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合縱連橫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合縱連橫”是戰國時期縱橫家所宣揚并推行的外交和軍事政策,公孫衍和蘇秦提出“天下之士合縱相聚于趙而欲攻秦”,而面對山東六國的聯合,張儀提出“連橫”的策略。當時,秦、齊兩強東西對峙,秦國近乎獨霸的地位引發了各國的恐懼。令人疑惑的是,趙、魏、韓、燕、楚組成的合縱聯軍共伐秦五次,都意義不大,反而僅攻齊一次就讓齊國慘遭滅國,這是為什么呢?
一、大國爭霸,四面樹敵
周赧王十四年(前301),齊湣王即位,而在不久之前,秦將羋戎、齊將匡章、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率四國聯軍攻楚,一舉擊碎了楚國統一天下的美夢。因此齊湣王在位期間,就是秦、齊爭霸的時代。經過齊威王的勵精圖治,齊國國力蒸蒸日上,而到了齊湣王時期,如日中天的齊國就連秦國也不得不暫避鋒芒,因此齊湣王決心武統天下,開始了四處征戰的爭霸之路。齊湣王二年(前300),齊國干預韓國內政,強立韓國公子咎為太子。同年,齊相田文策劃發動了合縱伐秦之戰,齊、魏、韓聯軍圍困秦國,使得秦國被迫割地求和。在打壓秦國這個最強敵人后,齊湣王又將目光放到了富饒的宋國身上,就連號稱“五千乘之勁宋”都被齊國擊敗滅國了,齊國的鋒芒沒有任何一國能夠抵擋。
而盛世的背后,是看不清的危機,齊湣王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四處征戰的同時也是四面樹敵。在各種合縱聯盟中,魏、韓可以說是露臉最多的,皆是為在夾縫中求生存,因此“朝秦暮楚”、“朝齊暮秦”再正常不過。秦國本來還想和齊國處好關系,兩國分別是東西大國,秦昭襄王想要聯合齊湣王來對抗楚、趙、魏、韓、燕的合縱,提出互尊為帝,齊湣王先開始答應得好好的,但后來不久反悔了,還帶著楚、趙、魏、韓合縱攻秦,齊國與秦交惡。燕國雖然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但在趙、齊的壓制下早已學會左右逢源,表面上與齊國交好,但無時無刻不再想著給齊國使絆子。將各國得罪了個遍,齊國的處境可想而知,離群起攻之只差一個借口了。
二、用人不察,窮兵黷武
在齊湣王即位之初,齊國權勢第一人是已擔任國相十一年的田嬰,臣強君弱,齊湣王不猜忌是不可能的。而田嬰之子田文雖有美名,但他專權弄政的行為比起他的父親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其時孟嘗君在齊固已戴震主之威名,天下知有薛,不知有齊矣。”齊湣王七年(前294),齊國貴族田甲劫持了齊湣王,但事情敗露,齊湣王也是借這個事件罷黜了與田甲交好的田文,并且將其黨羽一并鏟除,逼得田文與齊國作對,并對齊湣王日后身死有一定責任。在冤枉田文,逼他出走后,齊湣王重用了從燕國來的間諜蘇秦。為了讓弱燕存續,加上自己對齊國的怨恨,蘇秦在騙取齊湣王的信任后,從內外同時下手,“厚葬以明孝,高宮室大苑囿以明得意”,讓齊湣王盡情揮霍,同時他還鼓動齊湣王攻打昔日的盟國,可以說齊湣王和齊國日后的悲劇都是蘇秦一手造成的。
除了東西并列的秦、齊外,經過“胡服騎射”后的趙國也日益崛起,成為了秦齊拉攏和忌憚的對象。齊湣王想要聯合趙國,最大的籌碼便是富有膏腴的宋國。而為了防止齊、趙聯合使得齊國和趙國越來越強以至于威脅燕國,蘇秦在從中極力破壞,讓齊湣王不再想著把宋國送給趙國,而是由自己吞并。在蘇秦的勸說下,齊湣王前后三次出兵伐宋,吞并宋國后,齊國也徹底失去了楚國、三晉等的支持。對于未來會發生的合縱伐齊之戰,齊湣王沒有一點準備,反而還做著“吞并二周,圖謀天子”的美夢。
三、合縱伐齊,下場凄慘
