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hthf1"></strike><th id="hthf1"><video id="hthf1"></video></th>
<strike id="hthf1"></strike>
<strike id="hthf1"><i id="hthf1"><cite id="hthf1"></cite></i></strike>
<span id="hthf1"><i id="hthf1"><cite id="hthf1"></cite></i></span>
<strike id="hthf1"><i id="hthf1"></i></strike> <strike id="hthf1"><dl id="hthf1"><del id="hthf1"></del></dl></strike><strike id="hthf1"><i id="hthf1"><del id="hthf1"></del></i></strike><strike id="hthf1"></strike><strike id="hthf1"></strike>
<strike id="hthf1"><i id="hthf1"></i></strike>
<strike id="hthf1"><i id="hthf1"></i></strike>
<span id="hthf1"></span><ruby id="hthf1"><i id="hthf1"></i></ruby>
<strike id="hthf1"><dl id="hthf1"><del id="hthf1"></del></dl></strike>
<span id="hthf1"><video id="hthf1"></video></span>
<span id="hthf1"><dl id="hthf1"></dl></span>
<strike id="hthf1"></strike>
<strike id="hthf1"><i id="hthf1"></i></strike>
<strike id="hthf1"><i id="hthf1"></i></strike>
<strike id="hthf1"><dl id="hthf1"><del id="hthf1"></del></dl></strike>
<strike id="hthf1"></strike>

正能量網

太全了,立春最應該干啥?


2018.2.4 星期日

農歷:臘月十九

丁酋【雞】年

甲寅月 丁卯日

立春

2018年立春時間:

2月4日 05:28:25,農歷2017年十二月(大)十九。


立春,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

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春天你好

立春時,斗指東北。

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即太陽到達黃經315°時;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立春的含意是開始進入春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01


立春的含義


東風解凍: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

蟄蟲始振: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

魚陟負冰:河里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俗話說:“春打五九尾,春打六九頭。”即“立春”之日不在“五九尾”便在“六九頭”。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趨于上升或增多。


立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



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區仍會有霜凍出現,少數年份還會有“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業生產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



人們常愛尋覓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條上探出頭來的芽苞,“嫩于金色軟于絲”;那泥土中躍躍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風吹又生”;而為著奪取新豐收在田野中辛勤勞動的人們,正在用雙手創造真正的春天。




02


立春的歷史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

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后,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后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

明代王象晉《群芳譜》記載:“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黃河中下游農業生產與氣候關系的全過程。



立春作為節令早在春秋時就有了,那時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個節令,到了《禮記·月令》一書和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訓》中,才有24個節氣的記載。


在漢代前歷法曾多次變革,那時曾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定為春節,意思是春天從此開始。這種叫法曾延續了兩千多年,直到1913年,當時的國民政府正式下了一個文件,明確每年的正月初一為春節。此后立春日,僅作為24個節氣之一存在并傳承至今。


立春之日,晚上七點仰望星空,可見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東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稱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03



立春習俗


立春是古代朝野極其重視的重要節日。

立春當天,五更之后,天亮以前,兒童開始起床,相互呼叫:“賣春困!” 黎明,地方官員率領當地農夫祭祀神農,祀畢,親自下田耕種。

農戶橄打長秧鼓,檢查農具。



煮白芷、桃皮、青木香為湯,用來沐浴。

養蜂人整理養蜂用具,準備割蜜、分封。

吃春餅生萊,就著小蔥吃酒,吃紅蘿卜‘燒樟葉,燒煮茶葉。

兒童塑土牛,貼“宜春”二宇于門,踢毽子。拔河。

本日適宜行嫁娶以及冠禮。

開始賞梅。梅花、寶珠茶、山茶、鐵桿海案、瑞香、報春、木瓜等上市。


朝野的重視又使立春這日產生和傳衍出許多豐富的習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打春牛、搶春

打春牛,在民間又稱為“鞭春牛”、“鞭土牛”。這一習俗可以追溯到上古。《禮記·月令·季冬》中記載的“命有司大灘,旁碟,出土牛,以送寒氣”,應當是古代“打春牛”的濫觴。
  

到了唐代,“執杖鞭牛”的習俗又成為立春日的重要景觀。所謂“執杖鞭牛”,就是在祭祀儀式完畢后,拿鞭子抽打用土堆雕成的牛。
 

 

