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郭靖
楊過怎么沒守襄陽?他送給郭襄的三個生日禮物,都是大大利好襄陽守城的。

第一,楊過帶人屠殺了蒙古先鋒兩個千人隊,給了襄陽守軍和郭靖以準備時間。
當時郭靖黃蓉正在襄陽城搞英雄大會和選丐幫新幫主,沒太多精力用在刺探敵情上,如果這支蒙古先鋒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突然殺到,郭靖還真沒什么準備,因為當時天下英雄好漢齊聚襄陽,來來往往很多人,城門防守肯定已經松懈了。
第二,楊過帶人燒了蒙古糧草,大大延緩了蒙古鐵騎進攻襄陽的時間。
要知道,大軍未動,糧草先行,蒙古鐵騎不但人要靠糧草,馬兒也要有草料,蒙古先鋒大軍的糧草被燒,這項準備工作又得需要一些時日。你想啊,蒙古鐵騎最擅長長途奔襲,沒了糧草,蒙古鐵騎人餓馬乏,就失去了長途奔襲的優勢,只能打陣地戰,陣地戰騎兵攻城可沒什么優勢可言。
第三,揭露了何師我的真面目就是霍都,這對襄陽守城也是舉足輕重的。
霍都本身是蒙古人,是蒙古王子,他殺丐幫幫主魯有腳的目的是為了奪得丐幫幫主之位,然后率領丐幫投降蒙古,不利于大宋,不利于襄陽,不說投降吧,就算霍都帶領丐幫離開襄陽,不再幫助郭靖黃蓉守城,這對襄陽也是一大不利,因為丐幫雖然人雜,可是人多,也有很多高手,后來救郭襄時,耶律齊就曾帶領幾千丐幫弟子和武林人士作為一支隊伍,這股力量不可小覷。

楊過作為一代大俠,真的對襄陽守城無動于衷嗎?
楊過這個人,性格偏激,這與他的童年就失去父母有關,也與他后來的遭遇有關,但是,這不代表他對襄陽和郭靖的守城毫不關心。
還記得郭靖黃蓉帶著楊過上了桃花島,要教給他和大武小武武功,郭靖收他們四個為徒,包括自己的女兒郭芙,然而黃蓉觀察楊過刁鉆古怪,對楊過的品行有所懷疑,于是主動提出由自己來教楊過。
然而,黃蓉并沒有一上來就教楊過武功,而是教楊過認字和背四書五經。當時楊過跟著黃蓉學了完整的《論語》和一部分《孟子》,接著就發生了楊過用蛤蟆功打傷大武小武的事,然后郭靖就帶著楊過上終南山找全真教去了。
那么,黃蓉教楊過《四書五經》的初衷是什么呢?
其實黃蓉教他讀書,也已早感煩厭,只是常自想“此人聰明才智似不在我下,如果他為人和他爹爹一般,再學了武功,將來為禍不小,不如讓他學文,習了圣賢之說,于己于人都有好處。”當下耐著性子教讀,《論語》教完,跟著再教《孟子》。
楊過聰明,但是性子很怪癖,這樣的人一旦走向邪道,危害反而更大,黃蓉教他四書五經,是讓他學點圣賢之道,從而對他的性子有個自我約束,免得他以后把持不定,走向歪門邪道。
可以說,黃蓉這么想,并不是毫無道理,因為后來楊過差點真的走向歪門邪道,比如他為了報殺父之仇,結交蒙古王爺忽必烈,跟尼摩星,瀟湘子,尹克西這幫人混在一起,竟然要殺害郭靖。

