中途改變計劃命令士兵撤退,潘美不好違抗只得帶兵走人。

故事的結局大家也猜到了,楊業因為沒有援軍兵敗被抓,最后絕食三天而死……如果說楊業之死同潘美沒關系,那是說瞎話了,但如果全推到潘美身上,多少也有些不公平。因為潘美是主帥,當宋太宗得知楊業殉國后,將其削秩三級;還是因為潘美擔任主帥,世人沒有責難罪魁禍首監軍王侁,潘美化身潘仁美被后人黑了上千年。

那么真實的潘美究竟是怎樣的呢?明太祖朱元璋評價:漢陳平、宋潘美皆節義,兼善始終,可以廟祀。潘美在朱元璋看來是可以立廟供奉的,其本人確實也擔得起明太祖的評價。從能力上講潘美是宋朝乃至整個華夏史上都是少有的名將,用了不到五個月就滅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后蜀,在掃滅南唐的戰役中,更是因地制宜通過搭浮橋的方式,使得不善水戰的宋軍得以橫渡長江,迫使南唐降服……

自跟隨趙家以來,潘美一生南征北戰,在攻南漢、平江南、征北漢、收幽云十六州等等影響宋朝國運的戰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可見潘美并非無能之人。從人品上來講,潘美原本是后周舊臣,趙匡胤做皇帝后潘美為了救下周世宗的遺骨將其收為養子,如此也算做到了忠義兩全。除此以外潘美的一個女兒后來做了宋真宗的妃子,如果潘美人品有問題必然禍及后人,宋朝皇帝又怎么允許一個奸臣之后做自己的女人呢?

史學家馮軍表示:“平心而論,潘美一生的戰功要比楊業大得多,宋朝廷實際將他看作是大忠臣。”楊業的死意外成分居多,潘美并非主要責任人,可卻被后人黑了上千年,恐怕歷史上沒有哪個名將比他更慘了!
以上就是潘美根本就不是害死楊業的真兇 潘美為什么還被抹黑千年之久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潘美根本就不是害死楊業的真兇 潘美為什么還被抹黑千年之久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楊業是被潘美陷害而死,還是兇手另有其人?
歷史上的楊業本為北漢將領,宋太宗攻滅北漢之后,楊業歸附北宋,并在雁門關大破遼軍、威震契丹。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趙光義大舉北伐,楊業隸屬于潘美統帥。 我是。
潘美有沒有陷害楊家將?
986年,楊業被逼著率數千兵馬與十幾萬遼軍大戰,誰知退至陳家谷時,說好的援兵卻不見蹤影,楊業悲慟到捶胸頓足。 無奈之下,看著眼前傷痕累累的士兵,他不忍心讓。 連。
潘仁美真是迫害楊家將的奸賊嗎?
在《楊家將》中潘仁美是,但是在歷史上潘仁美的原型潘美不是,兩人一字之差,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面目。 80后的小伙伴們在小時候肯定看過電視劇《楊家將》,這部電。
一代名將楊業是怎么死的?真的是被潘美害死的嗎?
楊業原先是北漢的將軍,北漢被滅后歸順宋朝。他作戰非常勇猛,被人稱為“楊無敵。”潘美則是宋朝的開國元勛和資深大將,宋太祖和宋太宗都很倚重他。 公元986年,。
如何看待“潘仁美”被歷史冤枉成奸臣?
很多真實歷史人物并非民間口頭相傳那樣“壞”,而之所以以訛傳訛,致使一個正面歷史人物形象被人抹黑,小說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而潘仁美就是其中很不幸的例子。
王詵為什么要害死楊業?
監軍王詵以為楊業已經擊退了遼軍,怕楊業搶頭功,于是王詵就催促潘美撤退,結果陰差陽錯,楊業引兵至谷口時,潘美一行已經撤退了,后來楊業寡不敵眾,落得敗落被。
潘仁美是枉負罵名千余年嗎?
什么叫做文化的力量,這就是了。 中國的忠孝文化雖然是廟堂的統治者們有意一二再再而三地制造出來的,所謂“以孝治國”嘛! 但是,這個忠孝文化也是從百姓的實際。
忠臣良將潘仁美是如何被塑造成奸佞小人的?
提起潘仁美大家都覺得他是個大奸臣,不僅陷害忠良,還里通外國,賣國求榮。他的所作所為,人神共憤,讓人恨得咬牙切齒。其實,這是小說《楊家將》中的潘仁美。事。 可。
為什么潘美、龐籍、王稟被黑的那么狠?
歷史往往并不是非黑即白,有時候史家立場不同往往容易導致一個人被后世所誤解,而中國的歷史上下五千年的時間里,有過被黑經歷的歷史人物還真不少,在這些被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