唐代大詩人元鎮的《生春》一詩中就有“鞭牛縣門外,爭土蓋春蠶”之句,這恐怕就是對當時這一習俗的生動描繪。到了宋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了《土牛經》之后,這一風俗更是廣為傳播和流行。清康熙時期的《濟南府志·歲時》中對打春牛習俗的記載更加詳盡:“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于東郊。作五辛盤,俗名春盤,飲春酒,替春花。里人、行戶扮為漁樵耕諸戲劇,結彩為春樓,而市I小兒,著彩衣,戴鬼面,往來跳舞,亦古人鄉灘之遺也。立春日,官吏各具彩仗,擊土牛者三,謂之鞭春,以示勸農之意焉。為小春牛,遍送絡紳家,及門鳴鼓樂以獻,謂之送春。”看來,在古代立春日“打春牛”活動中,官方和民間還有眾多的其他祈豐驅災活動相伴。



由上述可知,立春日打春牛的意義,不只是送寒氣,促春耕,也有祈福驅災的含義在內。因此,各地對這一活動極其重視,制作春牛的的材料也各不相同,有用土堆雕的,也有用秸稈和紙扎糊成的“紙牛”。打春牛之后還有搶春的風俗,即把土牛打碎后,人人爭搶春牛土搬撒到自己的田中,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最吉利。浙江境內迎春牛的習俗是,迎春牛時,觀看的民眾依次向春牛叩頭,祭拜完畢,眾百姓一擁而上,爭相將春牛弄碎,將搶得的春牛泥土帶回家撒在牛欄內。山西晉南一帶則用“紙牛”祭春,并在牛腹中裝滿五谷雜糧、紅棗、栗子、核桃、花生等干果,紙牛被抽打碎裂后讓孩子們爭搶而食,形成“搶春”的又一種習俗。



在農耕時代,牛是農家最重要生產工具,在立春日拜土牛,并爭搶堆砌土牛的土和紙牛腹中的五谷雜糧和干果,既是表達對耕牛的尊重和敬意,也是用牛的任勞任怨、埋頭耕耘的精神來激勵自己在新的一年中開拓奮進。



2咬春

“咬春”的風俗早在唐代就已經盛行,大詩人杜甫在《立春》一詩中說:“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詩中所謂“春日春盤細生菜”、“菜傳纖手送青絲”等句就是描述當時立春日咬春的習俗。將春卷列為立春日食品,始于唐,盛于宋。岑參有詩道:“汝南遙倚望,早去及春盤。”宋朝蘇軾有:“青蓄黃菲試春盤。”金朝元好問亦有:“里社春盤巧欲爭,裁紅暈碧動春情。”這些詩句用意都在迎新。



據周密《武林舊事》記載:“(春卷)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由此可知,古人對于春卷的考究程度以及對“咬春”活動的重視。


昔時立春之日,朝廷用春盤頒賜臣下,制作極為精巧。宋朝、明朝均如此。(宋史·禮志》中記載:“立春賜春盤。”<燕都游覽志》則有:“凡立春日,于午門,賜百官春餅。”據《乾淳歲時記》記載,由后苑所制的春盤,每盤價值數萬錢。馮應京《月令廣義》中寫著:“春餅者,薄劑熔菜肉裹食也。”江南通稱為春卷,大多在油鍋中煎炸而成,也有用面粉烙成薄餅,卷物而食之,所以又叫薄餅。


《隨園食譜》有:“山東孔藩臺家,制薄餅,薄若蟬翼,大若茶盤,柔膩絕倫。”又有:“秦人制小錫雄,裝餅三十張,每客一罐,餅小如柑,雄有蓋,可以貯餡,用炒肉絲,其細如發,蔥亦如之,豬羊并用,號日西餅。”近年,考究的人多用火腿、蝦仁、雞肉、蟹粉、冬筍、肉絲等作為餡料,制成春餅,用來款待客人,尤為風行。



咬春的習俗一直到今天,仍在各地流傳沿襲。

咬春講的是在立春日的飲食。

立春對農時的重要性,決定在立春日的飲食也比較講究。農人的飲食講究和耕種土地上生長出的各種產品是聯系在一起的。

每逢立春,家家都要備上美味可口的春卷,配以蘿卜、生菜等新鮮蔬菜調配的菜肴。蘿卜以及“五辛盤”等新鮮蔬菜食物,在中醫看來都是屬于“驅寒殺菌、健脾寬胃”的飲食,在象征冬去春的“立春”日吃這些菜蔬,既象征著對美好新生活的追求,又表達著對來春“五谷豐登、人畜興旺”的期盼。 



一般人家這日講究吃蘿卜或生菜以及由蔥、蒜、芥、姜、韭五種辛辣味的菜拼成“五辛盤”;用菜作餡,用小麥面作皮包成的鋪蓋卷形狀的食品稱為“春卷”,可蒸可炸。人們食用這樣的食品稱為“咬春”或“吃春盤”。也有的地方在這一天吃用素餡包的餃子,也稱為咬春。古俗這一天忌吃葷,以表達對耕牛五畜和各種動物的尊重,也表示這個季節各種動物已進入繁殖期禁止獵殺的意思。