那么,黃蓉教他的《論語》和《孟子》有用嗎?大大的有用,每次楊過差點誤入歧途,在自我掙扎時,想到的都是黃蓉教他的四書五經里的大道理,然后他就又回到了人間正道。
黃蓉嘆道:“我就是怕他聰明反被聰明誤,因此只教他讀書,不傳武功。盼他將來成為一個深明大義、正正派派的好男兒。”
后來楊過確實做到了“深明大義、正正派派”,比如金輪法王帶人到襄陽城偷襲,當時郭靖剛在蒙古大營一打四受傷,黃蓉懷孕,雖然郭靖把黃蓉護在身后,可惜應敵有困難,而且黃蓉也不希望郭靖為了自己白白耗費功力惡斗金輪法王,因為郭靖的精力要留給守護襄陽城和老百姓,此時郭靖黃蓉夫妻二人的對話,霎時之間喚起了楊過的良心,喚起了他小時候讀過的四書五經:
霎時之間,幼時黃蓉在桃花島上教他讀書,那些“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語句,在腦海間變得清晰異常,不由得又是汗顏無地,又是志氣高昂。眼見強敵來襲,生死存亡系乎一線,許多平時從來沒想到、從來不理會的念頭,這時突然間領悟得透徹無比。他心志一高,似乎全身都高大起來,臉上神采煥發,宛似換了一個人一般。
然后,楊過毅然站了出來,惡斗金輪法王,掩護郭靖黃蓉夫婦,此時的楊過有這份俠義之心和勇氣,都是黃蓉教他四書五經的功勞。

再后來,楊過成了神雕大俠,在江湖上行俠仗義,揚善除惡,這不得不說也有黃蓉的一份功勞。
楊過送郭襄三樣禮物,這三樣禮物真的是送給郭襄的嗎?楊過聰明絕頂,而且對女人的心思一猜就著,洞若觀火,他不會不知道郭襄的小心思,如果他真的要討好郭襄,完全可以送點小女孩喜歡的禮物,逗她開心,可是她送的三樣禮物郭襄并沒有那么開心,二千個人耳朵,郭襄見了直害怕,燒了蒙古草料場,揭露何師我的真面目,郭襄都不怎么關心。
楊過這份禮物其實真正是送給郭靖黃蓉,以及千千萬萬襄陽老百姓的,楊過為什么要送這份大禮呢?因為他記得黃蓉教給他的四書五經,他記得“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他記得郭靖教給他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他也關心襄陽和城內老百姓的生死存亡。

楊過為什么沒有像郭靖一樣義守襄陽幾十年?
郭靖小時候雖然也痛失慈父,可他有七個行俠仗義的好師傅和一個好母親,他的七位師傅江南七怪就不用說了,行俠仗義時都是又臭又硬,只認道理不看武功,尤其是柯鎮惡柯老俠,別說你什么全真派的長春真人丘處機,就算天下的四大宗師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做差了事,虧了理,他都敢打敢罵。
曾經有金庸迷總結柯老俠說:“痰吐東邪、杖擊西毒、言斥南帝、獨救北丐、掌摑北俠、怒責西狂”。
這份骨氣,也刻在了郭靖的骨頭里,他義守襄陽,就是受了自己七位師傅從小俠義精神教育的影響。
除此之外,郭靖的母親也是個好母親,李萍雖然是個鄉野村婦,然而家國天下的大道理她是懂一點的,她在郭靖小時候經常講丈夫郭嘯天的英雄事跡給郭靖聽,說街坊四鄰,左鄰右舍,周邊村鎮,都稱郭嘯天一句郭大俠,因為郭嘯天行俠仗義,心憂天下,這種年復一年的俠義精神和家國天下教育也深深地刻在了郭靖的骨子里。
甚至李萍還言傳身教,舍生取義,給了郭靖終生難忘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教育,當郭靖母子發現成吉思汗有吞并宋朝的野心和計劃時:
李萍道:“是啊。楊家那孩子認賊作父,落得個身敗名裂,那也不用多說了,只可惜楊叔父一世豪杰,身后子孫卻玷污了他的英名。”嘆了口氣,又道:“想我當年忍辱蒙垢,在北國苦寒之地將你養大,所為何來?難道為的是要養大一個賣國奸賊,好叫你父在黃泉之下痛心疾首么?”
說著(李萍)舉起匕首割斷他手上繩索,隨即轉過劍尖,刺入自己胸膛。
也因此,郭靖曾經說出了一句震古爍今的名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到了楊過這里,就不一樣了,楊過的父親楊康是個賣祖求榮的漢奸,所以在楊過小時候,穆念慈很少提及楊康當年的事,穆念慈心病久懸,沒幾年就告別人世,孤苦伶仃的小楊過能活下來就不錯了,更別提得到像郭靖那樣的俠義精神和家國天下的教育了。
直到他上了桃花島,在黃蓉的逼迫下才真的學了點“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大道理,再后來,他上了終南山進了全真派,遇到的又是趙志敬這種卑鄙小人,所以他的家國天下的觀念比郭靖淡薄的多。

