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康熙皇帝在其61年的在位時間里,經歷了許多場影響深遠的戰爭,包括平定“三藩之亂”、打敗鄭氏集團收復臺灣、組織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抗擊沙俄侵略者等。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在這幾場戰爭中,康熙皇帝都是坐鎮北京指揮,并沒有親臨前線,可唯獨在面對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的時候,康熙一連三次都是御駕親征,直至將其徹底消滅。
而康熙之所以要親自率兵征討噶爾丹,并不是為了要昭示自己的英明與勇武,在他看來,噶爾丹的“身份”太過于特殊,并且是他本人以及整個大清王朝最為危險、也最為強大的敵人,這也就迫使康熙不得不在每一次面對噶爾丹的時候選擇御駕親征。
噶爾丹,其原本就是藏傳佛教的活佛,并憑借此身份迅速實現崛起與擴張。
其實早在噶爾丹出生之前,就已經建立了與藏傳佛教的深厚緣分。
噶爾丹的父親巴圖爾琿臺吉在很早的時候便與三世溫薩活佛所結識。在當時,三世溫薩活佛不僅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公認的高僧,更是四世班禪額爾德尼的老師,在所有藏傳佛教信眾中享有極高的聲望。
崇德八年(1643年),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三世溫薩活佛對巴圖爾琿臺吉的妻子、即噶爾丹生母玉姆夫人說,她生下的孩子便是自己的轉世,將襲承溫薩活佛世系。不久之后,三世溫薩活佛圓寂。
果然,在第二年、也就是順治元年(1644年)的時候,噶爾丹出生,而他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四世溫薩活佛,并且在其幼年的時候就以極為隆重的儀式被迎請到了西藏,開啟了活佛生涯。
順治十二年(1656年),12歲的噶爾丹正式前往日喀則札什倫布寺師從四世班禪額爾德尼,開始學習藏傳佛教教義。6年之后的康熙元年(1662年),四世班禪額爾德尼圓寂,噶爾丹轉到拉薩,拜五世達賴喇嘛為師,繼續學習了4年藏傳佛。在這期間除了接受五世達賴喇嘛的培養和教育外,噶爾丹還同日后的西藏地區的實際領導者、第巴桑結嘉措結為了摯友。
康熙五年(1666年),噶爾丹正式向五世達賴喇嘛告別,結束了西藏的求學生涯,回到了自己所在的蒙古準噶爾部開始傳播佛法,噶爾丹在蒙古諸部也就此開始建立自己的影響力。
然而噶爾丹的哥哥僧格在康熙九年(1670年)遭到暗殺,使得噶爾丹也迎來了自己人生的轉折點。

僧格死后,整個蒙古準噶爾部也隨即陷入到了巨大的混亂之中,曾經的部眾紛紛反叛,準備投靠其他蒙古部落。而這個時候的噶爾丹率領身邊僅有的二十名護衛,直接追上了反叛部隊,并帶頭沖鋒,殺向敵陣。結果當這些反叛的軍隊見到是四世溫薩活佛沖來時,沒有舉刀反抗,相反,全部都跪倒在地上向噶爾丹投降。
在這之后,噶爾丹便利用這樣的方式,將已然是一盤散沙的準噶爾部落重新統一了起來,并就此成為部落首領,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噶爾丹藏傳佛教活佛的身份。
康熙十一年(1672年),噶爾丹放棄了活佛的神職,正式還俗,同時也開始了對外的征戰與擴張。
康熙十五年(1676年),噶爾丹在達賴喇嘛的支持下,打敗了和碩特部首領鄂齊爾圖汗,確立了準噶爾在漠西蒙古四部的領導地位,就此建立準噶爾汗國。之后,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噶爾丹揮師南疆,橫掃由維吾爾人建立的葉爾羌汗國,統一了整個新疆地區。
在此之后,噶爾丹又不斷利用自己在藏傳佛教中的影響力,頻繁插手漠北喀爾喀蒙古諸部之間的事務,并且在他的挑唆下,札薩克圖汗與土謝圖汗開始兵戎相向。而噶爾丹則趁機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時候,突然率兵越過杭愛山,直接攻打土謝圖汗,進而降服了整個漠北蒙古,不愿臣服于噶爾丹的漠北蒙古部眾也都南逃到了長城以南的地區。
至此,噶爾丹和他的準噶爾汗國達到了勢力的最高峰。
面對噶爾丹,康熙必須選擇要御駕親征。
噶爾丹所在準噶爾部屬于漠西蒙古,也稱衛拉特蒙古,而“衛拉特”,實際上就是“瓦剌”的諧音,當年正是瓦剌首領也先制造了“土木堡之變”,俘虜了明英宗,并率兵圍攻北京城,險些將讓明朝就此滅亡。
而作為也先的后人,噶爾丹一直以來也有著重現先祖榮光,重新統一蒙古諸部,并不斷南下擴張的愿望。為此,還他曾“大言不慚”的向康熙皇帝寫信說“圣上君南,我掌北方”,計劃與康熙以長城為界,分庭而治。