供春季食用的蘿卜,多在上一年晚秋播種。蘿卜根部肥大,味甘質脆,顏色發紅的還可以順氣醒睡,化痰清熱,健身美容。蘿卜生吃最好,汁水越多,功效越好。患有胃酸的,最好能每餐生吃紅蘿卜,尤其以鮮嫩者為佳。我國北方,立春日盛行吃蘿卜,據說可以解春困。《城北集詩注)說北京的風俗皆在立春吃蘿卜,叫作咬春。此時,往往半夜中,街市仍然有人出售蘿卜,并叫賣著“賽過脆梨!”彭蘊章《幽州土風吟·咬春詞》中寫著:“蘿卜辛,名咬春,此是古人菜根意,可愧一食萬錢人,食萬錢,態游戲,笙歌歲里朝朝醉,不到山村水邊去,九十韶光睡夢中。春人誰識春滋味。”



3矜恤緩刑

我國古代在立春之前,均有對囚徒減免刑罰、憐憫撫恤的行為。《禮記·月令》中寫有:“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犧牲毋用化,禁止伐木,毋毅巢,毋殺孩蟲、胎夭、飛鳥,毋度,毋卵。”漢朝在文帝、章帝、明帝執政時,經常下詔,撫恤囚犯,減免刑罰,救濟輝寡孤獨。例如漢章帝元和二年,曾經下詔三公日:“方春生養,萬物革甲,宜助萌陽,以育時物,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驗,及吏人條書相告,不得聽受,冀以息事寧人,敬奉天氣。”



古人認為,春天陽氣生發,萬物開始生長,如果唯獨人類除外,便不合情理,所以《禮記·郊特牲》有“春饗孤子”之句。《春秋繁露·治水五行》中亦有:“立春出輕繁,去拘留,除栓桔,開閉閡,通障塞,存幼孤,矜寡獨。”這些都有因時教化的意思。


所以,在古代,時常于立春前一星期,由各級官員將所有積壓案件逐一處理,并視案情輕重,對“罪非殊死”的一些案犯,酌情減免刑罰,目的在于使人精神振作,并增益人口。對自首之人,允許悔過自新,以示與歲更新。


4迎春

立春前一日,先要迎春。春至而萬物生。古人把農事叫作春事,農忙叫作春忙。《書傳》中記載:“冬寒無事,并人室處,春事既起,丁壯就功。”黃庭堅有詩寫道:“田園恰恰值春忙。”春天又是播種的時節,因此,說到耕地,也應該稱為春耕。



我國是農業國家,對于節令,極為重視。迎春的禮儀,在《月令》中有所記載,到東漢明帝時逐漸完備,后世更將它列人祀典。地方上的官員也簫舉行迎春典禮,時間都在立春前一日。而在民間,迎春的儀式更是鋪張盛大,十分熱烈,其宗旨一方面在于勸農務耕,注重生六一方面示人須珍惜韶光,不要辜負一年之中的最好季節。


5走馬

走馬就是跑馬,即騎馬,盛行于唐玄宗時。當時有人因此說道:“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北方人自古因地理地勢的緣故,大多喜好騎馬。


6蹴鞠

蹴鞠在古代極為盛行,相傳起源于黃帝時。《史記》:“處后毗鞠。”《后漢書》:“六博蹴鞠。”《漢書·藝文志》有關于at鞠的文字二十五篇,顏師古在注釋中寫道:“鞠以韋(皮革)為之,實之以物,踢以為戲。蹴鞠陳力之事,在昔附于兵法。”《太平御覽》引用《三倉解話》稱:“鞠,毛丸,可踢戲。”



蹴鞠,就是如今的踢球。漢朝時做這種游戲,要在地上挖出洞窟,把球踢人其中,又因為球很容易跑到別的地方,需要奮力追逐,所以還要挖出一條界線,示限制。(可參見《后漢書》中的〈戚夫人傳》及《霍去病傳》)隋唐時有專門的球場,寬廣平坦,和今天的運動場沒什么差異。毗鞠的時候,把兩根數丈高的竹竿插在地上,并用網把竹竿網住,作為球門,以能踢進球的為勝。踢球的人分為左右兩隊,相互比賽。

還有一種稱為踏球的娛樂,即用腳蹬踩在球上,拐彎奔跑。《唐語林·卷五》:“今樂人又有蹋球之戲,作彩畫木球,高一二尺,女伎登躡。球宛轉而行,縈回來去,無不如意,蓋古蹋鞠之遺事也。”明朝汪云程著有《蹴鞠圖譜》,上面羅列的規則很是詳細,涉及分左右兩隊、球門、社規以及踢法等許多細則。及至南宋臨安,蹴鞠打球已皆有社團。