進了古墓派,小龍女宛如桃花源人,不問世事,楊過此時所思所想除了武功就是跟小龍女的情愛,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楊過沒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意識,他也就不可能像郭靖這么熱切和堅定地去守襄陽城。
而且,楊過在最后救郭襄的過程中殺了金輪法王,打傷蒙古大汗蒙哥,為擊退這次蒙古大軍,守衛襄陽城,立下了第一功勞,是不爭的事實,他沒像郭靖一樣義守襄陽幾十年,可也不能說他沒幫忙守城啊???
楊過之所以不苦守襄陽,是因為他和郭靖一樣有家國情懷、民族大義,郭靖守襄陽、楊過隱匿江湖是他們協商、分工的結果。這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佐證:

金庸的神雕三部曲,很多人都喜歡,楊過是第二部神雕俠侶的主角,神雕俠侶結局就是楊過重逢小龍女后,先用黯然銷魂掌擊敗了金輪法王,又在襄陽城外用飛石擊死了蒙古大汗,退了蒙軍!楊過幾乎一人之力解了襄陽之圍!完后楊過和郭靖一起去了華山,郭靖回了襄陽,神雕俠侶,絕跡江湖。楊過和小龍女哪去了,誰也不知道。倚天屠龍記開篇就是郭襄到處打探楊過消息,因找不到楊過,心灰意冷上了峨眉山,害得喜歡郭襄的張君寶也上了武當山,金庸就是這樣安排的!!
至于襄陽城破時的情景,金庸只是借用滅絕師太的口講出,郭靖,黃蓉,郭破虜是戰死了!金庸的武俠小說多多少少都有歷史背景,而且人物的塑造,情節的推敲,講究也很注重邏輯!由于歷史襄陽最后是沒守住,總不能讓郭靖,楊過違背歷史--一起又守住了襄陽!也不好讓郭靖,楊過一起在襄陽被團滅!-兩大絕世高手合力都這么差?另外,如果楊過死了,倚天屠龍記還怎么寫?楊過都死了,郭襄還找什么楊過,上什么峨眉山,張君寶又怎么出場,上什么武當山?…
當然,金庸倚天屠龍記也沒忘了楊過小龍女,倚天屠龍記不是有個黃衫女…一句讓張無忌無限悵然的“終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俠侶,絕跡江湖吊起無數讀者的胃口-朦朦朧朧,隱隱約約的遐想—這種安排難道不是小說最好的選擇?又不是什么真的歷史
因為后期楊過與小龍女成親之后,兩人很快就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也就是后世的小西狂楊天。
都說溫柔鄉是英雄冢,楊過苦苦等待了心愛的女人十六年光陰,經過與妻子小龍女堅持不懈的努力還誕下了一個兒子,這個時候楊過怎么可能在襄陽城拼命。