而在此之前,康熙皇帝先后經歷了“平三藩”、“收臺灣”以及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確實無暇顧及噶爾丹。等到康熙真正意識到噶爾丹和他的準噶爾汗國的危險的時候,已經處在了生死存亡的邊緣,在這樣的危急局面下,他也只能選擇御駕親征,直面噶爾丹。
首先,就是噶爾丹那令人忌憚的“活佛”身份。
雖然噶爾丹已經不再擔任神職,但其影響力依舊存在,并且滿洲人和蒙古人都是信奉藏傳格魯派,在面對噶爾丹時,必然有所顧忌,甚至會選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所以,康熙御駕親征,很大程度上是要用自己“天子”的身份,來消弭噶爾丹作為“活佛”的影響力,從而形成震懾效果,以激勵士氣,確保戰爭的勝利。
其次,噶爾丹的實力太強大了,他是康熙一生之中所面對過的最強大也是最危險的對手。
當時的康熙統治下的大清王朝,實際控制的領土只有明朝時期的“兩京一十三省”以及關外的東北和內蒙地區,總面積也就是700多萬平方公里。而噶爾丹控制的區域,包括了今天的新疆、外蒙古全境以及部分中亞地區,再加上這個時候實際控制西藏、青海以及四川、甘肅部分地區的第巴桑結嘉措選擇支持噶爾丹,使得噶爾丹坐擁的勢力范圍也達到了近700多萬平方公里,可以說是與康熙“平分天下”。
與此同時,盡管已經與清政府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但沙俄仍妄圖進行侵略和擴張,于是在暗中給予了噶爾丹重要支持,包括提供了大量的錢糧、火器,特別是這些先進的火炮以及滑膛槍,極大的提升了準噶爾軍隊的戰斗力,在之后的戰爭中給予了清軍以重創,使之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再次,就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的“烏爾會河之戰”慘敗,給了康熙以極大的震撼。
噶爾丹親率兩萬多人的精銳騎兵部隊長驅直入,清朝大將阿爾尼率兩萬清軍主力前往迎戰阻擊,雙方在烏爾會河展開激戰,結果是噶爾丹大獲全勝,幾乎是將阿爾尼的部隊打了個全軍覆沒。
在這一戰中,準噶爾軍隊的勇猛,再加上沙俄暗中提供的武器裝備極為先進且威力巨大,這些都是康熙皇帝所始料未及的。
更為致命的是,經此之后,噶爾丹的先鋒部隊已經抵達了烏蘭布通地區(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西南部),距離北京不足千里,已然威脅到了北京的安全,這不得不讓康熙感到巨大的危機。
于是,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皇帝急忙調集五萬軍隊,兵分兩路,一路是由撫遠大將軍、裕親王福全統領的三萬大軍,出古北口,一路是由安北大將軍、恭親王常寧統領的兩萬大軍,出喜峰口,兩路大軍齊頭并進,企圖對噶爾丹形成夾擊之勢。同時,康熙又調盛京與吉林將軍麾下一萬主力部隊,從東向西,協同兩路大軍戰斗。

而康熙在兩路主力出發后,殿后隨行,這便是他第一次御駕親征噶爾丹。
三次御駕親征,康熙終于徹底消滅了噶爾丹。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決定大清王朝與準噶爾汗國之間生死命運的“烏蘭布通之戰”打響。
噶爾丹擺出“駝城防線”,利于火器進行陣地防守,清軍也在康熙“集中火力,攻其一點”的策略下發起沖鋒。最終清軍取得了戰爭的最終勝利,但也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康熙皇帝的親大舅佟國綱戰死,將領、士兵也是傷亡過半。
然而,由于福全的“失誤”,使得噶爾丹率殘部趁夜色逃走,康熙想要就此徹底消滅噶爾丹的希望落空。
此后經過六年的準備,康熙皇帝決定先發制人,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的時候,親率三路大軍主動出擊奔向噶爾丹而來,康熙本人更是坐鎮中路直接指揮大軍,與噶爾丹正面交鋒。最終的結果是康熙大獲全勝,噶爾丹僅率數十人逃離,從此再也無法東山再起了。
一年之后,也就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當康熙皇帝得知噶爾丹逃竄到了寧夏地區后,隨即再一次帶兵親征,渡過黃河,直撲噶爾丹而來。這個時候的噶爾丹已經是眾叛親離,在絕望中,噶爾丹選擇了服毒自盡,結束了其頗具傳奇色彩的一生。
至此,康熙皇帝算是徹底消滅了他一生中最為強大的對手和敵人噶爾丹。