7春臺戲


各地民間舉行種種娛樂活動,用以迎接春氣,預兆豐牽。人們在開曠之處搭臺,聚資請戲班表演,祈福農祥,稱為春臺戲‘賣春困立春過后,天氣漸漸和暖,往往使人容易隨睡,易于徽惰。兒童于立春當日應特別早起,高呼:“賣春困!”用以振作精神。宋朝陸游有《歲薯》之詩:“從今春困不須賣,睡到日高三丈時。”此外,還有《歲首書事》,“賣困兒童起五更”,詩后自加注解:“立春未明,相呼’賣春困‘,亦舊俗也。”


8理農具

立春過后,即將開始耕種。農家須把農具歸類整理,可以使用的收拾整齊,不能使用的重新購買。宋朝陸游有詩道:“立春新戲歲,最先理農器。”農家在試驗農具的時候,敲鼓慶賀,叫作長秧鼓,意在希望秧長禾秀,收成豐盛。


9浴蘭湯


白芷性質辛溫,能夠解肌發表,散除風燥濕,使全身血行增速,潤澤膚色,可以用來敷臉。桃皮味苦性平,能治療心腹疼痛,解蠱蟲,辟疫房。青木香,就是馬兜鈴的根,性質辛、苦、冷,能夠散除風濕,解毒清熱,消腫,還能夠治療皮膚病、惡蛇咬傷,醫家常用作解毒藥。相傳,在立春之日,用以上三味藥物煎湯沐浴,全年都會少生疾病。


10養蜂


立春之后。天氣日漸回暖,植物萌芽開花,此時,原本潛伏在巢內過冬的蜂群,也會逐漸開始活動。所以,近日應檢查巢房,加以整理,并準備好割蜂蜜和分封所需要的一切器具,例如巢箱、繼箱、隔王板、捕蜂器、蜂帚、熏煙器、面具、手套、割蜜刀、蜂王籠、給餌器等,以便各項工作順利進行。至于剛開始養蜂的人,由于經驗不多。管理未熟,在春天開始入手,由于天氣溫和,即使小有疏忽,也不會輕易導致失敗,尤為便利。


11天子躬耕

在古代,天子諸侯都有親耕措田的禮儀。精田是古代天子諸侯征用民力耕種的田地。典籍中記載,天子有精田千畝,諸侯百畝。《禮記·月令》關于孟春載有:“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擇元辰,天子親載來耙,措之于參保介之御間,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保介,即衣甲;參,即所乘之馬。這句話是說,勇士身披盔甲陪乘,以保護君王,農具放在馬匹與駕車者之間。漢文帝、景帝時,先后頒布詔令,告示全國“聯躬耕以給宗廟粟盛”,又說“聯親耕為天下先”。



從那時起,皇帝于立春皆親自在精田耕種,祭祀先農,又建造精田倉,把收上來的谷物全都用來祭祀,作為集盛,也就是供奉的食物。此后歷代遵循這種規矩,只在時間上小有差異,或者正月,或者二月不等。漢章帝、唐太宗、晉武帝時都用正月,漢明帝、齊武帝則用二月。


到了清朝,從雍正五年開始,京師以及各府、州、縣都要在當地東郊選擇潔凈豐腆的田地,修建先農壇。壇內開辟有措田四畝九分,耕牛一頭,農具一副,挑選勤勞謹慎的農夫兩名,免除他們的差役,酌情給予口糧,讓他們在農壇里看守灌溉,地里的收人都用作祭祀,以為粟盛。每年二月,挑選一個屬吉的亥日,在黎明時分。由官員率領本地德高望重的長者以及農夫代表,在先農壇恭敬致祭,祭祀完畢,官員脫下蟒袍,按照九卿耕種的條例,行九推禮,農具為赤色,牛為黑色,種箱為青色。在縣上,由知縣扶犁,典史播種,德高望重的老者一人牽牛,奏慶賀豐年的禮樂,九推九返,最后由農夫將田地全部耕完,所用的種子,應悉數按照當地的土地性質,精心挑選。儀式非常隆重。


