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責發生制(Accrual basis)VS. 收付實現制(Cash basis)
原創 Susan Susan的商科小講堂 2020-03-13
商業培訓與咨詢 | 作者: Susan 整理: Susan
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史密斯夫婦在悉尼開了一家清潔公司,每晚會去客戶的辦公室打掃清潔。每個月月底打掃完之后會將發票(invoice)通過電子郵件發給客戶。
澳洲的財政年度為每年的7月1日到下一年的6月30日。史密斯夫婦的清潔公司選擇澳洲的財務年度記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2019年6月30日這一天,他們照常做完清潔之后將這個月的800澳幣的發票email給客戶。14天之后,也就是2019年7月14日,客戶根據發票金額將付款全額打到了清潔公司的銀行賬戶上。
那么請問:這筆清潔的收入,公司應該記在6月30日,也就是2018-2019財政年度?還是7月14日,也就是下一個財政年度2019-2020?
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先從一個基本的會計假設 - 會計分期(accounting period) 開始說起。
什么是會計分期?為什么會有會計分期這個假設?
因為企業的運營是持續不斷的,可是如果老板想要知道企業定期的經營狀況,或者每一期較之前幾期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或者同一期跟其他同類競爭者相比是超越了還是落后了,那就需要把這一期一期按時間段切割開來。所以,會計分期是連續的,相等長度的時間段。
通常來說,會計上會以一個財務年度為一期。
企業在每個財務年度記錄自己的經營成果(financial performance)及財務狀況(financial position),以便可以進行自身在不同時期的縱向比較、以及行業間在同一時期的橫向比較。
既然我們理解了會計分期的概念,那么同樣的一筆費用,記錄在不同的財務年度里,對于當期的財務影響是不一樣的。
回到我們一開始的案例,如果史密斯夫婦的清潔公司將這800澳幣的收入記錄在6月30日,那么2018-19財年的總收入就會增加,在其他交易記錄不變的情況下,凈利潤也會增加,那么相應的應付稅金也會增加。同理,如果將這筆收入記錄在7月14日,那么下一個財年會受到同樣的影響。
那么關于記錄的時點,會計上有沒有相應的規定呢?
有的。
這就是我們要說的權責發生制(Accrual base)和收付實現制(Cash base)。
簡單來說,權責發生制是以實際發生為確認的標準;而收入實現制是以實際收支為確認的標準。
那澳洲會計準則(AASB)對于該使用哪種確認方式有什么規定嗎?
也是有的。
準則第101號,AASB 101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里面提到:
對于需要準備通用目的財務報表(General-purpose financial statements)的企業(比如:上市公司),報表需要按照權責發生制來準備。
相對的,對于需要準備特定目的財務報表(Special-purpose financial statements)的企業(比如:私有的中小企業),可以選擇權責發生制或收付實現制中任意一種來準備。但需要注意的是,報表的準備需要具備一致性。因此一旦選定,不能隨意更改,除非作出相應的披露。
權責發生制在會計科目中的應用:
因為交易要按照實際發生,而不是實際收支去記錄,所以會計上出現了一些會計科目,是專門為權責發生制而創造的。比如:
1. 預付賬款(prepayment)- 付了錢還沒拿到商品或接受到服務;
2. 預收賬款(unearned revenue)- 收了錢還沒提供商品或服務;
3. 應計收入(accrued revenue)- 提供了商品或服務但還沒收到錢;
4. 應計費用(accrued expense)- 拿到了商品或接受了服務但還沒付錢。
這是賬戶都體現出了實際發生與實際收支之間的時間差。
總結一下:
今天講了一組關于確認時間(time of recognition)的概念
由于企業有持續經營的特征,我們需要把企業運營的時間切割成連續的,相等長度的時間段,會計上稱之為會計分期。通常一期為一個財務年度。
由于會計分期,會計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的確認時間就非常重要。
確認時間根據權責發生制或收付實現制而定。
確認時間
權責發生制(Accrual base)是按實際發生的時間來確認;
收付實現制(Cash base)是按實際收支的時間來確認。
因為實際發生和實際收支之間可能會有的時間差,我們創建了一系列的會計科目來作為連接。
那么回到我們一開始的問題,考慮到史密斯夫婦經營的可能是一個中小規模的生意,并且不需準備通用目的財務報表,那么他們可以在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中任意選擇一種方法來進行交易的時間確認。
如果選擇權責發生制,那么這800澳幣的收入應該記錄在2019年6月30日,也就是清潔服務實際發生的時間。
而如果選擇收付實現制,那么這800澳幣的收入應該記錄在2019年7月14日,也就是實際收到付款的日期。
需要注意的是:確認方式需要保持一致性。如果要變更,需要披露原因。
拓展知識
今天想討論一下基于權責發生制基礎上衍生出的一種行為: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
簡單來說,就是企業管理者會在遵循會計準則的前提下,通過企業對外報告的會計收益(Earnings / Profits)進行控制或調整,以達到企業主體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
那企業是怎樣控制或調整收益的呢?其中一種方式就是調節主觀應計的賬目(discretionary accruals)。比如說:上市公司在年報發布之前,為了盡可能最大化收益,可以在合規的前提下,通過調高收入(accrued revenue),或減少費用(比如改變折舊方法,通常庫存調節等)來實現。
但也要注意,調節尺度過大,不合規了,那就不再是盈余管理,而是欺詐(fraud)了。
(隔壁班金融小哥輕哼一聲:調來調去這么不透明,還是金融行業直接,我們看現金流~)
腦洞沒有天花板
兩個人確認戀愛關系,和領結婚證,哪個事項更符合權責發生制呢?
你們覺得權利和責任發生的時間點在哪里?
--- END ---
轉載自頭條號:中稅盟于江。(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