康熙皇帝連續三次御駕親征,極大的激勵了士氣,同時,大清王朝在整體國力上,確實也要比噶爾丹的準噶爾汗國強盛許多,這些都是康熙能夠最終戰勝噶爾丹的重要因素。
而實際上,噶爾丹之所以會短短幾年之內迅速敗亡,還有兩個因素是不能忽視的。
其一,是噶爾丹對于自己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迫害,最終導致了“后院起火”。
由于噶爾丹聽信謠言,在沒有經過任何調查的情況下,就殺掉了自己哥哥僧格的兒子索諾木阿拉布坦,隨后又迫害另外一個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并搶奪了他的妻子。這最終導致了策妄阿拉布坦以及眾多僧格舊部的不滿,準噶爾內部就此分裂。
而就在噶爾丹與康熙在烏蘭布通決戰之前,策妄阿拉布坦率兵一舉橫掃噶爾丹的在準噶爾地區的“老巢”, “盡收噶爾丹之妻子人民而去”,極大的擾亂并牽制了噶爾丹,成為康熙能夠取得“烏蘭布通之戰”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二,就是噶爾丹對其他蒙古部落的部眾進行了殘酷壓迫,從而招致了巨大的不滿。
特別是在“烏蘭布通之戰”后,噶爾丹退回漠北,對漠北諸部進行了更加殘酷的掠奪與壓迫,使得噶爾丹盡失漠北民心。而當他敗退到寧夏的時候,不僅不再得到蒙古部落的擁護,反而遭遇到了持續不斷的抵抗與斗爭。而康熙也是在得到噶爾丹壓迫的蒙古部落的“揭發”和“帶領”下,直撲噶爾丹而來,最終導致了噶爾丹在眾叛親離中自盡而亡。
以上就是讓康熙御駕親征三次的噶爾丹,最后怎么死的?的內容,下面小編又整理了網友對讓康熙御駕親征三次的噶爾丹,最后怎么死的?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三征噶爾丹的結局是什么?
噶爾丹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服毒自殺而死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康熙鑒于噶爾丹拒不投降,再次下詔親征。噶爾丹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服毒自殺而死,至此康。
讓康熙御駕親征三次的噶爾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一 虔誠的喇嘛教徒,卻被最尊敬的人欺騙操縱 先來說一下西藏地區的宗教背景。 佛教傳到中國后,迅速被各個底層所接受,成為中國信徒最多的宗教,“南朝四百八十。
噶爾丹做了什么,為何康熙要親自征討他?
康熙皇帝,是中國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并且開創了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后一個盛世——“康雍乾盛世”,在他前后長達六十一年的帝王生涯中,擒鰲拜、平三藩、收臺。
康熙三次親征葛爾丹是哪三次?一次是烏蘭布通之戰,一次是昭莫多之戰?
第一次是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烏蘭布通之戰,清軍大破噶爾丹以萬余駱駝組成的防御營地(駝城),噶爾丹敗歸科布多,伺機而動。 第二次是康熙三十五年(1696。 第。
康熙兩次大敗噶爾丹為什么沒能統一西北地區?
導讀:其實這個問題也好解釋,準噶爾此時已經由原來的部落轉變成為了一個汗國的國家機制。而噶爾丹不過是這個汗國的首任君主。即使噶爾丹大敗甚至說被殺掉,只要。
蒙古國葛爾丹是如何被清朝所滅?
歷史上的記載 葛爾丹暴病而亡(一說勢窮服毒自盡)。 清代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琿臺吉第六子。康熙九年(1670),其兄僧格在準噶爾貴族內訌中被殺。次。
淺談康熙皇帝為何御駕親征葛爾丹?
清前期的皇帝還是很值得我們欽佩的,特別是康、雍、乾三位皇帝,論文治武功,也當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帝王了。而康熙為何御駕親征噶爾丹,應當從以下兩個方。
噶爾丹雄心如成吉思汗,實力強勁無比,為何最后卻敗給了康熙?
噶爾丹確實算得上是一代梟雄,只可惜生錯了年代,遇上了康熙這樣強勁的對手。他是也先的后裔,其父巴圖爾琿臺吉是衛拉特蒙古四大部落之一的準噶爾部首領。這里先。
康熙的大臣噶禮是怎么死的?
噶禮曾擔任過兩江總督,早年頗受康熙皇帝的重用。至于噶禮的死因令人非常不解,他竟然是因為企圖毒殺母親,被其母告發后,康熙皇帝憤怒之下將其賜死,據說為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