12食蔥


生蔥能使皮膚生機暢順,柔滑細膩,促進血液循環,鎮定神經過敏,還能使人生熱發汗,抵杭惡寒,預防感冒。與酒配合食用,可以暢通五臟。



13貼春字

在門楣上貼“宜春”二字,是為了預兆新春嘉福。


14塑土牛

小孩塑小土牛,意在贊美春牛的勤勞強健。


15接春

樟葉就是樟樹的葉子,性質辛溫,香氣辛烈。燒樟葉可以辟邪,除濕氣,殺蟲。本日,浙江東部的人多在庭院里燒樟樹葉,使其僻啪作響,傳說可以祛陰邪,俗稱接春,也稱烽春。


16煨春

茶葉,性質溫苦,微寒。飲茶能夠清熱,降火,消食,醒睡,還能治疾瘡,利小便,去痰熱,止濕,令人少睡有力,治療疲勞性神經衰弱。把茶煎成濃汁飲用,可幫助吐出風熱痰涎。茶汁具有強大的殺菌功用,常飲可以預防傳染病。本日煎茗,意在宜達陽氣,振作精神,俗稱煨春。


17剪花彩

修剪彩紙,以之為花果形象,這種技藝在漢朝就已十分發達。東漢王符在《潛夫論》中曾譏諷花彩之費,可見當時剪彩即已盛行。晉代新野君一族,以剪花為業,用染色的絲絹制成芙蓉花,將蠟捻成菱藕的形狀,所剪的梅花更宛若實物。晉惠帝曾下令宮女用染成五彩的通草花插在發髻上,作為裝飾。荊楚一帶的民俗,皆于立春之日,剪出彩燕戴在頭上。



唐朝制度,立春日郎官、御史以上的官員,賜“春羅蟠勝”,對宰輔、親王、近臣,賜“金銀播勝”,入宮拜賀之后就可以帶回家里。民間剪彩做成春蟠替在頭上。唐中宗景龍年間,立春日出剪彩花;景龍四年正月八日立春。中宗下令侍臣迎春,大內派出彩花,每人賞賜一枝。


《酉陽雜姐》載:“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紙為小播,或懸于佳人之首。或綴于花下,又剪為春蝶春錢春勝以戲之。”該風俗直至宋朝未改。歐陽修有詩寫道:“共喜釵頭燕已來。”王曾《春帖子》中寫有:“彩燕迎春人鬢飛。”南宋臨安立春這天,女子都喜歡做春播、春勝,縷以金線,色彩相錯。做成紫燕黃蝶之類,用以贈送親朋。


18拔河

拔河,即拖鉤,一名牽鉤。原本是荊楚地區的風俗。唐朝封泊我封氏聞見錄》:“拔河古謂之牽鉤。襄漢風俗,常以正月望日為之。相傳楚將伐吳,以此教戰。古用蔑纜,今民則用大麻繩,長四五十丈,兩頭分系小索數百條。分二朋,兩相齊挽。當大繩之中,立大旗為界,震鼓叫囂,使相牽引,以卻者為勝,就者為輸,名曰拔河。”晉唐時盛行。



唐代兵士、宮女以及宰相、將軍等,多以此為戲。《唐書·卷五·兵志》:“六軍宿衛,皆市人,富者販增彩,食果肉,壯者為角抵、拔河、翹木、扛鐵之戲。及祿山反,皆不能受甲矣。”《唐書,卷四·則天本紀》有:“景龍三年二月己丑,及皇后幸宣武門,觀宮女拔河,為宮市以嬉。”景龍四年“及后妃宮主,觀三品以上拔河”。


到中宗、玄宗時,拔河規模更大,挽繩的多至千余人,呼聲震天,觀者驚駭。當時考為進士的河東薛勝寫有《拔河賦》,用以記錄當時的壯觀景象,人人競相傳閱。


19春亂

古時之人舉行婚禮。多在春季,《詩經》有“桃之夭夭”“宜其室家”之句。立春是萬物回春的日子,凡是之前嫁娶失時的,今日可以舉辦婚禮,取意春到人間,萬物滋育。廣州一帶俗稱為春亂。


20行冠禮



冠禮是禮儀的開始,不可不恭敬謹慎。在古代,男子二十而冠,表示有了成人的資格。可以結婚,也可以人仕。至于民間風俗,男子到了十五歲,在歲首、清明、冬至,都可以舉行冠禮,拜天地宗祠以及君長。為了方便的緣故,已經到了適婚年齡,并且即將成婚的,也可以在婚禮吉期同時舉行冠禮。故亦可在立春日舉行冠禮,取意三陽開泰,萬象更新,也寄托了對青年男子勇猛進取的美好祝愿。


21梅花信

本月俗稱為梅花信。一年二十四番花信風,梅信最早。春梅的開放時間,因氣候和土地關系,各地不同,大致是在立春之后開始盛開。近代廣東惠州的羅浮山,廣東南雄的大庚嶺,福建泉州的梅花山,廣西桂林,四川成都的草堂以及百花潭,都以梅花著稱。此外,南京的陵園,無錫的梅園,蘇州的鄧尉山,杭州的孤山、超山,每逢春初,梅花盛開,紅英綠等,相間萬重。堪稱香國。




