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90后和00后不是自私了,而是社會大環境變了,人們的思維和社會價值觀也都改變了,不像以前那樣隨便了。他們的經濟壓力,社會壓力都很大,上有老下有小,所以不是他們自私了,是他們顧不過來。
人之初性本善,這是不變的真理,她,他們的變是時代,和社會,重要的是敎育,把我們的孩子從以上這幾種環景問題的出現,把孩子的心靈搶走了,如不加緊糾正,后來者更為嚴重。
并不是90后 00后自私了,而是社會發生了變化,90后之前的人的父母都是從大集體過來的,都一起受過窮,吃過苦,所以大集體結束后人們之間的關系還是特別親近,互相之前串個門,幫個忙也是常事,
90后和00后的生活環境與之前發生了很大變化,
首先是國家出臺的獨生子女政策,導致90和00后沒有兄弟姊妹,從小就是在一個孩子的環境中長大,習慣了一個人的環境,不像之前的人愛熱鬧,有什么事情全靠自己拿主意。
其次要說的是工作問題,以前的工作先是單位把員工當家人,員工分房,分福利,雖然掙得不多,但大家條件都差不多。現在找到工作,領導更多的是對員工畫餅,領導和普通員工的收入差距太大,員工也沒有歸屬感。
最后,至于戀愛結婚,這個我認為是生活壓力大,沒有安全感,在豐衣足食的條件下,誰也不愿意沒事找事。

我認為并不能算是自私。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生活節奏和準則,拿以前的那一套來衡量現在的90后和00后的人,是不合理的。
90后的大部分人,正是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贍養老人和撫養小孩的壓力很大,一份穩定的工作不一定能提供足夠的資金來分解壓力,那么,跳槽換工作就是更好的選擇。
現在最大的00后也才二十多歲,正是要好好感知這個世界的時候。不過,試問一份高薪酬的工作真的有那么好找嗎?在工作都不太穩定的時候,談及婚姻生子,真的不是什么好主意!因為,他們顧好自己就已經很吃力了。
有個朋友曾經和我聊過關于婚姻的問題,兩個人在一起后,要是發現沒有了任何共同話題,還要不要在一起?
我和朋友都一致的認為,最好不要。因為兩個人在一起后,除了生活上的雞毛蒜皮以外,還得面對現實里的其他問題,意見不和,講不到一起,就必定會發生爭吵。人的一輩子不過幾十載,要是吵吵鬧鬧的過一輩子,對雙方來說,都非常痛苦!
這個社會,大家的壓力都很大,希望還是能先照顧好自己,享受生活!

我覺得并不是90后和00自私。什么樣的時代造就什么樣的人。我們小的時候兄弟姐妹一大群,打打鬧鬧的長大了,彼此學會了相處和關心。我們上學結婚沒有多大的壓力,只要考上大學,國家就包分配。結婚的時候住的是單位的3間平房,一個月1.25元的房租。左鄰右舍來來往往,很是親近。

90后和00后自私,非也,是他們整體一代受教育高,學識高,認清了很多社會的矛盾和生活的意義。60年代和70年代的很多人名義上為他人、為人民和為社會,各種損失環境、撈利益,讓中低層生活在幸福的陷阱里,而自己卻潤出去了!
凝視

可以說,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這并不是特定時代的問題。同時,也有許多90后00后非常善良和關心社會。因此,不能一概而論地說他們都是自私的。
社會環境的改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都發生了變化。一些傳統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逐漸被放棄,個體主義和自我中心的思想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
社交媒體的影響。社交媒體的普及使得人們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和表現,追求短期內的關注和認可。這種追求往往會讓人們忽略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教育制度的變革。教育制度的變革也可能對年輕人的價值觀產生影響。一些人認為,當前的教育制度過于功利化,注重的是知識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道德素質的培養。
然而,以上因素也并不代表所有年輕人都是自私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個性,不能簡單地將某種特質歸咎于一個特定的年齡群體。
近年來,社會上對于90后和00后的年輕人的批評聲音頻繁出現,他們被指責為“自私自利”、“缺乏責任感”等等。那么,現在的90后和00后到底是自私了嗎?本文將從多個角度探討這個問題。
首先,從勞動就業的角度來看。90后、00后是中國改革開放后出生的一代人,他們所面臨的競爭和機會是前所未有的。據統計,他們每一個人都要面對更高的教育門檻和低收入的就業市場。因此,一些人會選擇自主創業或者尋求更好的機會和高收入。雖然這些決定有時候給了他們更多的自由和選擇的權力,但他們并不是不愿意為社會做出貢獻。相反,他們也在努力跟上時代的步伐,擁抱新技術和新經濟模式,并且積極創造價值。他們的選擇,是因為要在這樣的環境中獲得更好的利益,同時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資源,能夠創造更大的社會貢獻。
其次,從社會責任的角度來看。雖然有些90后、00后的人可能表現出了一些“自私”的特質,但他們并不是沒有同理心和社會責任感。這一代人也在積極參與各種公益、義工等活動,他們通過這些方式來為社會做出貢獻。比如,很多年輕人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文化傳承、教育支持等方面的活動;更多青年人也逐漸關注到LGBTQ群體、少數民族、特殊人群等問題,為他們爭取平等權利發聲,推進社會包容進程。他們的積極行動,創造了另一面青年的形象,不應因為個別“自私”的人而掩蓋。
再從文化意識的角度來看。相比較于老一輩的人,在現代社會中,年輕一代因逐步接受更開明、包容的價值觀,追求更多的個性空間,更多探索自我、追求獨立、自由的表達。在這種角度下,他們更加強調自己的獨立性和自我表達,對于傳統觀念的束縛更加厭惡。這一點,可能在一些人看來是自私和不負責任的表現,但我認為,這是一種更廣泛的文化現象的體現,也是社會、政治、普世價值的社會進步的體現。
從以上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注意到,現在的年輕人并不是沒有責任感和同理心的。他們的生存環境和發展條件與過去不同,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也表現在不同的方面。比方說,現在的年輕人更加注重環境友好、健康寵物(暴食潮)、公平鄰里等問題,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生態友好、多樣性文化等領域,他們的價值觀正在幫助這個國家和社會理解到某些方面的“偏見和錯誤”。
當然,“自私”這個詞并非是沒有道理的。一些年輕人確實表現出了自私、縱欲的現象。例如,一些不良網民或偏激的粉絲,他們在網絡上攻擊、言辭激烈的表現所代表的價值觀、行為習慣等也令人擔憂。然而,我們不能因為少數人的行為來籠統的刻畫整個年輕人群體。
綜上所述,雖然也有自私的表現,但現在的年輕人并不是如社會上所說的那么自私。他們在生存面臨困境的同時,也在努力實現自我與社會價值的平衡。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理性地表達異議,同時也支持他們在未來的道路上努力發掘和實現,畢竟他們是未來的生產力、思想的源頭和運動員,為我們賽道和歷史注入了新的氣息和能量。
人隨的環境的思想而改變,就像計劃生育,現在的人沒有再多子多福的觀念,而是認為有一個兩個最好,甚至無孩子也能過得幸福,是自私嗎?并不是,而是環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