小龍女在古墓長大,她的師傅也以教授武功、講述古墓派與終南山牛鼻子老道的愛恨情仇為主,對小龍女的愛國主義教育差一些。
楊過是個孤兒,從小便在人們冷眼與欺負中乞討長大,就更沒有系統接受過什么愛國主義教育了,你說讓倆個沒受過愛國主義教育的人,去想家國大事,為南宋小朝庭,為賈似道之流去拋頭顱灑熱血的拚命守襄陽城,這可能嗎?
所以當時楊過只為看的起自己的郭二小姐慶祝生日,才殺蒙古兵,獻上蒙古兵的耳朵,以讓一直防著自己的黃蓉看看自己的本事!
至于為南宋協助郭靖守襄陽,他楊過沒那個義務。
楊過為什么不幫助郭靖守襄陽城的真正原因,很多人都誤會了楊過,那是因為楊過不守襄陽反而對襄陽城更加有利!
下面就詳細來說明!
江湖第三次華山論劍后,楊過小龍女就絕跡江湖,再無蹤影。以至于襄陽城破后,許多人都在想要是神雕大俠楊過和小龍女夫婦俱在襄陽,一起來守襄陽城,說不定襄陽城就不會被蒙古大軍攻破,郭靖黃蓉以及大批中原群雄也不會被殺或者自殺殉城。

而郭襄年輕時走遍大江南北都沒找到楊過小龍女蹤跡。
這是很多神雕迷的疑問。
其實楊過作為一代神雕大俠,其俠義精神和風范絲毫不遜于郭靖黃蓉,他們之所以不在襄陽城幫助郭靖黃蓉守城,有更深層的原因!

當年蒙古大軍在蒙古大汗蒙哥帶領下圍攻襄陽城,郭襄又被金輪法王捉住,楊過趕來,救下郭襄,飛石打死蒙古大汗蒙哥,蒙古大軍敗走,解了襄陽之圍。
楊過低頭避過,飛步搶上,在手中早已抬了一塊拳頭大小的石塊,呼的一聲擲出,正中蒙哥后心。楊過這一擲勁力何等剛猛,蒙哥筋折骨斷,倒撞下馬,登時斃命。蒙哥既死,其弟七王子阿里不哥在北方蒙古老家得王公擁戴而為大汗。忽必烈得訊后領軍北歸,與阿里不哥爭位,兄弟各率精兵互斗。最后忽必烈得勝,但蒙古軍已然元氣大傷,無力南攻,襄陽得保太平。直至一十三年后的宋度宗咸淳九年,蒙古軍始再進攻襄陽。

可是在這十三年中,不論是忽必烈還是阿里不哥為了爭奪蒙古大汗之位,一方面調兵遣將,收買人心,另一方面都打出為蒙哥報仇的旗號,誰若能殺了楊過為蒙哥報了仇,誰就能得到蒙哥后人的支持。
于是兩人就分別招募全世界的武林高手殺向襄陽城,去殺楊過為蒙哥報仇。
并且說即使不能殺了楊過,殺了守城的中原群雄也能有功。也為以后攻打襄陽城做準備。
一時間西域高手、天竺高手、波斯高手、東瀛高手等亞洲各國武功高手,就連歐洲的武功高手,都齊聚襄陽城外,伺機暗殺楊過和守城的中原群雄。
由于敵人在暗,襄陽城中一時間被暗殺死了好多守城的武林人士,一時人心惶惶。雖然也打死了一些蒙古請來的高手,但還是有中原群雄被殺,后來郭靖黃蓉和楊過等人查明真相后,知道他們主要目標都在楊過身上。