04



立春諺語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立春天氣晴,百物好收成。  

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  

立春晴,一春晴。  

立春下,一春下。  

立春陰,花倒春。  

立春晴,雨水多。  

立春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  

立春不晴,還要冷一月零。  

立春下雨是反春(指春后有冷雨),立眷無雨是豐年。  

人誤地一天,地誤人一年。  

打春凍人不凍水。  

吃了立春飯,

一天暖一天。



(1)立春落雨至清明。  

寓意:立春那一天如果下雨,預示直到清明前都會多雨。  

(2)立春打雷,十處豬欄九處空。  

離意:立春開始響雷,六畜不安。  

(3)正月展春流。  

窩意:立春以后,潮汐的海流會加大。  

(4)春天后母面。  

窩意:入春以后,天氣就像后母的臉色,陰晴冷暖無常。  

(5)春霧曝死鬼,夏霧做大水。  

寓意:春天降霧說明天會放晴,而夏天降霧則會雨澇成災。  

(6)立春趕春氣。

寓意:立春之后萬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開始蒸發,明示世人春天已降臨。  


 

(7)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  

寓意:初一如果下雨,初二就會放晴;初三如果下雨則可能會一直下到十五。  

(8)雨澆上元燈,日曬清明日。  

離意:上元日(陰歷正月初一)下雨,清明定會是晴天。  

(9)早春晚播田。  

寓意: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內意為早春,如果要播種不要過早也不要過遲,要按季節行事。  

(10)立春天氣晴,百事好收成。  

寓意:如果立春這一天天氣晴朗,一定會有一個好收成。



(11)立春晴,雨水均。  

寓意:如果立春這一天天氣晴朗,以后便會風調雨順。  

(12)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費力。  

離意:立春是睛天,說明以后的天氣風雨相宜,適合耕田。  

(13)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濕濕到清明。  

寓意:如果立春這一天下雨,很容易斷斷續續下到清明。  

(14)雨琳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  

寓意:立春之日下雨,將持續很多天,影響種莊稼。  

(15)吃了立春飯,一天暖一天。  

寓意:立春以后,天氣會逐漸援和起來。  

(16)立春打了霜,當春會爛秧。  

離意:如果立春降霜,這一年的整個春天農作物都長不好。  

(17}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

寓意:立春開始打雷,驚蟄時會連續下雨。 


   

(18)臘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遲。  

寓意:如果在臘月里立春,雨水會來得早;如果是在正月里立春,雨水會來得晚一些。  

(19)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  

寓意:春天氣溫低則雨多,冬天氣溫低則雨少。  

(20)打春凍人不凍水。  

寓意:立春之后天氣仍然很冷,但是溫度都在0度以上,水已不結冰了。


(21)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  

寓意:立春開始下雨,就該起早貪黑種田了。  

(22)打春下大雪,百日還大雨。  

離意:立春了還在下雪,那么立春之后還會有大雨。  

(23)春寒雨庵咫,夏寒雨斷流。  

寓意:立春天氣寒冷,以后會雨水不斷;立夏天氣寒涼,以后的雨水就不多了。  

(24)立春熱過勁,轉冷雪紛紛。  

窩意:立春如果溫度太高,冷空氣一到就會使天氣驟冷甚至會下雪。  

(25)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  

寓意:立春是一年的開端,要早早安排好地里的農活。 


 

(26)立春北風雨水多,立春東風回暖早,立春西風回暖遲。  

寓意:立春刮北風,雨水會降得多;立春刮東風,天氣會暖得快;立春刮西風,天氣還會冷一段時間。  

(27)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現倒春寒。  

寓意:立春后如果天氣轉暖快,人們會覺得很舒適,以至于感覺春天已經到來了,而此時常常會出現冷空氣的入侵,氣溫還會下降。

(28)春脖長,回春晚,一般少有倒春寒。  

寓意:立春后如果天氣轉暖慢,人們會覺得些許不舒適,容易感到春天來得很慢,而此時卻很少會出現冷空氣入侵導致氣溫下降的現象。




05



立春的詩句


我國古人向有立春詠詩的傳統。《廣群芳譜·天時譜》楊維禎詩:“今朝立春好天氣,況是太平朝野時。”寫的就是立春習俗。


立春之日,吟詩詠詞是古人傳統。與立春相關的詩詞歌賦、民間諺語也是異彩紛呈。


春是萬物復蘇的季節,詩意沐浴春風而萌動。查閱《全唐詩》,可以發現在詩歌題目中明確說明寫于立春這一天的詩歌就達52首之多,上自皇帝重臣、下到落魄詩人,都曾大發雅興。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闌干”,都是立春詩和關于春天的詩中名句。