周赧王三十年(前285),秦、燕、魏、趙、韓五國聯軍讓齊國猝不及防,多年的窮兵黷武讓齊軍已經成了強弩之末,根本沒有辦法阻攔,只能任由聯軍打下根據地,修建工事。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率領合縱聯軍攻齊,加上姍姍來遲的楚國,這次六國合縱的成果是空前的,將齊國差點滅國。可能是統一大夢做太久了,齊湣王顯然沒想到昔日他根本看不起的燕國居然舉起合縱大旗來攻打自己,等到聯軍過境,齊湣王才匆忙任命觸子為將拒敵。聯軍來勢洶洶,而齊軍因為常年作戰和準備不足根本不可匹敵,觸子深知要暫避鋒芒,打算利用濟水天險和聯軍對峙,然后等待聯軍出現破綻再予以打擊。但齊湣王被昔日的勢如破竹沖昏了頭腦,他痛斥“消極”的觸子,還強迫士兵死戰,甚至挖祖墳、行殺戮相威脅,將卒離心的齊軍大敗,齊國國都臨淄也被攻破。
國破家亡后齊湣王逃到了衛國,受到禮遇,但這位逃命的王顯然沒有一點謙卑的想法,他傲慢無禮,被衛國人趕了出去。齊湣王又逃到鄒國、魯國,都因為狂傲被拒之門外。后來楚頃襄王派將軍淖齒率兵入齊,名義上是助齊復國,但實際是想和燕國共同瓜分齊地,可憐的齊湣王還幻想著能夠借楚軍的力量抵抗燕軍,還給淖齒許諾要任其為相邦,但淖齒沒和這個一無所有的君王廢話太多,不久便殺了齊湣王,收回了之前被齊國占領的土地。
齊國興盛之快,衰敗之快,都因為齊湣王。阻擋秦國,滅亡宋國,南侵楚國,西擾三晉,齊國因為齊湣王呈現蒸蒸日上之勢,就在齊湣王做著統一天下的美夢時,或者他自己也想不明白,為何最弱的燕國敢成為合縱長,為何其余五國紛紛發兵,為何楚將淖齒不要齊國相邦的位置,將自己殺害。秦國能在合縱攻勢下屹立不倒,靠的是秦惠文王與張儀、秦昭襄王與范雎的君臣相知,樗里疾、白起等名將的死力效命,最重要的是秦惠文王、秦昭襄王都是頭腦清晰的賢明君王,而齊湣王傲慢無禮,齊國沒有堅定推行的國策,又缺少忠心為國的臣子,田文、蘇秦都是無義之人,由此可見齊國輸得不冤。
以上就是同樣是合縱,秦國連攻五次都沒影響,齊國為何一次就差點滅國?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同樣是合縱,秦國連攻五次都沒影響,齊國為何一次就差點滅國?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戰國齊秦爭霸,為何數次合縱沒打崩秦國、一次合縱就打癱了齊國?
戰國齊秦爭霸,為何數次合縱沒打崩秦國、一次合縱就打癱了齊國? 戰國之時,君德淺薄,為之謀策者,不得不因勢而為資,據時而為,故其辯,扶急持傾,為一切之權。 戰國齊。
戰國時期蘇秦提出合縱六國共抗秦國,為什么最后秦國還能滅掉六國呢?
所謂合縱,即是合眾弱以抗強!合縱連橫圍繞戰國列國爭霸而展開的斗爭策略,也是戰國士子們奔走六國名揚天下的最好途徑!雖然多次合縱然而最終秦國還是滅了六國統。
五國合縱攻秦為什么沒有齊國?
因為在之前在樂毅率領五國伐齊,差一點把齊國滅了。所以以后齊國對他們五國有仇恨了。 因為在之前在樂毅率領五國伐齊,差一點把齊國滅了。所以以后齊國對他們五。
齊國為什么沒有參加合縱伐秦?
因為齊國在最東面,由于齊國距離秦國較遠,中間還隔著趙國、韓國和魏國。 秦國攻打韓魏兩國本身對齊國影響也不大,威脅不大。 而且如果齊國要參與攻秦,要借道韓。
齊國幾十萬兵力怎么扛不住五國?
首先,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樂毅為上將軍,統率燕、秦、韓、趙、魏五國大軍攻打齊國。此戰,燕國、秦國、韓國、趙國、魏國這五國集中了20萬大軍。對此,在筆。
齊國為何沒參與最后一次合縱?
因為燕,趙,秦,韓,魏五國曾聯合伐齊,致使齊國元氣大傷。還有齊國為了保存實力,希望其他五國互相殘殺,彼此削弱實力 因為燕,趙,秦,韓,魏五國曾聯合伐齊,致使齊國。
為統一天下,秦國一直對各國虎視眈眈,為何唯獨對齊國友好如初?
從地緣看,秦國居西,楚國居南,齊國居東,燕國和趙國居北,此五國處于戰國七雄的四維邊區,避免了四戰之地的窘境,是最有希望一統中國的。 然而秦國以西有戎,。 合縱。
為什么九國合縱不敢打秦國?
例如各國之間的不講信義,不真誠,合作多是兩面三刀,沒有團結一致的行動;合縱聯盟諸國自身實力的不行,合縱最積極的韓、趙、魏三小國軍力實在不行;齊國、楚國和。
戰國末期,五國合縱為何不削弱秦國的勢力?
上次與老父一起看《將相和》,談到了秦國的強大,老父說為什么其它六個國家不聯合起來打秦國?赤壁之戰不是打退了曹操嘛。這是很多不太熟悉戰國史的人都會問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