郭靖黃蓉和楊過商量,為了保住襄陽城守城的中原群雄,也為了楊過小龍女的安全,提議楊過光明正大出城去躲避,這樣就能把敵人引走。他們去追楊過,這樣楊過和小龍女就在暗,他們就在明了,楊過和小龍女武功天下幾無對手,聯手之后更是天下無敵,就可以一個一個把蒙古請來的高手全部殺掉。
楊過想了想,認為此法不錯,于是就和小龍女正大光明的出了襄陽城,出城后利用熟悉襄陽城的優勢,甩開大批追殺者,躲藏起來,慢慢把追殺者一個一個的都殺掉了。
只是追殺者太多了,兩人就在江湖中東奔西走,東躲西藏的,一直躲了十三年,后來蒙古大汗忽必烈帶領整個蒙古大軍和大批高手突然進攻襄陽城,等楊過趕回襄陽城時,襄陽城已經被攻破,郭靖黃蓉殉城而死。楊過入城搶出郭靖黃蓉的遺骸,安葬在桃花島,自此以后才和小龍女隱居起來,絕跡江湖。
這才是楊過沒幫郭靖黃蓉守襄陽城的真正原因!
具體描寫,都來自原創武俠小說《破虜英雄傳》,歡迎關注收看。里面有更多精彩內容。
原文部分:
楊過緩緩道:“我知道你有很多話要問我,我就慢慢和你說吧!”說著就又坐了下來,郭襄點了點頭也一起坐了下來,丐幫弟子和王長通等人也跟著坐在地上,一起聽楊過怎么說。何足道和明月樓卻向遠處走去,看著天上藍天白云,山上的清茶綠樹,似乎一切與他們無關。
楊過開口道:“襄兒那年的事你也知道,你被金輪法王縛在火塔上,我正好趕到,打死金輪救下你,又飛石打死蒙古大汗蒙哥,蒙古人才退兵,襄陽城又有了十幾年的安定生活!”這事郭襄最是清楚,當年的情景還歷歷在目,所以才對楊過暗生情愫,一心想找到楊過。楊過道:“這之后在華山論劍后,我和龍兒就退隱江湖,其實是有內情的,這本是我和你爹爹郭伯父兩人之秘定,現在襄陽城破了,大宋也不再存在,說出去了也無妨了!”郭襄大驚,不想這事和爹爹還有關系。
楊過道:“當年打死蒙古大汗也是無心之事,卻也正好解了襄陽之圍,這雖是無意,也是天意。大伙都高興異常,卻不想這卻是蒙古人的奇恥大辱,蒙古人雖為爭奪大汗之位一時無力攻打大宋,卻暗中招募許多各派高手想暗殺襄陽城中守城之士,當然主要還是為了殺我為蒙古大汗報仇,蒙古各派不論誰殺了我,都可以名正言順的以此為籌碼爭奪蒙古大汗之位。華山論劍前,郭伯父和黃伯母就有耳聞,后來蒙古高手越來越多,我雖不怕,但襄陽城中卻有好多英雄好漢遭殃。而且蒙古請來的高手武功也是越來越高,郭大俠和黃伯母就和我商量,我在襄陽城目標太大,我和襄陽城也正是蒙古人心腹大患,早想除去,我在一天襄陽城,蒙古人就不會善罷甘休,為了我的安全,也為了襄陽城能長久守住,郭伯父黃伯母就讓我帶著龍兒離開襄陽城,退隱江湖,龍兒不喜吵鬧正好也想歸隱山林,我們知道不能回古墓,也不能在江湖露名,就在江湖中隱藏起來。蒙古人知道我和龍兒離開襄陽城后就在江湖中四處尋到我們,襄陽城也從此安全很多。”眾人聽了豁然大悟,不想這里面還有這一隱情。
郭襄道:“那大哥哥你們最近一直在哪里,怎么我一直沒找到你們?”楊過道:“我們去過很多地方,去過東海,去過南疆,去過峨眉山,也去過中原好多地方,還在西域白駝山莊住過幾年!”聽到‘白駝山莊’眾人大驚,知道這是昔年西毒歐陽鋒的地方,這卻是沒有人能想到。楊過道:“歐陽鋒是我義父,他雖十惡不赦,卻對我還是很好,白駝山莊雖已不比往昔,卻還是一個藏身的好去處。我和龍兒在那里安靜的生活了好多年,直到聽到蒙古人再次攻打襄陽城的消息,我們正想去趕往襄陽城,卻不想龍兒身體不好,就停留了幾天,然后我把龍兒安頓好休息地方,我就趕往襄陽城,卻不想還是晚了!”
寫武俠小說,功與過,好與壞,是與非,都是根據正反兩派人物量體裁衣的,有些歷史事件,不能損壞正面人物形象,所以劍走偏鋒,如果書中寫楊過在襄陽,而沒有守住,那么讀者會問,你把他功夫寫的這么厲害,這不是自相矛盾馮?所以就不吸引眼球了,這種高大形象保持全書結尾,讓讀者心中留下許多懸念,沉浸入故事情節中,不能自撥,這是寫作一種技巧,所以,只能寫楊過有其他原因,不能與郭靖守襄陽。
對于楊過不助郭靖守襄陽,實際上還是歸結于書中塑造出來的楊過本身的心性并不主張楊過成為一個如郭靖一般的大俠。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楊過可以成為一代名俠,但很難可以成為如郭靖這樣在國家立場態度極其分明的真正的俠之大者。
楊過對于國家民族大義的認知遠不如郭靖
楊過聰明,連金書中最聰明的女諸葛黃蓉都稱他聰明才智實不在她之下。這一方面是說楊過其人悟性極高,二則是說其人善于機變,并不拘泥于常規定勢。