據史料記載,720年前的丙戌狗年,宋末元初幾位詩人曾以《春日田園雜興》為題,廣泛征詩,最后竟得詩2735卷。


立春吟詠,詩人常為淳樸的民俗民風所感染,狀景抒情,直書胸臆,下面是立春詩詞鑒賞及立春的詩句。


《立春日》

  【】 陸游
  日出風和宿醉醒,山家樂事滿系齡。
  年豐臘雪經三白,地唆春郊已遍青。
  菜細簇花宣薄餅,湖村好景吟難盡。
  酒香浮蟻瀉長瓶,乞與侯家作畫屏。


陸游( 1125-1210 ),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新歲剛過又立春,閑居山村的陸游早己與鄉親父老建立了真誠的友誼。陸游對故鄉的山山水水,豐年農事感到由衷的喜悅。但詩人陸游畢竟是壯志未酬的政治家,要他忘情時事是不可能的。“湖村好景吟難盡,乞與侯家作畫屏”兩句寫景敘事中暗寓譏刺:那些達官貴人,尸位素餐,醉生夢死,卻無福領略、享受山村風光自然美的樂趣。《立春日》詩詞行文風趣、幽默,嘲諷含而不露。


《漢宮春·立春日》

  【】辛棄疾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播。

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

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

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

閑時又來鏡里,轉變朱顏。

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

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自號稼軒居士。南宋愛國詞人,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其存詞六百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斗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


這首寫立春情景和自己感懷的詩詞很有代表性。作者寫惜春、戀春、怨春的同時,借以抒發功業無成的苦悶和對北方故國的思念,同時也隱晦地表示了對統治者茍安江南的不滿。


《立春》

 【】 杜甫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優民,人格高尚,約有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陵遠客:詩人的自稱。


杜陵,即長安東南的杜縣,漢宣帝在此建陵,稱杜陵。杜子美的遠祖杜預是京兆杜陵人,他本人又曾經在杜陵附近的少陵住過,因而經常自稱為杜布衣、少陵野老、杜陵遠客。唐朝立春日時興食春餅、生菜,號“春盤”。


杜甫這時憶起了當年在“兩京”(長安、洛陽)過立春日的盛況:盤出高門,菜經纖手,一個個迭送白玉青絲,好不歡樂。可是現今經過了安史之亂,困居夔州(今奉節),再也不能過那樣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際,只有呼兒覓紙,題詩遣懷。


《清江引·立春》

 【】 貫云石
  金權影搖春燕料,木秒生春葉。
  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熱。
  土牛兒載將春到也。



婦女頭上的金釵搖動春燕斜戴著,樹梢生出了嫩葉。水塘因春天來了開始泛起了波浪,氣溫因春天來了也開始回升。春天開墾土地用來耕作的牛兒也開始耕作了,春天到了。

“秒”、“始”、“初”都準確地點出立春時萬物蘇醒、生機萌發的意境,具有很高的藝術感染力。


貫石石,字浮岑,號酸齋,曾任翰林侍讀學士,后棄官隱居,在錢塘市中賣藥為生。他是散曲從草創時期發展到黃金時代的一位過渡作家,在散曲發展史上占重要地位。這支元曲是應酬之作,

有“金”、“木”、“水”、“火”、“土”五字位于每句之首,每句都用了“春”字,這是作賦前所定的規則。貫云石沒有被作曲所限,而是扣緊“春”字,全方位地展現立春時節的春景春情,寫得清新自然、情趣橫生。 


《立春日感懷》

  【明】 于謙
  年去年來白發新,匆匆馬上又逢春。
  關河底事空留客?歲月無情不貸人。
  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
  孤懷激烈難消遣,漫把金盤簇五辛。



于謙(1398-1457),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漢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天順元年謙以“謀逆”罪被冤殺。弘治溢肅憨,萬歷改謐忠肅。有《于忠肅集》。


于謙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這首立春詩詞是作者在擊退了瓦剌入侵后第二年的一個立春日在前線所寫的。遇此佳節,引起了作者思親之念,但是為了國事,又不得不羈留在邊地。詩句中表達了作者這種矛盾痛苦的心情。


《立春》

【宋】朱淑貞

停杯不飲待春來,和氣先春動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餅,羅播旋剪稱聯權。

休論殘臘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諧。

從此對花并對景,盡拘風月入詩懷。



六街,指唐宋時京城的主要街道。幡:唐風俗。立春剪紙或綢絹為旗幡形戴在頭上,亦稱彩勝,或合稱幡勝。


朱淑貞在立春日挑生菜,卷春餅,剪幡勝,好一派迎春景象。詩人感到新一年的良辰美景,都是吟詩抒懷的好題材。這首詩反映了宋朝京都立春日的歡樂情景,如此歡決的詩詞在朱淑貞的作品中是不多的。



