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不停地變換,人也亦同。處于不同時期的人,也會不同。而三國之中東吳的領導人孫權也逃不過性情大變的結局,早年野心勃勃,有征討天下的雄心。可晚年卻漸漸變成了昏君,不但對臣下極為暴戾,還喜怒無常。孫權讓東吳眾將真真正正地體驗了一把伴君如伴虎。那么孫權的這一番轉變是為何呢?

孫權才少年時就繼承了父親和哥哥打下的基業。為了保住東吳的這一份基業,力求在群雄逐鹿之中分得一杯羹。年少的孫權兢兢業業、勵精圖治。曹操對孫權這個少年霸主的評價是“生子當如孫仲謀”,能得到一代梟雄曹操這般高的評價,孫權也是在青年一輩中極負盛名了。為了對抗劉備和曹操這兩個老狐貍,孫權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每一步都需謹慎,稍有不測便會陷東吳于萬劫不復。孫權雖然年輕,但卻會把事情想得面面俱到。

孫權自知年少,有許多的事情自己可能想的不周到。于是孫權廣開言路,讓群臣進諫,自己好從其中吸收精華。孫權還啟用了許多的人才,諸如呂蒙、周瑜、魯肅等。孫權及其信賴周瑜的計謀,赤壁之戰之中,孫權將其中的戰術策略方面全權交給了周瑜。而周瑜也在這場戰役中名聲大噪。對于呂蒙這個人才,孫權對其有過多次指導。呂蒙此人雖然驍勇善戰,但卻不愛讀書,孫權對呂蒙說道“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呂蒙以軍事繁多推辭了,但孫權還是不死心。孫權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后,呂蒙終于同意去鉆研學習了。這也就有了我們知道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孫權一方早期發展的挺好的,奪回荊州之后,東吳孫權權勢達到鼎盛時期。孫權稱帝時,曹操、劉備這些人都已逝去。魏、蜀、吳三方的爭霸有了一點停息的跡象。孫權的野心也漸漸被表面上的平靜消磨著。孫權的轉變是從自己的愛子孫登的逝去開始的。孫權對自己的繼承人孫登傾注了極大的心血,孫登的故去孫權極為心痛。
孫登死后,孫權打算立下一個繼承人。但在這次立儲上,朝中出現了分歧。一部分人支持孫和,另一部分人卻支持孫霸。雙方爭奪不休、僵持不下。孫權這時候看著涇渭分明的兩派勢力,心中極為不喜。在這場立儲之爭中,不但兩個爭儲的主體死亡,許多的大臣也因為連座,也死于這場立儲。自此,孫權徹底黑化,玩弄權術。
以上就是一代明君孫權,為何晚年卻變得昏庸無比呢?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一代明君孫權,為何晚年卻變得昏庸無比呢?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孫權為什么后期會變得昏庸了?
孫權是三國政權中最年輕的領導人,他的父親孫堅與曹操、劉備是同一代人,算起來他是曹操、劉備的兒子一輩的人,曹操曾經評價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稱贊孫權。
孫權晚年為什么會變得昏聵,大搞政治陰謀,連陸遜都不能獨善其身?
生子當如孫仲謀 東吳大帝孫權晚年為何會昏聵?聽小編細細說來 東吳大帝孫權,晚年為何變得昏庸?皆因一人之死。眾所周知,在古代時期一些士族都有一個想法:王。 ”。
孫權早年英明睿智,為何晚年在立太子問題上屢犯糊涂?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梟雄曹操對他的評價,孫權年輕時確實英明果敢,但是到老了在立太子這件事上確實是犯了糊涂,個人認為他犯的這個糊涂主要在于這幾個原因,。
家庭失和,大將隕落,孫權家的權力之爭為何會演化成如此結局?
在濡須口之時,曹操當著三軍將士的面說出那句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說起孫仲謀孫權,大家就會想起三國撿父兄基業的、那個方面長須,體態魁梧的江東守成君主。 (。
如何客觀評價孫權?
孫權是一個很能干的人——這是毛澤東的評價。 孫權在歷史上各大名家哪里都是好評,無論品德,才能,魄力,才藝,治國能力等等。下面是各朝代名家對孫權的評價 人。
三分魏蜀吳,存在感比較低的孫權,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物?
歷史上孫權是個怎樣的人? 歷史上孫權是個怎樣的人?忽略復雜的社會背景和政治關系,臉譜化看待歷史人物,尤其是知名人物在我國人民群眾中很有市場,尤其是在戲。 正。
孫權為什么不能統一天下?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經濟中心通常是在北方,人多,武器多。對于孫權統治下的東吳位于南方,而且在三國時期,東吳加上蜀國的兵力之和還不如魏國,在人口就沒有優勢。 東。
東吳皇帝孫皓為什么如此殘暴呢?
孫皓是三國時期,吳國最后一個皇帝,在位(公元264年一公元280年)十七年,本來是有一翻作為的,可是他當皇帝一年以后開始沉湎于酒色,大興土木營建宮室。孫皓另一。
漢末三國,曹操、劉備、孫權皆非庸主,為何他們的政權都是數代而亡?
天意乎?人禍乎?當真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乎”?縱觀歷朝,幾乎每個朝代都是開朝明君,然后就是富不過三代的趨勢,一代不如一代。如漢武帝那等雄姿英發的接班人。 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