實際上,在故事中,楊過確實也是因為不拘常理,凡事往往原則性不強。這也導致他才有那么多奇遇。
拜義父為歐陽鋒,為報父仇甚至可以托身蒙古。當然,在計劃殺掉郭靖前,被郭靖教導的一番話語感動起敬,依然不忘復仇,此時的腦中也依然沒有絲毫宋元國家之爭的立場態度影響。
這一番話誠摯懇切,楊過只聽得聳然動容,見郭靖神色莊嚴,雖知他是自己殺父之仇,卻也不禁肅然起敬,答道:“郭伯伯,你死之后,我必會記得你今晚這一番話。”……
郭襄十六歲生日,楊過用燒糧庫,斬敵軍,揭陰謀的方式作為禮物相送,其實我更覺的是一種報答,也是一種對于父輩的贖罪,也有其內心隱然的一種標新立異的行事方式。
他的內心,對于蒙古外族并無太多的敵對心理。

楊過赤子情懷,幼年親情缺失造成其對小龍女強烈的情感也是不守襄陽的原因
十六年分隔,能支撐楊過活下去的就是黃蓉傳達給他的南海神尼的杜撰故事。當楊過突然覺的這就是如夢泡影,楊過立馬心灰意冷甚至一躍從斷腸崖邊跳下。
可見,楊過忠于的是情感,不是忠于國家。這點與守襄陽的郭靖顯然不同,郭靖是可以攜妻攜子與襄陽共存亡的。
楊過則是與小龍女重逢后,有了對人生的最大滿足。他的意愿,無非就是與小龍女歸隱山林,以補十六年分離以及二人情感種種挫折的虧欠。
可以說,國事江湖事當遇到小龍女后,一切全成最次要的事情。而當他擊敗金輪國師救出郭襄、并一戰殺掉蒙哥之后,退掉元軍暫時進攻后。楊過大概已經覺的事已了,足可拂衣去。
他留給郭襄的承諾也就是一句空話,這其實也不過是他不忍與郭襄的情感做出的善意謊言。否則,如何,郭襄又遍尋楊過不見呢。

結語
當然,以楊過之智,足可以看出宋元更替已經無法逆轉,有了愛侶伴同,牽掛也多了,他本性的家國觀念不強,他可以為情感去做傻事,但一定不會為家國事情飛蛾撲火。他能做的只是暗中幫助護持郭家后人,以及丐幫不受大變。當然,這也大概是黃蓉郭靖對楊過的托付,所以他們才能放心與城同在。
1、楊過沒有郭靖那樣的家國情懷,也不是一個認死理的人。本質上,楊過是個逸士。
2、守城跟打架不同,比的不是個人武功,而是靠周密的指揮調度和凝聚激勵人心士氣,同時協調朝廷各種關系,才會取勝,楊過不具備戰爭經驗,也打不贏。