減字木蘭花·立春

【宋】蘇軾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

便與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楊花似雪花。


這首詞是作者被貶海南時所作,是一首詠春詞。作者以歡快的筆觸描寫海南絢麗的春光,寄托了他隨遇而安的達觀思想。


此詞上、下片句式全同,而且每一片首句,都從立春的習俗發端。古時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門外,以示兆民(兆民,即百姓)”(《后漢書·禮儀志上》)。春牛即泥牛。春杖指耕夫持犁仗侍立;后亦有“打春”之俗,由人扮“勾芒神”,鞭打土牛。春幡,即“青幡”,指旗幟。春勝,一種剪紙,剪成圖案或文字,又稱剪勝、彩勝,也是表示迎春之意。而兩片的第二句都是寫“春風”。


上片曰:“無限春風來海上”。作者《儋耳》詩也說:“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風從海上來,不僅寫出地處海島的特點,而且境界壯闊,令人胸襟為之一舒。


下片曰:“一陣春風吹酒醒”,點明迎春儀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興致勃發,情趣濃郁。兩處寫“春風”都有力地強化全詞歡快的基調。接著上、下片對應著力寫景。上片寫桃花,下片寫楊花,紅白相襯,分外妖嬈。寫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得如同血肉之色一般。丐,乞求。這里把春神人格化,見出造物主孳乳人間萬物的親切之情。“不似天涯,卷起楊花似雪花”句,是全詞點睛之筆。


海南地暖,其時已見楊花;而中原,燕到春分前后始至,與楊柳飛花約略同時。作者用海南所無的雪花來比擬海南早見的楊花,謂海南跟中原景色略同,于是發出“不似天涯”的感嘆。



立春后五日

【唐】白居易

立春后五日,春態紛婀娜。

白日斜漸長,碧云低欲墮。?

殘冰坼玉片,新萼排紅顆。

遇物盡歡欣,愛春非獨我。?

迎芳后園立,就暖前檐坐。

還有惆悵心,欲別紅爐火。


白居易的詩歌一向以平實易懂稱著,這《立春后五日》便見其功,短短數語,便道明了一個晝長夜短,萬物生發的新節氣。



每個人都有一顆期待立春的心,有一個渴望發芽的夢,默默在日和夜里守候,等待春訊,等待百草回芽,等待屬于自己的立春時機,然后迫不及待地展枝抻葉,瘋長一次……

春天來了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轉自:辰曉安國學堂

本站為注冊用戶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非“本站編輯上傳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冊用戶自主發布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虛假信息、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站長郵箱(190277521@qq.com)本站是非贏利網站,本網站鄭重提醒注冊用戶:請在轉載、上載或者下載有關作品時務必尊重該作品的版權、著作權;如果您發現有您未署名的作品,請立即和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關處理。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zymtlm.net/article/a229215957851395078.html

分享:
掃描分享到社交APP
發表列表
請登錄后評論...
游客 游客
此處應有掌聲~
評論列表
x

注冊

已經有帳號?
 1698110676  1698110676  1698110676  1698110676  1698110676  1698110676  1698110676  1698110676  1698110676  1698110676 
<strike id="hthf1"></strike><th id="hthf1"><video id="hthf1"></video></th>
<strike id="hthf1"></strike>
<strike id="hthf1"><i id="hthf1"><cite id="hthf1"></cite></i></strike>
<span id="hthf1"><i id="hthf1"><cite id="hthf1"></cite></i></span>
<strike id="hthf1"><i id="hthf1"></i></strike> <strike id="hthf1"><dl id="hthf1"><del id="hthf1"></del></dl></strike><strike id="hthf1"><i id="hthf1"><del id="hthf1"></del></i></strike><strike id="hthf1"></strike><strike id="hthf1"></strike>
<strike id="hthf1"><i id="hthf1"></i></strike>
<strike id="hthf1"><i id="hthf1"></i></strike>
<span id="hthf1"></span><ruby id="hthf1"><i id="hthf1"></i></ruby>
<strike id="hthf1"><dl id="hthf1"><del id="hthf1"></del></dl></strike>
<span id="hthf1"><video id="hthf1"></video></span>
<span id="hthf1"><dl id="hthf1"></dl></span>
<strike id="hthf1"></strike>
<strike id="hthf1"><i id="hthf1"></i></strike>
<strike id="hthf1"><i id="hthf1"></i></strike>
<strike id="hthf1"><dl id="hthf1"><del id="hthf1"></del></dl></strike>
<strike id="hthf1"></strike>
三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